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 MB
- 2021-04-14 发布
地 理
人 教 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必 修 一
第四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 点 突 破
知 识 梳 理
1
.
公转特征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黄赤交角
(1)
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在上图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方向
)
(2)
周期: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叫一个
_______
年。
(3)
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
点
远日点
_________
最
______
B
点
_________
_________
最
______
自西向东
(
逆时针方向
)
恒星
7
月初
慢
近日点
1
月初
快
2
.
黄赤交角及影响
(1)
黄赤交角
(2)
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________________
之间往返运动。
南、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
点拨:
(1)
对黄赤交角的理解
①
“
一轴两面三角度
”
“
一轴
”
指地轴;
“
两面
”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
三角度
”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23°26
′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34
′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
②
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其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因此黄赤交角发生变化,直接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他变化。
③
“
三个基本不变
”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
23°26
′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
①
极昼极夜范围变大
②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③
直射点移动速度变快
④
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
⑤
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差变大
核 心 研 析
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1)
公转方向的判读
——
看南极上空还是北极上空。从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
先判断
“
二至
”
再判断
“
二分
”
。
①
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近日点为
1
月初,接近冬至日;远日点为
7
月初,接近夏至日。
②
看地轴的指向:
“
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
,即地轴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
③
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确定了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
(2015
·
重庆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
据此回答问题。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
360°
,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0°
,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
A
.
15° B
.
105°
C
.
195° D
.
285°
[
解析
]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春分日为
3
月
21
日前后,寒露日为
10
月
8
日前后,时间相差半年多一点,因此地球在黄道面上运行
180°
多,最接近
195°
,选项
C
正确。
〔
针对训练
1
〕
C
知 识 梳 理
1
.
一般状况
(
以北半球为例
)
(1)
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
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2
.
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各地
北极圈及其以北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点拨:
(1)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2)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运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
极昼、极夜现象的特点
①
极昼极夜是从极点处开始的
②
极点的极昼极夜长达半年
③
极圈的极昼极夜只有一天
核 心 研 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
“
三看
”
:
1
.
昼夜长短的判读
——
看
“
弧长
”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
.
昼夜长短状况
——
看
“
位置
”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所示:
3
.
昼夜长短变化
——
看
“
移动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4
.
昼夜长短计算
(1)
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
(
夜
)
长时数=昼
(
夜
)
弧度数
/15°
(2)
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
如下图所示
)
。
5
.
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
北半球
)
,表解如下: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昼夜状况
昼=夜
昼
>
夜
昼=夜
昼
<
夜
日出
时刻
(
地方时
)
6
时
早于
6
时,夏至日最早
6
时
晚于
6
时,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日落
时刻
(
地方时
)
18
时
晚于
18
时,夏至日最晚
18
时
早于
18
时,冬至日最早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正西方
西南方
【
方法技巧
】
利用
“
对称法则
”
突破地球运动规律的技巧
(1)
同一天中,位于南、北半球同纬度数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如
40°N
昼长为
13
个小时,则
40°S
夜长为
13
个小时。
(2)
一年中,同一纬度的地方,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如某地
7
月
22
日前后日出时间
5
时,则
5
月
22
日前后日出
5
时。
(3)
一年中,同一纬度的地方,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日后一个月
(4
月
21
日左右
)
和前一个月
(2
月
21
日左右
)
昼夜长短大致相反。
(4)
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如太阳直射
20°N
,则
50°N
和
10°S
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针对训练
2
〕
D
B
[
解析
]
第
(1)
题,中山站极夜结束之后
“
第一次日出
”
时,中山站地方时为
12
:
00(
即太阳刚刚升起便落下
)
,根据中山站和天津市所在的经度计算可知,此时天津为下午
3
:
00
左右,所以此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南方向。第
(2)
题,
7
月
17
日中山站的极夜结束,说明在
6
月
22
日之后大致出现了
25
天的极夜;该地开始出现极夜时大约是
6
月
22
日之前
25
天时,因此中山站极夜可持续
50
天左右。故选
B
项。
知 识 梳 理
1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纬度变化:由
____________
向南北两侧递减。
(2)
季节变化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_____________
冬至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__________
南半球各纬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赤道
太阳直射点
2
.
四季的划分
(1)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
______
,太阳最
______
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
______
,太阳最
______
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2)
北温带许多国家根据气候划分:
__________________
为春季;
______________
为夏季;
_________________
为秋季;
______________
为冬季。
3
.
