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MB
- 2021-04-14 发布
专题八 语言文字运用
第
1
讲 正确使用词语
(
包括熟语
)
-
3
-
全国卷年年都有有关正确使用词语
(
包括熟语
)
的试题
,
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语。题型有三种
:
一是判断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2013
年、
2016
年和
2017
年全国卷都是这种题型
;
二是句中成语空出
,
且空出的成语都是近义成语
,
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一组
,2014
年和
2015
年全国卷就是这种题型
;
三是结合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考查辨析词语
,
既涉及实词又涉及虚词
,
这是
2016
年全国卷出现的新题型。其中
,
成语试题设置的错误项一般为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不分、不合语境、谦敬错位等。
-
4
-
1
2
3
4
1
.(2017·
全国
Ⅰ
卷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
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5
-
1
2
3
4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①重整旗鼓
:
指失败之后
,
重新集合力量再干。语境中没有失败的意思。与语境不符。②意味深长
:
含意深远
,
耐人寻味。使用正确。③层出不穷
:
接连不断地出现
,
没有穷尽。使用正确。④守正不阿
:
坚守正道
,
毫不偏袒。形容人公正不徇私情。成语中的
“
正
”
表示的公正
,
不是语境中的
“
该领域
”
。望文生义。⑤踌躇满志
:
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子中说
“
对未来
”
,
使用错误。⑥万无一失
:
绝对不会出差错。使用正确。排除②③⑥。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
-
1
2
3
4
2
.(2016·
全国
Ⅱ
卷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7
-
1
2
3
4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①目不交睫
: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交睫
,
上下睫毛相交接
,
即闭眼。根据句意
,
应该用
“
目不暇接
”
(
形容东西太多
,
眼睛看不过来
)
。②厝火积薪
:
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选项望文生义
,
误用为
“
积攒
”
的意思。③筚路蓝缕
:
形容创业的艰苦。句中形容
“
航空领域的拓荒者
”
,
符合语境。④讳莫如深
:
紧紧隐瞒。根据句中
“
没有其他人员参加
”“
难解之谜
”
的语境
,
可知这个词使用正确。⑤安步当车
:
慢慢地步行
,
就当是坐车。与
“
立刻向医院跑去
”
的语境相矛盾。⑥苦心孤诣
: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
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根据
“
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
的语境
,
取其
“
费尽心思钻研
”
的意思。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8
-
1
2
3
4
3
.(2016·
全国
Ⅰ
卷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9
-
1
2
3
4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①举重若轻
:
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对象一般为人
,
用在此处不合适。②光怪陆离
: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③改换门庭
:
改变门第出身
,
提高社会地位
;
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
,
以图维持、发展。根据句意
,
应为
“
改弦更张
”
。④并行不悖
:
同时实行
,
互不冲突。根据句意
,
应为
“
并驾齐驱
”
。⑤空谷足音
:
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
,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⑥奉为圭臬
: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0
-
1
2
3
4
4
.(2015·
全国
Ⅰ
卷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
:
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
,
终于扭转劣势
,
赢得比赛。
(2)
经过几天的
,
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
,
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
,
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3)
早在上个世纪末
,
当地决策者就
,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
,
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
11
-
1
2
3
4
A.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老谋深算
: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侧重于谋事精明
,
与安排
“
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
,
终于扭转劣势
,
赢得比赛
”
相适应。深思熟虑
:
深入细致地考虑。侧重于
“
熟
”
,
仔细、审慎
,
与医疗方案确定的语境相适应。深谋远虑
:
周密地计划
,
往长远里考虑。侧重于
“
远
”
,
与
“
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
”
相适应。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热点突破
典例
1
(2016·
全国
Ⅲ
卷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命题热点三
-
1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①浩如烟海
: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②刮目相看
: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适用对象错误。③一言九鼎
:
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
,
作用很大。用来形容诚信
,
属于望文生义
,
此处可改为
“
一诺千金
”
。④按图索骥
:
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
,
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⑤笔走龙蛇
: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⑥涣然冰释
:
形容嫌疑、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该成语不能用于自然界的冰雪消融。适用对象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怎样得满分
1
.
