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00 KB
- 2021-04-14 发布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化学试题
命题人:倪汉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Zn-65 Cu-64 Ag-108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针对H2(g)+I2(g)⇌2HI(g),其中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的是
①增加反应物浓度 ②增大气体的压强 ③升高体系的温度 ④使用催化剂(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时发现: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1mol·L-1。在相同温度下,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pH应为( )
A. 13 B. 12 C. 11 D. 10
3.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
B.对N2+3H2⇌2NH3的反应,使用铁触媒可加快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C.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一定条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K+、Na+、ClO-、I-
B.c(H+)= mol·L-1的溶液中:K+、Fe3+、Cl-、CO
C.c(H+)/c(OH-)=1×10-12的溶液中:K+、AlO、CO、Na+
D.pH=13的溶液中:AlO、Cl-、HCO、SO
5.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 KAl(SO4)2溶液加热 B. NH4N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NO3固体
C. 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 Na2CO3溶液加热
6.体积10 mL浓度为1 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A. CH3COONa B. KOH溶液 C.几滴 CuSO4溶液 D. NaNO3溶液
7.1000K时,反应C(s)+2H2(g)CH4(g)的 K=8.28×107,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20.7mol•L﹣1、CH4 0.2mol•L﹣1时,上述平衡( )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达到平衡 D.无法判断移动方向
8.室温时,将x 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 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
B.c(H+)等于1×10-7 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10.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若在一定条件下,容积恒定的反应室中充入amolCO与2a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下列措施一定使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恒温恒容再充入a mol CO和2a mol H2
C.恒温恒容再充入H2 D.充入Ar(g)使体系的总压增大
12.下列是有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象,其中图象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
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则正反应△H>0
B.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建立平衡过程的图象,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
D.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逐渐加入B,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的图象
13.pH=12的X、Y两种碱溶液各10 mL,分别稀释至1 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10<a<12,则X、Y都是弱碱
B.X、Y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完全中和pH相同的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
D.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
14.20 ℃时,在c(H2C2O4)+c(HC2O)+c(C2O)=0.100 mol·L-1的H2C2O4、NaOH混合溶液中,含碳元素微粒的分布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0 mol·L-1NaHC2O4溶液中:
c(OH-)=c(H+)-2c(C2O)+c(H2C2O4)
B.Q点:c(H2C2O4)+c(C2O)>c(HC2O)
C.P点:c(Na+)+c(H2C2O4)<0.100 mol·L-1+c(C2O)
D.该温度下H2C2O4的电离常数Ka2=1×10-4.2
15.两个容积均为2 L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起始物质的量见下表。实验测得两容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起始物质的量
NO
CO
Ⅰ
1 mol
3 mol
Ⅱ
6 mol
2 mol
A.N点的平衡常数为0.04
B.M、N两点容器内的压强:p(M)>2p(N)
C.若将容器Ⅰ的容积改为1 L,T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CO2)=0.25 mol·L-1
D.若将容器Ⅱ改为绝热容器,实验起始温度为T1,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小于16.7%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16.(共10分)化学反应原理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机动车废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①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气缸内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请分析两点原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_
②汽车汽油不完全燃烧时还产生CO,若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
2CO(g)=2C(s)+O2(g)△H>0,该设想能否实现? __________(1分)(选填“能”或“不能”),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一定条件下,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2I﹣+2Fe3+I2+2Fe2+,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充分振荡,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选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请设计一种使该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简单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已知:①CH3OH(g)+O2(g)===CO2(g)+2H2O(g) ΔH=-a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g) ΔH=-b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l) ΔH=-c kJ·mol-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A.由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c B.甲烷的燃烧热为b kJ·mol-1
C.2CH3OH(g)===2CH4(g)+O2(g) ΔH=2(b-a) kJ·mol-1
D.若甲醇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mol
17.(共16分,每线2分)25 ℃时,电离常数: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N
电离常数
1.8×10-5
K1:4.3×10-7
K2:5.6×10-11
4.9×10-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下列四种物质:
a.Na2CO3 b.NaCN c.CH3COONa d.NaHCO3
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2)25 ℃时,在0.5 mol·L-1的醋酸溶液中由醋酸电离出的c(H+)约是由水电离出的c(H+)的________倍。
(3)写出向氰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 ℃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pH=6,则溶液中
c(CH3COO-)-c(Na+)=__________________(填准确数值)。
c(CH3COO-)/c(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5 ℃时,将a mol·L-1的醋酸与b mol·L-1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用a、b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6)某温度时,纯水的pH=6。该温度下0.01mol/L NaOH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向该温度下的纯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固体,使溶液pH为9,则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_________
18.(共12分,每线2分)锌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火法炼锌以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为主要原料,涉及的主要反应有:①2ZnS(s)+3O2(g)=2ZnO(s)+2SO2(g)△H1=﹣930kJ•mol﹣1
②2C(s)+O2(g)=2CO(g)△H2=﹣221kJ•mol﹣1
③ZnO(s)+CO(g)=Zn(g)+CO2(g)△H3=+198kJ•mol﹣1
(1)反应ZnS(s)+C(s)+2O2(g)=Zn(g)+CO2(g)+SO2(g)的△H4=_________kJ•mol﹣1.
