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1-04-14 发布
下图是“沿32°N~37°N、109°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A处深厚的黄土主要来源于(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福州月考)将5千克土壤分成相等的两份,堆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圆锥体。分别将200毫升水在距土堆顶部20厘米的高度上慢慢淋下,观察土堆边缘泥土的多少。据此完成3~4题。
3.该对比实验模拟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 )
A.降水强度 B.土壤质地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地势
4.下列属于该原理应用的人类活动是( )
A.缓坡修筑梯田 B.改进灌溉技术
C.改良土壤性状 D.陡坡开垦梯田
(2019·阳泉联考)下图为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图,完成5~6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塑造地形 ④涵养水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则检测到( )
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下面图1和图2是我国某地区1996~2016年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读图回答7~8题。
7.从图1可知,该地区早期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次生盐渍化 D.湿地锐减
8.据图推测该地区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 )
A.湿地的保护 B.红壤的改良
C.盐碱地的治理 D.风沙的治理
(2018·宜昌名校冲刺)下图为“黄土高原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据此完成9~10题。
9.峁顶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护农田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调节气候
10.图中距离沟口14 000米范围以内,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后,农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主要是改善了( )
A.气候条件 B.河流条件
C.植被条件 D.土地条件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11~12题。
11.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燥度越小,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河流湿地率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12.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增加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该河段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读“R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13~14题。
1980年
2010年
耕地
55%
40%
林地
20%
44%
草地
5%
7%
荒地
15%
2%
其他
5%
7%
13.据资料可以推测,1980~2010年R河流域( )
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土壤层变薄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14.四位同学针对如何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整治措施,其中较合理的是( )
甲同学:T-R河段西侧坡修建梯田,东侧坡植树种草
乙同学:T-R河段东侧坡修建梯田,西侧坡植树种草
丙同学: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丁同学: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A.甲、丙同学 B.甲、丁同学
C.乙、丙同学 D.乙、丁同学
15.(2019·池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地处松嫩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形成了广阔的湿地,素有“百湖之城”的美称,还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少有的内流区之一。大庆是大庆油田所在地,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城”。然而,近年来大庆面临石油资源枯竭,后期采用“注水采油”(利用注水设备把质量合乎要求的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保持油层压力以提高采油率)方式开采石油。石油资源一般储存在背斜储油构造中。目前大庆正在计划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下图示意大庆及周边区域。
(1)分析大庆周边湖泊和沼泽分布广的自然原因。
(2)分析大庆石油开采对周边湖泊、沼泽等湿地产生的影响。
(3)说明大庆油田采用“注水采油”方式的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以南与秦岭以北,呈东西狭长分布,号称“八百里秦川”。改革开放后作为通向西北的桥头堡以及通向西南的北大门,该区域农业和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水平逐步提高。
(1)说出图中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并分析该措施的原理。
(2)阐述图示区域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3)分析图示区域制约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答案精析
1.B 2.A [第1题,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的结果。强劲的西北风从遥远的蒙古高原搬运来沙尘,经过上百万年形成深厚的黄土分布区。第2题,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植被破坏。]
3.D 4.A [第3题,读图可知,两个圆锥体的坡度不同,导致水土流失强度不同,故该对比实验模拟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地形地势。第4题,本题考查的点为水土流失和人类活动。在坡度较缓的地区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
5.B 6.D [第5题,湿地不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也没有塑造地形的功能,①③错误。第6题,土壤缺少植被保护,则水土流失加重,出水口的含沙量将增加。]
7.B 8.B [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早期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在山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故该地区早期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区2016年以常绿植被为主,结合选项可推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江南丘陵地区,目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红壤的改良。]
9.C 10.D [第9题,峁顶部坡度大且土壤为黄土,易发生水土流失,故峁顶防护林的作用是保持水土。第10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水土保持,改善了地形、土壤、水源等土地条件。]
11.C 12.A [第11题,由图可知,随着干燥度的增大,沼泽湿地率减小最明显,说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最强,C对。图中河流湿地湿地率最小时,干燥度也最小,A错。干燥度与湖泊湿地湿地率不呈正相关,所以B错。随着干燥度增加,河流湿地湿地率呈波动变化,所以干燥度不是影响河流湿地湿地率变化的主要因素,D错。第12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河”,该河段湿地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的大小,当上游来水量大时,该河段的湿地面积就扩大,反之就减小,故A正确。]
13.C 14.D [第1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读出,1980~2010年R河流域耕地比重减小而林地比重增加,森林有调节径流、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所以,该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为:径流季节变化减小,A项错误;土壤层变厚,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增加,C项正确;下游泥沙沉积减少,D项错误。第14题,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T-R河段东侧坡度较缓,可以修建梯田;西侧坡度较陡,应该植树种草,以保持水土。该地为山地地形,且坡度差异较大,应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D项正确。]
15.(1)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表水资源丰富;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冻土层,水分下渗量少。
(2)石油开采占用大量湿地,导致湿地面积萎缩;采用“注水采油”方式,减少地表水资源,导致湿地水量减少;石油开采中泄露的原油对湿地产生污染;湿地面积、水量减少,湿地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3)石油一般存储于背斜构造之中;石油较水轻,位于水层上部;向岩层中注水时,水位于背斜下层,受压力石油上升至背斜顶部,便于开采。
16.(1)植树种草。 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径流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区域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
(3)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有春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有寒潮与春季有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 (1)图中低山丘陵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以及植被破坏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护植被。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径流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区域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3)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可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4-14 17:58:54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4-14 17:22:00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4-13 22:14:4212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3 19:47:281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