观关键字词
,
戒望文生义
高考命题者往往从字面义与成语本义是否等同角度设题。考生易误判误解。如将
“
瓜田李下
”
误认为田园生活。
2
.
观适用对象
,
戒错位失当
许多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指向性
,
比如
“
豆蔻年华
”
专指女孩十三四岁的年纪
,“
风姿绰约
”
专指女子
,“
方寸之地
”
指心
,
超出特定指向范围就有可能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3
.
体察细微
,
戒似是而非
有些成语在字面上比较接近
,
但是意义大相径庭
,
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考生稍不留神
,
就会有
“
妄解
”
之嫌。如
“
不瘟不火
”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
不温不火
”
指不冷淡也不火爆
,
形容平淡适中。
命题热点三
-
1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4
.
紧扣语境
,
戒疏忽大意
辨析成语难
,
纠结处就在体察语境难
,
难在体察不准词语语境的情感基调
,
望文生义
;
难在审视不准成语的语境
,
造成不合语境。
5
.
找出矛盾
,
戒不合逻辑
某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
,
不存在语法错误
,
但从逻辑层面经不起推敲
,
其主要表现是前后矛盾。
6
.
揣摩情味
,
戒褒贬失当
成语是有感情色彩的
,
这是人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是约定俗成的。使用时应根据语言环境
,
选择色彩协调的成语。
7
.
代入验证
,
戒一词多义
有些成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
,
甚至不同意义的感情色彩也相反
,
对这类成语
,
要查阅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
,
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命题热点三
-
1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8
.
准确全面
,
戒以偏概全
某些成语的局部意义
,
常常被误认为是成语的整体意义
,
导致某些同学误选、误解、误判。如
“
巧舌如簧
”,
误认为只有
“
很会说话
”
的局部意义。
9
.
剖析结构
,
戒搭配不当
成语有自己的结构与词性
,
如果不解成语结构
,
不辨成语词性
,
运用时便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
10
.
分清主客
,
戒谦敬失当
一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
,
应当注意它们特定的使用条件
,
尤其是它们适用的对象之间的种种关系
,
否则
,
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关系混乱的错误。
命题热点三
-
1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对点训练
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
,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命题热点三
-
1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①当务之急
:
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
“
目前
”
重复。②脑满肠肥
:
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
,
养得很胖。用于形容人。③从善如流
:
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
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望文生义。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
,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命题热点三
-
2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③信手拈来
:
随手拿来
,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
,
不费思索
,
就能写出来。后面不能带宾语
,
且此处适用对象错。④功高不赏
:
形容功劳极大
,
无法加以赏赐。此处望文生义。⑥一家之言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
,
也泛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此处望文生义。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3
.
下列各句中
,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A
项
,
上行下效
:
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
,
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
多指不好的事
)
。此处褒贬失当。
B
项
,
变本加厉
:
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C
项
,
不忍卒读
:
不忍心读完
,
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望文生义
,
理解成了
“
作品质量差
,
不想看下去
”
。
D
项
,
蓬荜生辉
:
谦辞
,
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此处谦敬错位。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2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近义成语辨析
热点突破
典例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
(1)
小张被提拔为部门领导三个月以来
,
凡事
,
消瘦了不少。
(2)
面对肆虐的大火
,
消防队长
,
冲进火中去营救被困的人们。
(3)
作为班长
,
你应该
,
不能在这么点小事上犯错误。
A.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B.
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C.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D.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身体力行
:
亲身体验
,
努力实行。身先士卒
:
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
,
冲在士兵前面
,
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以身作则
: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根据语境
,
应选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2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怎样得满分
找出近义成语的区别
,
采用
“
代入法
”
结合语境辨析
,
运用排除法确认。
[
成语辨析七大类型举例
]
1
.