反应中生成的CO2与NH3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尿素:
2NH3(g)+CO2(g)CO(NH2)2(s)+H2O(g)△H
若该反应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内进行,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__________ .
a.CO2与H2O(g)浓度相等 b.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c.2v(NH3)正=v(H2O)逆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2)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2NO(g)+Cl2(g)2NOCl(g) △H<0。保持恒温恒容条件,将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NO和Cl2以不同的氮氯比[n(NO)/ n(Cl2)]进行反应,平衡时某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氮氯比及不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T1、T2的关系为:T1______T2 (填“>”、“<”或“=”);
②图中纵坐标为物质__________的转化率;
③图中A、B、C三点对应的NOCl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填“A”、“B”、或“C”);
④若容器容积为2L,则B点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____。
19.(12分) CH3COOH、H2CO3、H2SO3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酸
电离常数
CH3COOH
K = 1.8×10 -5
H2CO3
K1= 4.3×10 -7,K2= 5.6×10 -11
H2SO3
K1=1.54×10-2, K2=1.02×10-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NaHSO3溶液中电荷守恒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HS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Na2CO3溶液中物料守恒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NaHCO3溶液中质子守恒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 :
①NH4Cl ② NH4HCO3 ③(NH4)2SO4 ④ NH4HSO4 ⑤(NH4)2Fe(SO4)2
溶液中c(NH4+)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六种溶液①NaOH、②NaCl、③Na2CO3、
④H2SO3、⑤CH3COONa、⑥H2SO4,pH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5)常温时,AlCl3的水溶液呈酸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式)
(6)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简单且可行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或等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2分)
A.10 mL 0.1 mol/L氨水与10 mL 0.1 mol/L盐酸混合:c(Cl-)>c(NH)>c(OH-)>c(H+)
B.10 mL 0.1 mol/L NH4Cl溶液与5 mL 0.2 mol/L NaOH溶液混合:
c(Na+)=c(Cl-)>c(OH-)>c(H+)
C.10 mL 0.1 mol/L CH3COOH溶液与5 mL 0.2 mol/L NaOH溶液混合:
c(Na+)=c(CH3COO-)>c(OH-)>c(H+)
D.10 mL 0.5 mol/L CH3COONa溶液与6 mL 1 mol/L盐酸混合:c(Cl-)>c(Na+)>c(OH-)>c(H+)
E.在NaHSO4溶液中, c(H+)=c(OH-)+c(SO),
20.(10分) 工业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CO2、CO、SO2等气体,严重污染空气。对废气进行脱硝、脱碳和脱硫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
Ⅰ.脱硝: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①N2(g) + 2O2(g)= 2NO2(g) △H1= +133 kJ/mol
②H2O(g) =H2O(l) △H2 = -44 kJ/mol
写出在催化剂存在下,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其他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分)。
Ⅱ.脱碳:
(1)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2、6 mol H2,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CO2(g) + 3H2(g)CH3OH(l) + H2O(l)。
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A.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 B.CO2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1 mol CO2生成的同时有3 mol H—H键断裂
(2)在T1℃时,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H2和CO,发生反应CO(g) + 2H2(g) CH3OH(g)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V%)与
n(H2)/n(CO)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起始n(H2)/n(CO)=2,经过5min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0.4,则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CO(g)和CH3OH(g)各0.4mol,达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当起始n(H2)/n(CO)=3.5时,达到平衡状态后,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象中的___________点(选填“D”、“E”或“F”)
(3)已知反应A(g)+B(g) C(g)+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A和0.20 mol B,10 s时达到平衡。
温度/℃
700
830
1 200
K值
1.7
1.0
0.4
该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月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D
A
A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C
AC
A
CD
AD
评分标准:1—10每题2分,共20分。11—15 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
1、【解答】解:①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①错误;
②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了浓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大,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②错误;
③升高温度,升高了分子能量,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③正确;
④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能量,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故④正确;
故选D.
