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77 KB
- 2021-04-14 发布
1
知识整合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关系
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基础,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
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矛盾性:二者概念不同,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
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
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重视社会公平的依据
(1)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
发展、社会和谐。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
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提示: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
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
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平均主义抹杀了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别,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的
2
创造性。所以,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
物质基础。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 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重要举措
①重要举措之一(初次分配)。
内容: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回时实现居民收入
回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回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②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人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知识迁移
收入分配公平≠平均主义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平均主义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吃大锅饭”,实际上严重挫伤了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
公平原则。
共同富裕≠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同等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程度富
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否则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3
重点考向
考向一 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来源:Z§xx§k.Com] 公平
是
什
么
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
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
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两者关
系角度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
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
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来
源:Z。xx。k.Com][来源:Z&xx&k.Com]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
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
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来源:Zxxk.Com]
为
什
么
必要性
角度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
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总体思
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
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怎
么
做 具体策
略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
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不断迈进
【典例 1】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因为
A.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的对立已经消失
B.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都是以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基础,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保证
【答案】C
【解析】A 错误,效率和公平也存在矛盾,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B 错误,我国收入分配既要提高
效率,又要促进公平;D 错误,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故应选 C。
考向二 正确认识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
4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新常态下,深化收入
分配制度改革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例,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
经济增长。
从整体而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从根源上缩小贫富差距的办法。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宋晓梧认为,要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就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依照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
提出的三次分配理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可划分为初次、二次和三次,初次分配即居民的个
人工资、奖金、财产转让等形式的劳动报酬;二次分配则是政府的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形式;三次分配
主要是慈善、捐赠和救济等收入。其中,初次、二次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收入
差距的主要原因。初次分配要注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二次分配则要明确防止逆向转移的
出现。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
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
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典例 2】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依然突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针对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
题,国家应该
①加强企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②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③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④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我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所以②③
是正确的。“加强企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说法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①
错误;同步富裕是无法实现的,会导致平均主义,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选 D。
考向三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
5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含
义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即
一个物质生产过程结束后,生产部门即企业新
创造的财富在企业、国家和劳动者三方之间进
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
进行再次分配
手
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
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
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
接干预
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区
别
目
的
提高效率、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
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
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
来
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
公平,但如果再分配调节力度过大,出现
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
平性,也会损害效率,最终影响再分配的
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联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 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阶段,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重视效
率又促进公平,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
社会和谐
【典例 3】我国不断深化分配改革,努力实现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就要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取缔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
③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
④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①错误。规范收入分配秩
序,要求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
6
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②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故选 D。
考向四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兹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它是比例数值,在 0 和 1 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低于 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收入比较平均
0.3~0.4 收入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0.5 以上 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通常把 0.4 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
“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 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 0.24 到 0.36 之间,美国偏
高,为 0.4。2010-2015 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 0.481 下降到 0.462,但以基尼系数的国际标准来衡量,
我国收入差距已经非常明显,贫富差距严重。
【典例 4】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若低于 0.2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
表示比较平均,0.3~0.4 表示相对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目前中
国的基尼系数为 0.46,城市的基尼系数是 0.34,农村的基尼系数是 0.37。这表明我国在收入分配上
①收入差距较大
②收入差距悬殊
③城乡差距造成了基尼系数的扩大
④城乡作为两个部分自身的差距不是很大
7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把我国的基尼系数与材料相比较不难看出,②应排除。故选 C。
考点冲关
1.M 省提出,到 2020 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当年水平,“橄榄型”分配结构(“橄