根据成语意义侧重点的不同辨析
(1)
称心如意 心满意足 两者都有如愿以偿
,
十分满意的意思。前者侧重于
“
称心
”,
它可以直接用作
“
人
”
或
“
事
”
的定语
;
后者侧重于
“
满意
”,
一般不能直接用作
“
人
”
或
“
事
”
的定语
,
如
“
那是她称心如意的郎君
”
不能说成
“
那是她心满意足的郎君
”
。
(2)
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两者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
;
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
,
不能变通。
命题热点三
-
2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3)
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两者都有没有完成的意思。前者侧重于中途停止
,
有惋惜之意
;
后者侧重于
“
浅
”
,
没有深入。
(4)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两者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前者侧重于下意识
,
以及因环境的影响而不能自控
;
后者侧重于因感情而不能自控。
(5)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两者都可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前者侧重于满眼都是
;
后者侧重于看不过来
,
来不及一一欣赏。
(6)
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 两者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侧重于对钱财的轻视
,
后者侧重于一次花钱之多。
(7)
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 两者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指每一次的情况愈发不如前次好
,
比喻一直在走下坡路
,
越变越坏
;
后者指江河的水逐日流向下游
,
比喻事物日衰
,
景象日非。
命题热点三
-
2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8)
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两者都比喻目光短浅
,
看不到远处、大处。前者侧重于眼光
“
小
”
,
强调看不到全局
;
后者侧重于眼光
“
近
”
,
强调看不到将来。
(9)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三者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
抱残守缺
”
侧重于不肯接受新事物
,“
故步自封
”
侧重于不求进步
,“
墨守成规
”
侧重于机械地按规矩办事。
(10)
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两者都有凭空捏造的意思。前者侧重于没有事实根据
;
后者侧重于本来没有
,
语气较重。
(11)
兼收并蓄 兼容并包 前者侧重于
“
蓄
”
,
有储蓄保存的意思
,
指把各种内容的东西都加以吸收并保存起来。后者侧重于
“
包
”
,
有包含、容纳之意
,
指把有关的各方面都包含容纳在内。
命题热点三
-
2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12)
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 前者侧重于
“
坚
”,
有坚固、坚强的意思
,
多形容建筑物等的坚固不可动摇
,
也比喻集团、国家无比坚强
,
不可战胜
;
后者侧重于
“
稳
”,
即稳定、稳固的意思
,
多形容高大建筑物的稳固不易摧毁
,
也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镇定、从容不迫。
2
.
根据成语感情色彩的不同辨析
(1)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两者都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很多。前者是褒义词
,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
,
从容不迫
;
后者是贬义词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
,
不切实际。
(2)
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 两者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前者是中性词
,
可以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
,
也可以指在好事上用尽心思
;
后者是贬义词
,
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
命题热点三
-
2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3)
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 两者都指怕招惹是非。前者用作褒义时
,
侧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用作贬义时
,
多指怕惹是非。后者用作褒义时
,
侧重指处世待人
,
十分明智
;
用作贬义时
,
多指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
(4)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两者都有自成一套
,
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侧重于显示特点
,
中性
;
后者侧重于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
,
多含褒义。
(5)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两者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前者指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
,
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
含褒义
;
后者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含贬义。
(6)
百依百顺 唯命是从 两者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前者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
后者有贬义
,
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命题热点三
-
2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7)
面目一新 面目全非 两者都有面目改变的意思。前者指呈现崭新的面貌
,
形容彻底改变原来的模样
,
褒义词
;
后者指面貌完全改变
,
形容变动极大
,
贬义词。
(8)
处心积虑 呕心沥血 两者都有用尽心思
,
费尽心血的意思。前者多指在不好的事情上挖空心思
,
绞尽脑汁
,
多用作贬义
;
后者多指为好的事业费神劳心
,
鞠躬尽瘁
,
多用作褒义。
(9)
无所不能 无所不为 前者是褒义词
,
指什么事情都会做
;
后者是贬义词
,
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10)
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 两者都有失败了重新来的意思。
“
重整旗鼓
”
含褒义
;“
卷土重来
”
本是中性词
,
现多用于贬义。
“
重整旗鼓
”
只用于人
,
包括团体、组织等
;“
卷土重来
”
多用于人
,
偶尔也用于物。
命题热点三
-
2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3
.