2、B
3、【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解答】解:A.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引起平衡移动,所以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选;
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让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减小生成物的浓度能上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故D不选;
故选B.
4、解析:A项,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ClO-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B项,c(H+)= mol·L-1的溶液呈中性,Fe3+、CO
eq oal(2-,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pH=13的溶液中HCO不能大量存在。
5、D
6A
7、【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解答】解:对于反应C(s)+2H2(g)CH4(g),当H2 0.7mol•L﹣1、CH4 0.2mol•L﹣1时,此时的浓度商Qc==0.41<8.28×107,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选A.
8、解析:选D。中和反应的本质是H++OH-===H2O,其反应过程中n(H+)=n(OH-),所以可得V碱·10a-14=V酸·10-b,然后利用题给代数式代入讨论可得出答案。
9、解析:选A。KW=c(H+)·c(OH-) ,且K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常温下,纯水,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其KW=1×10-14;在温度不确定时,中性溶液里的c(H+)不一定等于1×10-7 mol·L-1;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比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小,所以,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就不简便了,所以,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c(H+)或c(OH-)来表示。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强酸和弱酸的稀释规律,解题时要注意弱酸在稀释时还会继续电离。pH相同的盐酸(强酸)和醋酸(弱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因醋酸在稀释时仍不断地电离,故盐酸的pH增大的多,故曲线Ⅰ代表盐酸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A错误;不断加水稀释时,溶液中c(H+)不断减小,导电性减弱,B正确;因为K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在相同的温度下,故a点KW与c点KW的数值相同,C错误;因盐酸和醋酸的pH相同,则c(醋酸)>c(盐酸),稀释相同的倍数,由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故仍有c(醋酸)>c(盐酸),D错误。
11、【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答】解:A.由于没有告诉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则无法判断升高温度后平衡移动方向,从而无法判断的比值大小,故A错误;
B.恒温恒容再充入a mol CO和2a mol H2,相当于增大了压强,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导致甲醇浓度增大、CO的浓度减小,所以的比值增大,故B正确;
C.恒温恒容再充入H2,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导致甲醇的浓度增大、CO的浓度减小,则.的比值增大,故C正确;
D.充入Ar(g),由于各组分的浓度不会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的比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12、【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解答】解:A.根据图象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的△H>0,故A正确;
B.该反应实质为Fe3++3SCN﹣⇌Fe(SCN)3,钾离子和氯离子不参加反应,则KCl浓度增大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反应时间,所以先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由于不断加入B,A的转化率会一直增大,故D错误;
故选AC.
13、解析:选A 若X为强碱,则10 mL pH=12的X溶液稀释至1 000 mL,pH应该为10,故若10<a<12,则X、Y均为弱碱,A项正确;两种碱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不同,说明两种碱的强弱不同,则pH相同时,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同,B项错误;当pH相同时,c(X)<c(Y),所以完全中和这两种碱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V(X)<V(Y),C项错误;由图像数据可知,稀释后Y溶液的pH比X溶液的pH大,故Y溶液的碱性强,D项错误。
14、解析:选CD NaHC2O4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为c(OH-)=c(H+)-c(C2O)+c(H2C2O4),A错误;由图示可看出,①表示H2C2O4、②表示HC2O、③表示C2O,在Q点时c(H2C2O4)+c(C2O)c(OH-),故C正确;Ka2=,在P点时c(C2O)=c(HC2O)、pH=4.2,故Ka2=c(H+)=10-4.2,D正确。
15、解析:选AD 由于N点和M点的温度相同,故两点的平衡常数相同,根据M点平衡时n(CO2)可知,容器Ⅱ中平衡时NO、CO、N2、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 mol、1 mol、0.5 mol、1 mol,NO的转化率为α(NO)=×100%≈16.7%,根据容器的体积为2 L可得,平衡常数K==0.04,A正确;容器Ⅱ气体物质的量大,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p(M)<2p(N),B错误;若平衡时c(CO2)=0.25 mol·L-1,则NO、CO、N2、CO2的浓度分别为0.75 mol·L-1、2.75 mol·L-1、0.125 mol·L-1、0.25 mol·L-1,反应的平衡常数K=≈0.002,因为只改变容器的体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由图可知,升高温度n(CO2)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若将容器Ⅱ改为绝热容器,则容器内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故平衡时α(NO)<16.7%,D正确。
16、答案:①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气缸内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请分析两点原因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 温度升高,有利于平衡反应正向进行 .
