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00 KB
- 2021-04-14 发布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高二年级物理试题
(命题人 白志斌 审核人 刘宝林 分值 100 分 时间 90分钟 )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2. 如图,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l,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则( )
A. h、l均变大
B. h、l均变小
C. h变大l变小
D. h变小l变大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MN为一条直线,则气体从状态M到状态N的过程中( )
A. 温度保持不变
B. 温度先升高,后又减小到初始温度
C. 整个过程中气体对外不做功,气体要吸热
D. 气体的密度在不断增大
4. 图为氢原子能级图.现有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用这些氢原子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13eV的某金属,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 )
A. 这些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这些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电子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C. 这些氢原子辐射出的所有光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 该金属逸出的所有光电子中,初动能的最大值为1.7×10-18J
5. 如图,当电键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3.1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
A. 1.9eV B. 0.6eV C. 2.5eV D. 3.1eV
1. 放射性同位素钍Th经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氡R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经过一次α衰变原子核的质量数会减少2个
B. 每经过一次β衰变原子核的质子数会增加1个
C. 放射性元素钍Th的原子核比氡Rn原子核的中子数少4个
D. 钍Th衰变成氡Rn一共经过2次α衰变和3次β衰变
2. 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表示β射线,其穿透能力较强
B. ②⑤表示γ射线,其穿透能力最强
C. ③⑥表示α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强
D. ②⑤表示γ射线,是原子发生跃迁时产生
3. 在核反应方程He+N→O+X中,X表示的是(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粒子
二、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2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3分,错选得0分)
4. 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 α、β和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E.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5. 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 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 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时的情形
D. 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 与0℃时相比,100℃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6. 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间距离会随之变化,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如图为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当r=r1时,分子势能最小
B. 当r=r2时,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
C. 当r>r2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
D. 在r由r2变到r1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做正功
E. 在r由r2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做负功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B. 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C. 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 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E. 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
三、计算题(共44分)
2. (8分)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人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已知氡()衰变后产生两种物质,其中一种产生为钋()。
(1)试写出氡()的衰变方程;
(2)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则经过多少天,16g的氡()衰变后还剩下1g。
3. (12分)带有活塞的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A状态,然后经过A→B→C状态变化过程到达C状态.在V-T图中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1)气体从A状态经过A→B到达B状态的过程要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如果气体在A状态的压强为PA=40Pa,求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压强.
(3)将上述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在p-V图中表示出来.
1. (10分)如图所示,透热的气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缸体质量M=200kg,活塞质量m=10kg,活塞面积S=100cm2.活塞与气缸壁无摩擦且不漏气。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为27℃,活塞正位于气缸正中,整个装置都静止。已知大气压恒为p0=1.0×105Pa,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a)缸内气体的压强p1;
(b)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时,活塞恰好会静止在气缸缸口AB处?
2. [物理——选修3-3]
( 1 )(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液晶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B. 太空舱中的液滴呈球状是完全失重状态下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 任何物体的内能都不能为零
D.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E. 液体饱和汽的压强称为饱和汽压,大小随温度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9分) 如图,容积均为V的汽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K2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K1、K3,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的底部;关闭K2、K3,通过K1给汽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0的3倍后关闭K1.已知室温为27℃,汽缸导热。
(i)打开K2,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ii)接着打开K3,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
(iii)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高二年级物理试题(答案)
1C 2A 3B 4D 5C 6B 7B 8A
9BCD 10ABC 11BCE 12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