根据成语范围大小的不同辨析
(1)
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 两者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语意范围广
,
可用于一切留恋的人、事物、景物等
;
后者侧重于对景物的留恋。
(2)
汗牛充栋 数不胜数 两者都可以形容事物多。前者只能形容书籍很多
,
范围小
;
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量多
,
范围大。
(3)
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两者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的意思。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
,
仍能像平常一样
,
范围小
;
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
,
感到满足
,
也有安于现状
,
得过且过之意。
(4)
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两者都能形容气势汹汹
,
使人难堪。前者的应用范围广
,
不仅可用于人
,
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
;
后者只用于人
,
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命题热点三
-
3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5)
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两者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应当如此
,
适用范围要比后者广得多
;
后者侧重于合乎道理
,
语意重
,
色彩庄重
,
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
(6)
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 两者都有与众不同
,
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前者侧重于
“
格
”
,
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
,
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
;
后者侧重于
“
面
”
,
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
,
适用范围较广。
(7)
手不释卷 爱不释手 两者都有舍不得放下的意思。前者仅用于对书的喜爱
,
后者所指范围广。
(8)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两者都有花多、色彩艳丽的意思。前者只用来形容花
;
后者不但可以用来形容花
,
还可以用来比喻事业繁荣兴旺
,
事物丰富多彩。
命题热点三
-
3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4
.
根据成语适用对象的不同辨析
(1)
不可思议 不堪设想 两者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前者适用于奇妙的事物及深奥而又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
后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后果。
(2)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两者都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
,
难以分辨的意思。前者适用的对象是人
,
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
后者适用的对象是物
,
指用假的事物冒充真的事物。
(3)
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 两者都可指行走困难。前者多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
,
后者常比喻处境困难。
(4)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两者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
,
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前者侧重于人的精神品质
,
指胸怀坦荡
;
后者侧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命题热点三
-
3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5)
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平易近人 三者都可形容态度温和。
“
和蔼可亲
”
和
“
平易近人
”
都有使人容易接近或亲近的意思
,
多用于领导或长辈。
“
和颜悦色
”
强调态度和蔼
,
不限于长辈。形容温和时
,“
和颜悦色
”
侧重于脸部表情
;“
和蔼可亲
”
和
“
平易近人
”
侧重于态度、作风或表示人的性格特点。
(6)
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三者都有记得清楚
,
没有忘记的意思。
“
记忆犹新
”
重在记忆保持不变
,
它所记忆的
,
都是过去的事情。
“
念念不忘
”
所
“
不忘
”
的可以是过去的事
,
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
,
它既能以事为对象
,
也能以人为对象。
“
历历在目
”
重在情景清晰重现
,
它所
“
在目
”
的
,
都是过去的事
,
既能以事为对象
,
也能以人为对象。
(7)
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 两者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
,
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命题热点三
-
3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8)
大吹大擂 自吹自擂 两者都有吹嘘的意思。前者吹嘘的可以是自己
,
也可以是别人
;
后者仅指自己。
(9)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两者都形容气势宏伟盛大。前者着眼于
“
气势
”,
多形容气势雄伟
,
经常用来形容山、水的雄伟气势
,
不能用来形容人
;
后者形容气魄宏大
,
用来形容人
,
包括人的气概、人的声音等
,
不能用来形容山、河的气势。
5
.