②汽车汽油不完全燃烧时还产生CO,若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
2CO(g)=2C(s)+O2(g)△H>0,该设想能否实现?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依据是 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
(2)一定条件下,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2I﹣+2Fe3+⇌I2+2Fe2+,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充分振荡,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向 正反应 (选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请设计一种使该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实验方案 加入少许铁粉或加入少许碘 .
(3)选C解析: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会放热,所以bb>d>c。(2)Ka(CH3COOH)===1.8×10-5,c(CH3COOH)≈0.5 mol·L-1,则c(H+)≈3×10-3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约为 mol·L-1,故由醋酸电离出的c(H+)约是由水电离出的c(H+)的 =9×108倍。(3)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HCN>HCO,所以向氰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N-+CO2+H2O===HCO+HCN。(4)25 ℃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溶液pH=6,c(H+)=10-6 mol·L-1,c(OH-)=10-8 mol·L-1,则溶液中c(CH3COO-)-c(Na+)=c(H+)-c(OH-)=10-6mol·L-1-10-8 mol·L-1=9.9×10-7 mol·L-1。通过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c(CH3COO-)/c(CH3COOH)=K(CH3COOH)/c(H+)=18。
(5)25 ℃时,将 a mol·
L-1的醋酸与b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此时c(H+)=
c(OH-)=10-7 mol·L-1,c(CH3COO-)=c(Na+)= mol·L-1,剩余的c(CH3COOH)=mol·L-1,则Ka== 。
17、答案:(1)a>b>d>c (2)9×108
(3)CN-+CO2+H2O===HCO+HCN
(4)9.9×10-7 mol·L-1 (或10-6-10-8) 18
(5)
(6)10 10-3moL/L
18、【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解答】解:(1)①2ZnS(s)+3O2(g)═2ZnO(s)+2SO2(g)△H1=﹣930kJ•mol﹣1
②2C(s)+O2(g)═2CO(g)△H2=﹣221kJ•mol﹣1
③ZnO(s)+CO(g)═Zn(g)+CO2(g)△H3=198kJ•mol﹣1
将方程式+③得ZnS(s)+C(s)+2O2(g)═Zn(g)+CO2(g)+SO2(g),△H4=+198kJ/mol=﹣377.5kJ/mol;
a.CO2与H2O(g)浓度相等,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b.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当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当v(NH3)正=2v(H2O)逆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当2v(NH3)正=v(H2O)逆时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d.反应前后问题密度改变,所以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18、答案为:﹣377.5; bd;
(2) (①< ②Cl2 ③A ④160
19. (1)略
(2)略
(3)⑤>③>④>①>②(每空1分)
(3)①>③>⑤>②>④>⑥
(4)Al3++3H2OAl(OH)3+3H+ Al2O3(每空2分)
(6)略
(7)选BE 解析:A项,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H4Cl,NH水解,溶液呈酸性,错误;B项,两溶液混合反应后,为等浓度的NaCl与NH3·H2O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正确;C项,两溶液混合反应后,溶质为CH3COONa,CH3COO-水解,溶液呈碱性,c(Na+)>c(CH3COO-),错误;D项,两溶液反应,盐酸过量,溶质为NaCl、CH3COOH及过量的HCl,溶液呈酸性,错误。
在NaHSO4溶液中,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H+)=c(OH-)+c(SO),E正确
20. Ⅰ.4H2(g)+2NO2(g)=N2(g)+4H2O(g) △H= -1100.2kJ/mol
Ⅱ.(1)DE (2)①0.08mol·L-1· min-1 减小 ②F
(3)解析: 设平衡时B减少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1,则:
A(g) + B(g)C(g)+D(g)
开始/(mol·L-1) 0.1 0.1 0 0
变化/(mol·L-1) x x x x
平衡/(mol·L-1) 0.1-x 0.1-x x x
故K==1.0,解得x=0.05,则平衡时B的转化率=×100%=50%,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初始至平衡,v(A)==0.005 mol·L-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