- 231.50 KB
- 2021-04-14 发布
[基础·需自查]
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
2.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
3.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4.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
5.冰川泥上的演替与火灾后草原上演替,其起点是相同的(×)
6.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7.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8.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必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9.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10.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11.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1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13.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15.物质和能量都是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的(×)
16.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17.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18.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为物理信息(√)
19.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0.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恢复力稳定性(×)
21.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很强(×)
22.食物链中营养级的计算总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每一个环节为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均为分解者(×)
[重点·再强化]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三种分析法
解答能量流动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从不同角度分析,能量流动的去路可有三种分类方式。即:
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能量都是守恒的,即输入=输出。
2.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间的联系
3.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归纳
相关文档
-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4-14 18:20:2818页
-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传2021-04-14 09:12:34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学案免疫调2021-04-12 23:59:566页
-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第2021-04-12 11:11:375页
-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必修一测试2021-02-26 19:59:048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7植2021-02-26 19:49:46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2内2021-02-26 19:22:155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4通2021-02-26 19:10:026页
-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2021-02-26 17:50:48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