根据成语意义轻重的不同辨析
(1)
自以为是 自命不凡 两者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前者指主观不虚心
,
语意较轻
;
后者指自以为了不起
,
比别人高明
,
语意较重。
(2)
惨无人道 惨绝人寰 两者都形容狠毒残酷。前者指非常凶狠
,
毫无人道
;
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
,
语意较重。
命题热点三
-
3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3)
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 两者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
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
:
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
,
程度比后者重
;
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
,
并含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4)
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三者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
,
语意较重
;
一般只用于掌权者。另外两个成语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
,
语意较轻
,
而且不限于当权者
,
一般人也可用
,
范围较宽。
(5)
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两者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
;
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
,
语意较重。
(6)
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三者都表示荒唐、不可信的意思。
“
荒诞不经
”
指不真实
,
不近情理
;“
荒诞无稽
”
指毫无根据
,
无法考查
;“
荒谬绝伦
”
指超出同类
,
没有可以相比的
,
语意最重。
命题热点三
-
3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7)
爱财如命 一毛不拔 两者都形容极其吝啬。前者侧重于性格上的吝啬
,
语意重
;
后者侧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
,
语意轻。
(8)
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 两者都含有自己不劳动而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思。前者语意轻
,
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纠正的
;
后者常用于剥削思想严重的人
,
语意重
,
其思想和行为是应当批判的。
(9)
改是为非 指鹿为马 两者都有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意思。前者指把对的说成错的
,
语意较轻
;
后者指颠倒黑白、倚仗权势作威作福
,
语意比前者重得多。
(10)
目空一切 旁若无人 不可一世 三者都形容态度傲慢
,
狂妄自大。三者语意轻重不同
,“
不可一世
”
程度最重
,“
目空一切
”
次之
,“
旁若无人
”
又次之
;
感情色彩不同
,“
不可一世
”“
目空一切
”
是贬义词
,“
旁若无人
”
是中性词。
命题热点三
-
3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11)
痴心妄想 胡思乱想 两者都有
“
想、想法
”
的意思。前者有痴心、狂妄的意思
,
所指的思想活动往往是连续的、顽固的
,
它可以有专注的目标
,
其贬义色彩浓于
“
胡思乱想
”;
后者有
“
随意、胡乱想
”
的意思
,
所指的思想活动往往是间歇的、短暂的
,
而且没有专注的目标
,
其贬义色彩不如
“
痴心妄想
”
浓烈。
(12)
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 两者都用来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
“
脱胎换骨
”
多用来比喻立场、观点的彻底改造
,
语意较重
;“
洗心革面
”
多用来比喻彻底悔改错误的言行
,
语意较前者轻。
6
.
根据成语语体色彩的不同辨析
(1)
集腋成裘 积少成多 两者都有一点一滴地积累的意思。前者是书面语
,
后者是口语。
(2)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 两者都有进也艰难、退也艰难的意思。前者是书面语
,
后者是口语。
命题热点三
-
3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3)
博闻强识 见多识广 两者都有见识广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见闻广博
,
记忆力强
,
用于书面语
;
后者侧重于阅历多
,
多用于口语。
(4)
浑浑噩噩 糊里糊涂 两者都指糊涂无知
,
都是形容词。前者是书面语
,
后者是口语。
(5)
深恶痛绝 咬牙切齿 两者都指厌恶、愤恨到了极点。前者侧重于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
,
书面语
;
后者侧重于指痛恨的表情
,
口语。
(6)
发号施令 颐指气使 两者都含有指挥别人的意思。前者多用于口语
,
后者仅用于书面语。
命题热点三
-
3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7
.
根据成语语法结构的不同辨析
(1)
一语道破 一语破的 两者都有说话简短而能抓住本质
,
切中要害的意思。前者偏重于指说出不为人知的事
,
可以带宾语
;
后者则偏重于指目标准确
,
不能带宾语。
(2)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两者都可以形容精神很集中
,
注意力不分散。前者可以用在
“
在
……
上
”“
于
……”
前面
,
后者没有这种用法。
(3)
铜墙铁壁 固若金汤 两者都能形容十分坚固
,
不可摧毁。前者多用作宾语
,
也可用作主语
,
如
“
军民携手共建一道抗击侵略者的铜墙铁壁
”;
后者多用作谓语、定语。
命题热点三
-
3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对点训练
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手工业生产图册》一册
12
幅
,
描绘打菜刀、做木门、编凉席、做布鞋等各类手工业从业者
,
每一幅均
地勾勒他们赖以谋生的工作和生产、交易的情景。
(2)
郁达夫《皋亭山》
:“
凡此种种
,
以及香灰疗病、娘娘托梦等最近的奇迹
,
他们都说得
。
”
(3)
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
,
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
,
有的在敲木鱼
,
有的在打拳
……
形态各异
,
。
A.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B.