五带的划分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地球表面分为
______
带,
__________
温带,
__________
寒带五个温度带。
长
高
短
低
3
、
4
、
5
三个月
6
、
7
、
8
三个月
9
、
10
、
11
三个月
12
、
1
、
2
三个月
热
南、北
南、北
核 心 研 析
1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
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与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反之,亦然。
(6)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①
调整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②
调整方法: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α
+
h
=
90°(α
为倾角,
h
为正午太阳高度
)
。
【
规律技巧
】
极昼区一天最小
(
地方时
24
:
00)
最大
(
正午
)
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的
2
倍。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最小太阳高度为
0°
,最大太阳高度
(
正午太阳高度
)
为直射点纬度的
2
倍,其他极昼区,纬度增高
1°
,最小太阳高度增大
1°
,最大太阳高度减小
1°
。所以最大和最小太阳高度之和仍为直射点纬度的
2
倍。
〔
针对训练
3
〕
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
)
A
.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
.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C
.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
.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会议举行时北半球为夏季。北京八达岭长城红叶出现在秋季;和北京相比,首尔的纬度更低,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此时段首尔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此时段北京的昼长比华盛顿长,故日出的时刻早于华盛顿。故排除
B
、
C
、
D
三个选项。处暑在秋分之前,且与秋分中间隔一个白露,故处暑与秋分时间相差约
1
个月,
A
项正确。
A
图 表 精 析
一、光照图的判读要掌握
“
一向、两线、三关系、五点
”
的判读
1
.一向
——
地球自转方向
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3
.三关系
——
点线关系、面面关系、角度关系
(1)
点线之间的关系
①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
(
南
)
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②
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
如图
1)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
如图
2
中
AB)
,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③
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④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
90°(
互余
)
。
(2)
面面关系
①
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
66°34
′
。
②
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
90°
。
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③
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
23°26
′
的夹角。
(3)
角度关系
①
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
23°26
′
。
②
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
0°
。
4
.五点
——
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1)
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6
:
00
。如上图中
C
点。
(2)
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18
:
00
。如上图中
A
点。
(3)
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
(
昏
)
线上最北的点。北点
(
上图中
D
点
)0
时北昼,北点
12
时北夜
(
当晨昏北点为
0
:
00
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
12
:
00
时,其北方为极夜
)
。
(4)
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
(
昏
)
线上最南的点。南点
0
时南昼,南点
12
时南夜。
(5)
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
如上图中
B
点
)
。太阳高度为
90°
。地方时为
12
:
00
。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
90°
。
(6)
直射点向北
90°
为晨昏北点;直射点向南
90°
为晨昏南点;直射点向东
90°
为昏赤点
(
在赤道上
)
;直射点向西
90°
为晨赤点
(
在赤道上
)
。
二、光照图类试题的常用解法
1
.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
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前面列举的侧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要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如下图:
2
.对称思维法
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
例如:
(1)
当
66°34
′
N
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
66°34
′
S
以南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
70°N
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
70°S
相切。
(2)
晨昏圈一定平分赤道。由此可以推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
00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
00
。
(3)
一天的正午为
12
:
00
,上午和下午的时间等长,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对称。
(4)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就是夏季;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反之亦然。
(5)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
(
除极昼、极夜区域外
)
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
(
除极昼、极夜区域外
)
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南。
(6)
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夜长相等。理论上,某地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和为
24
小时。
3
.添加辅助线的割补思维法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利用局部日照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应树立
“
全局
”
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局部图一般均可用
“
补
”
的办法回归至全图。试题命制者之所以要将一个本来完整的图形割下一块来,就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应将陌生的图形还原成我们熟悉的图。例如:下面图
1
中
A
、
B
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
30°N
纬线圈的交点。图
2
是利用添加辅助线法还原的日照图全图。
4
.基础的数学计算法
不少同学在解地理题目的时候,不善于灵活地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其实,日照图的有些题目,如果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解决,有时会更简单。
(2017
·
济南一模
)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
(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经线
MO
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
(1)
~
(2)
题。
〔
针对训练
4
〕
(1)
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
A
.海口
B
.拉萨
C
.合肥
D
.北京
(2)
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
A
.
3
时
20
分
B
.
15
时
20
分
C
.
2
时
D
.
14
时
[
解析
]
第
(1)
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从晨昏线分布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即为夏至日。在夏至日,越往北
(
纬度越高
)
白昼越长,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第
(2)
题,由
MO
以东为东半球可知,
MO
为
20°W
,由晨昏线分布可知此时
20°W
为
18
时,北京时间
(120°E
经线的地方时
)
为次日
3
时
20
分。
D
A
课 堂 达 标
复 习 练 案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4-13 22:14:4212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3 19:47:281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