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1.50 KB
- 2021-04-14 发布
2019年11月顺义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选题(45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速率 B. 路程 C. 时间 D. 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速率是标量,选项A错误;
B.路程是标量,选项B错误;
C.时间是标量,选项C错误;
D.重力是矢量,选项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所受支持力的平衡力是( )
A. 杯子所受的重力 B. 桌子所受的重力
C. 杯子对桌子的压力 D. 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所受的桌面的支持力与杯子的重力平衡,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地球质量大,所以一定不可以看作质点
B. 体积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
C. 观看比赛中的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时,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 研究奥运会比赛中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大小可忽略不计,可以看作质点,选项A错误;
B.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与所研究的问题相比能否忽略不计,则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作质点,选项B错误;
C.观看比赛中的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动作可言了,选项C错误;
D.研究奥运会比赛中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旋转可言了,选项D正确。
故选D。
4.某同学在学校操场400 m的跑道上跑步锻炼,如图所示,他从跑道上A点开始沿着跑道跑完一圈回到出发点,此过程中他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A. 0,400 m
B. 400 m,0
C. 0, 0
D. 400 m,400 m
【答案】B
【解析】
【详解】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人从跑道上A点开始沿着跑道跑完一圈回到出发点,通过的路程等于跑道的周长400m.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人从跑道上A点开始沿着跑道跑完一圈回到出发点,通过位移是0.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5.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 s后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的3个1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
A. 1∶3∶5 B. 5∶3∶1 C. 1∶2∶3 D. 3∶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本题采取逆向思维判断在这连续的3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
【详解】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
后停止运动,逆过来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知在这连续的3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5:3:1,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本题运用逆向思维解决比较简单.
6.下雨天有雨水从教室屋檐滴下,屋檐到地面的距离是5m,已知重力加速度g=9.8m/s2,则雨滴到达地面所需时间最接近( )
A. 0.1s B. 1s C. 5s D. 10s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得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 弹簧不受力时,它的劲度系数为零
C.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
D. 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只有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上,选项A错误;
B.弹簧劲度系数是由弹簧本身决定的,与是否受力无关,选项B错误;
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只有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选项C正确;
D.马拉车前进时,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即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选项D错误。
故选C。
8.拿一个长约1.5m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 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 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 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抽出空气前.金属片和口小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加速度小,则下落的慢,故AB错误.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运动,都做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一样快.故C正确.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9.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A错误。
B.若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等于,而实际上,乙做变减速直线运动,在0~t1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小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乙的平均速度小于,故B错误;
CD.在v-t图象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象可知,在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可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 m/s2,则不正确
A. 小球下落的最大的速度为5 m/s
B. 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图象可知,小球在下落0.5s时速度最大为5m/s,小球的反弹初速度为3m/s,故A、B正确;
CD.小球弹起后的负向位移为:,故C正确,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答案是D.
1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v=(2t+4)m/s,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初速度2 m/s
B. 加速度为2 m/s2
C. 在3 s末,瞬时速度为9 m/s
D. 前3s内,位移为30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根据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代入数据可求得速度.根据位移公式代入数据可求得位移.
【详解】根据待定系数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关系为:v=v0+at;已知v=(2t+4)m/s,所以v0=4m/s;a=2m/s2,故A错误、B正确.根据速度v=(2t+4)m/s,代入t=3s,v=10m/s,故C错误.根据位移公式x=v0t+at2代入数据x=4×3+×2×32=21m,D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记住并理解这些公式,并能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些量.