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D.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惟妙惟肖
: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
,
非常逼真。强调相像
,
偏重于模仿模拟。活灵活现
:
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强调逼真
,
偏重于用语言表现形象。栩栩如生
:
艺术形象非常逼真
,
如同活的一样。侧重于艺术形象。第
(1)
句强调模仿
,
故用
“
惟妙惟肖
”
。第
(2)
句中
“
说得
”
偏重于语言
,
故用
“
活灵活现
”
。第
(3)
句中罗汉是艺术形象
,
故用
“
栩栩如生
”
。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面对棘手的问题
,
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
,
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
?
张部长一时有些
。
(2)
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
,
如果我们
,
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
,
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
那将是很危险的。
(3)
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
,
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
,
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
,
决不能犹豫彷徨
,
。
命题热点三
-
4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A.
瞻前顾后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B.
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C.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D.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举棋不定
: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
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
,
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
,
也形容顾虑过多
,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
办事迟疑
,
没有决断。第
(1)
句张部长对是用老王还是用小张
,
拿不定主意
,
应用
“
举棋不定
”
。第
(2)
句强调顾虑过多
,
故用
“
瞻前顾后
”
。第
(3)
句与
“
勇往直前、敢打敢拼
”
相对照的是
“
优柔寡断
”
。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文天祥三次罢官回归故里
,
在寄意泉林山水、啸傲风云之际
,
写下了一批寄情山水的诗章
,
以清高隐逸之情
,
寓
之志。
(2)
读《水浒传》可以感受到梁山好汉
的英雄气概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3)
各族干部群众坚决支持对暴恐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
大家要
、众志成城
,
用雷霆铁拳粉碎暴恐分子的罪恶阴谋。
A.
愤世嫉俗
同仇敌忾
疾恶如仇
B.
疾恶如仇
同仇敌忾
愤世嫉俗
C.
愤世嫉俗
疾恶如仇
同仇敌忾
D.
同仇敌忾
愤世嫉俗
疾恶如仇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愤世嫉俗
:
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疾恶如仇
:
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同仇敌忾
:
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第
(1)
句强调文天祥对现实的不满
,
故用
“
愤世嫉俗
”
。第
(2)
句强调梁山好汉对坏人的痛恨
,
故用
“
疾恶如仇
”
。第
(3)
句
“
各族干部群众坚决支持对暴恐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
和
“
众志成城
”
,
强调一致地仇恨敌人
,
故用
“
同仇敌忾
”
。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
实词、虚词
)
热点突破
典例
3
(2016·
全国
Ⅲ
卷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
,
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
①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
②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
③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
④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
⑤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
,
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
⑥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
,
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
4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二空
,“
是
……”
句与
“
不是
……”
句是并列关系
,
因此不能用
“
却
”
。
“
屏弃功利性
”
与
“
乐观学习
”
之间是条件关系
,
因此第三空可排除
“
要
”“
就是
”
。
“
产生心理负担
”
与
“
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
是因果关系
,
综合考虑可排除
“
所以
”“
可能
”
。最后一句承接上文
,
是让步的条件关系
,
应用
“
即使
”
。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怎样得满分
综观整个语段
,
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
,
依据内在逻辑关系及相关提示
,
锁定关联词语
;
借助关联词语的搭配
,
有效利用排除法
,
把词语填入文段
,
看整段文字语意是否连贯。
1
.
辨清语法关系
即搞清楚虚词所表达的概念之间、上下句之间的关系。如
,“
纵然
”
与
“
既然
”,
前者表示假设关系
,
后者表示先提出前提
,
然后加以推论
,
与
“
就
”“
也
”“
还
”
搭配。
-
4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
.