榄型”分配格局是指一个以中产阶层为主体,富人阶层和贫穷阶层比例都较小的、形如橄榄球的社会群体
收入分配结构)初步形成。下列有利于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是
①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②强调以劳动的质量为唯一尺度分配产品
③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④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的主题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若这一
目标得以实现,其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传导路径是
A.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升级——生产规模扩大——推动经济转型
B.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按劳分配——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提高经济效率
C.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高收入人群减少——促进按劳分配——维护社会稳定
D.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分配公平——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3.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注:人力资本
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 20 年我国新增
劳动力的 1/3 将来自贫困地区。为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当前需采 取的措施有
①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②消除一切影响就业的不利障碍
③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一直比较大。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虽然改善了基本健康保险和福利制度,
8
普及了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取消了农业税,但这还远远不够。专家指出,家庭收入差距并不是自然而
然地形成的,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再分配制度。这启示我们,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应
①降低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
③健全税收和转移支付等调节机制
④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所占比例总体偏低,使广大居民相对“没有钱可花”;再分配
力度不够,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使得居民“有钱也不敢花”。这正是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引发内需相对不
足的症结所在。要处理好材料中两方面问题的关系,应该
A.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
B.加快经济发展,为增加居民收入奠定基础
C.以公平为主,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D.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强调公平
6.下图所示为库兹涅兹曲线,表明当一国人均 GDP 从 1000 美元向 3000 美元迈进时,往往是利益矛
盾不断加剧,收入分化加速的时期。我国当前人均 GDP 达到 5000 美元。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
资偏低现象,国家提出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
②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④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流动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享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危险
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
9
社会,必须处理好
A.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C.发展经济与公平分配的关系
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8.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 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 代表效率,原点 O 表示绝对的平均
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A.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不可能同时实现
B.收入差距扩大会使效率降低
C.收入差距与效率是正相关关系
D.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下列
传导过程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①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③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④实行股权激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8 年 2 月,李克强总理表示,要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
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并向艰苦地区及特
殊岗位倾斜;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此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有
①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通过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0
③国家坚持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④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直通高考
1.(2018·江苏政治)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
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 年,我国有 22 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图中(P 代表劳动力价格,Q 代表劳动力数量,D、S 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 分别表示变
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2.(2015·山东文综)国务院决定,2015 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 2014 年的每人
每年 320 元提高到 380 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3.(2015 ·广东文综)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 0~1 之间,值
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 0.40 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
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是 0.481、0.477、0.474、 0.473 和 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
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11
2010 年部分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 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2015·海南政治)某村一个种植大户和一个耕种自有承包地的普通农户在 2014 年种植作物的品种
和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种植白菜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土豆
②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低于种植小麦
③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是种植小麦
④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大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
12
【考点冲关】
1.B 【解析】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是指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
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①④是实现收
入分配公平的措施,适合题意;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是错误的;③
过于绝对,排除;故选 B。
4.C 【解析】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②③适合题意。缩小收入差距需要提高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①错误;健全生产要
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
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但不能缩小收入差距,④不适合题意;故本题选 C。
5.A 【解析】本题考查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材料中,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兼顾效
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A 符合题意;B 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D 表述错
误,排除。故本题选 A。
6.C 【解析】本题通过“库兹涅兹曲线”考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
重要举措。③和④选项是提高劳动者工资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的措施。①和②选项与题意不符合。选 C。
7.C 【解析】该题强调经济发展成果应该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强调的是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关
13
系。故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公平分配的关系,故 C 入
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8.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 x1 之前,收入差距与效率是正相关关系,在 x1 之后,收入差
距扩大会使效率降低,故 B、C 观点片面,排除;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故 A 错误;图示信息说明只
有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才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故本题选 D。
10.D 【解析】国务院关于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和改
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是国家坚持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表现,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财政促进国
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
【直通高考】
1.A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劳动力价
格直线 P1 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BCD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A。
2.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这属于再
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A 中的“优化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符合题;这样做并不是增加货币供应量,D 错误。&网
3.B 【解析】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图示表明法国在收入再分配政策后的基尼系数数值明显低于英国,
说明其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表明,中国应运用税收、社
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①④与题意不符,根据题干提供的数值,中国的基尼系数逐年
降低,说明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小,但仍高于发达国家。题中图示表明发达国家通过市场的分配
差距仍然很大,在经过国家的再分配之后,差距明显缩小,说明发达国家也并不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
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故选 B。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