请阅读下述文字:在地面上以初速度把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经过时间,物体到达最高点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在上升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题:
12. 在0~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减小 C. 逐渐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13. 时间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 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C. 速度逐渐变大 D. 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v-t图像可知,0~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逐渐减小,故选B。
【13题详解】
AB.因t1时刻以后物体下落,则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选项AB错误;
CD.物体在重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变大,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请阅读下述文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利用逻辑推理说明了重物与轻物下落的同样快后,伽利略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
其中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例如每过1s,速度的变化量都是2m/s,但是,物体下落地很快,而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是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伽利略采用了另一种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如图所示),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很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结果表明,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的确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换用不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伽利略将上述结果做了合理的外推:当斜面倾角很大时,小球的运动不是跟落体运动差不多了吗?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这时小球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性质,而且所有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完成下题。
14. 如果v与t成正比,关于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逐渐变大 B. 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 D. 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15. 依据以上资料可以得出( )
A. 伽利略直接测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B. “冲淡”重力使得铜球重力变小
C. 测量时间时滴水尽量要均匀
D. 让铜球从同一斜面不同位置沿斜面滚下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相同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A.如果v与t成正比,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选项A错误;
B.当物体加速度不变时,由∆v=a∆t可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选项B正确;
C.根据可知,加速度不变,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相同,选项C错误;
D.根据可知,位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选项D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A.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间接测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选项A错误;
B.“冲淡”重力是使得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变长,并不是使得铜球重力变小,选项B错误;
C.测量时间时滴水尽量要均匀,使得时间间隔一定,选项C正确;
D.让铜球从同一斜面不同位置沿斜面滚下,因高度不同,则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不相同,选项D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16.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2)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打点稳定后,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
B.先松开重物,让重物带着纸带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3)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_电源。(选填“交流”或“直流”)
【答案】 (1). C (2). A (3). 交流
【解析】
【详解】(1)[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米尺测量纸带,故选C。
(2)[2]实验时必须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点稳定后,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故选A。
(3)[3]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17.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毫米刻度尺放置在弹簧—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然后在弹簧下端依次挂1、2、3、4、5个钩码,测出弹簧相应的总长度。每只钩码的质量都是10g。实验数据见下表。(g取10N/kg)
钩码质量m/g
0
10
20
30
40
50
弹簧总长度l/cm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弹力大小F/N
0
0.1
0.2
0.3
0.4
0.5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悬吊钩码时,应钩码静止后再读数
B.应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C.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皮尺保持竖直状态
D.在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并测出其长度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在上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l之间的关系图象______,并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N/m。
【答案】 (1). ABC (2). (3). 20
【解析】
【详解】(1)[1]A.悬吊钩码时,应在钩码静止后再读数,选项A正确;
B.应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进行测量,选项B正确;
C.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以减小误差,选项C正确;
D.在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竖直悬挂,使其自然伸长,并测出其长度,选项D错误。
故选ABC。
(2)[2]根据数据描点连线,就能得到图线如图
[3]图线的斜率即为劲度系数,解得
18.某实验小组在做“测量做直线运动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实验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1)在图中<()<()<(),由此可判断出,小车运动的速度___(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2)为了算打下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甲同学用计算;乙同学用计算计算,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从理论上讲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的真实值;
(3)如果该运动已经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该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要求用、、T来表示)
【答案】 (1). 越来越大 (2). 甲 (3).
【解析】
【详解】(1)[1]在图中<()<()<(),由此可判断出,根据它们的时间相等,则可判定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2)[2]根据时间越短时,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甲同学用计算,而乙同学用计算计算,则甲同学时间较短,因此从理论上讲,甲同学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的真实值。
(3)[3]如果该运动已经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根据该运动的加速度为
三、计算论述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19.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拉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求:
(1)物体2s末速度的大小v;
(2)物体在前3s内位移的大小。
【答案】(1);(2)9m
【解析】
【详解】(1)物体2s末速度的大小
(2)物体在前3s内位移的大小
20.一辆以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司机发现前方的障碍物后立即刹车,刹车过程可看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从刹车开始计时。
(1)求t=4s时的速度大小;
(2)求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
【答案】(1);(2)50m
【解析】
【详解】设刹车时间为t0,v0=20m/s,根据0=v0-at0,代入数据解得
t0=5s
(1)当t=4s<5s车未停止,则4s末的速度为
vt=v0+at=(20-4×4)m/s=4m/s
(2)故t=6s>5s,车已停下,故前6s内的位移为
21.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推导。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差。
【答案】证明过程见解析
【解析】
【详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式得
v2=v1+at ①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得
②
由①整理得
把其代入②得
整理得
v22-v12=2ax
(2)在第一个T内的位移
在第二个T内的位移
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差
22.如图所示,北京欢乐谷“天地双雄”双塔的高度达到56m
,游客从最高点由静止开始随座椅加速下落,达到一定速度后,减速装置启动,经过一段时间,游客安全到达最低点。在某段时间t=0.50s内,物体的速度由变为,若游客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1)求游客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大小;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1);(2)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