搞清对象、场合、范围
如
,“
对
”
和
“
对于
”,
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来说
,
用
“
对于
”
的地方都能换用
“
对
”,
但用
“
对
”
的句子
,
有些不能换用
“
对于
”:
①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
“
对
”;
②
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
,
或含有
“
对待
”
的意味
,
只能用
“
对
”;
③
“
对
”
可用在助动词、副词前或后
,
也可用在主语前
,“
对于
”
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
4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
.
关联词配套理解
从词语搭配看
,
关联词往往成套使用
,
固定搭配。如
,
表并列的
“
不是
……
而是
……
、是
……
不是
……
、既
……
又
……”;
表选择的
“
不是
……
就是
……
、是
……
还是
……
、与其
……
不如
……
、宁可
……
也不
……”;
表递进的
“
不但
……
而且
……
、尚且
……
何况
……”;
表转折的
“
虽然
……
但是
……
、尽管
……
可是
……”;
表条件的
“
只要
……
就
……
、只有
……
才
……
、除非
……
才
……
、无论
……
都
……
、不管
……
总是
……”;
表假设的
“
如果
……
那么
……”;
表让步的
“
即使
……
也
……”;
表因果的
“
因为
……
所以
……
、既然
……
就
……”
。
-
4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4
.
辨析语气
,
明确语气所属
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
主要指语气助词、副词。
“
难道
”
与
“
莫非
”:
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
,
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
,
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
,
但不及前者强烈。
5
.
借助关联词特点
,
聚焦关联词位置
关联词有固定位置
,
有的只能用于前一个分句
,
如
“
由于
”,
有的则只能用于后一个分句
,
如
“
却
”“
然而
”“
至于
”“
以致
”;
同时
,
要注意主语前后关联词的位置
,
前后主语相同
,
关联词在主语之后
,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
关联词在主语之前。
6
.
注意虚词前后的语法单位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
,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
,
了解了这种用法
,
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
,“
又
……
又
……”
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
,
而
“
既
……
又
……”
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
-
4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7
.
关注引出主客体的虚词位置
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
,
如
“
经过、经
”“
对、对于
”
等是用来引出对象主体还是客体
,
则极易导致主客体颠倒
,
误用虚词。
8
.
重视虚词词性特点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
,
像
“
和、与、跟、同
”,
既是连词又是介词
,
同时
,
要注意在语境中辨析其词性
,
如
“
忽然
(
副词
)”
与
“
突然
(
形容词
)”
、
“
必须
(
副词
)”
与
“
必需
(
动词
)”
、
“
未免
(
副词
)”
与
“
难免
(
形容词
)”
等。
-
5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对点训练
1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
,
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
①
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
,
②
没有性格相同的人
,
③
性格相近的人。
④
像树上的叶子
,
看似相同
,
其实不同。
⑤
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
,
⑥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题可通过语境分析和比较选项解答。通读文段
,
第①处应选
“
所以
”
,
如果选
“
由于
”
,
这句话就没有下文了
,
是一个不完整的语句
,
据此可排除
A
项和
B
项。比较②③两处的备选词语
,C
项的
“
也
”“
只有
”
放入文段中
,
语句贯通
,
句意明确。据此可确定答案。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
①
下定穿越鳌山登太白山的决心。
②
两天前
,
我在途中崴了脚
,
③
像一辆瘪了胎的车
,
④
滞留在猎人的木屋。驴友们把我托付给他时
,
说他们两天后会从大爷海返回
,
⑤
接我下山
,
让我安心休养。我的脚踝肿得厉害
,
⑥
猎人宽慰我说
,
等同伴回转来
,
我跑得会像山上的麋鹿一样快。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题可用排除法
,
第⑥处前后是转折关系而不是顺承关系
,
据此排除
C
项和
D
项。比较
A
项和
B
项
,
第②处填
“
因为
”
,
与前文不连贯
,
况且
“
这脚像一辆瘪了胎的车
”
比喻不恰当。
答案
解析
关闭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