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50 KB
- 2021-04-14 发布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煤炭、石油、潮汐能 B.水能、氢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2、下列食品添加剂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3. 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碱式滴定管未润洗就装标准液滴定
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C.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4.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 2C(g)+zD(g) 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v(C)=v(D)=0.2 mol·L-1·s-1 B.z=3
C.B的转化率为75% D.反应前与2 s后容器的压强比为4∶3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 -890.3 kJ/mol
B.500℃、30MPa,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38.6 kJ/mol
C.已知:2CO(g)+O2(g)===2CO2(g) ΔH= -566 kJ/mol 下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D.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mol 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已知1个 SF6(g)分子中含有6条S-F键。则:S(s)+3F2(g)===SF6(g)△H=-1220 kJ/mol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2H2O2 2H2O+O2的反应,使用FeCl3也可加快制O2的反应速率
B.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C.反应CO+NO2CO2+NO ΔH<0,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 Δ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7. 常温下,在pH=5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对于该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右移动,CH3COOH电离常数增大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右移动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H+)减小
D.加入少量pH=5的硫酸,溶液中c(H+)增大
8.放热反应 CO(g)+H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CO)1=c(H2O)1=1.0 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CO)2和c(H2O)2,平衡常数为K2,则( )
A.若增大CO浓度,K2和K1都增大 B.K2>K1
C.c(CO)2=c(H2O)2 D.c(CO)1>c(CO)2
9. 有一反应:2A+B2C,其中A、B、C均为气体,下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B的转化率,图中有a、b、c三点,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 T1温度下a点表示若想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增大压强的方法
C. 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D. c点可表示v(正)<v(逆)
10. 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g)和1 mol B(g)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xC(g)+D(s),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方程式中x=2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D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同
11.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O4(g)2NO2(g) △H>0,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又变浅
B. 若压强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N2O4,再次达到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
C. 若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N2O4,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将降低
D. 若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次平衡时NO2的浓度将增大
12. 25 ℃时,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也可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碱度:pD=-lg c(D+),下列有关pD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性D2O的pD=7 ②在1 L D2O中,溶解0.01 mol NaOD,其pD=12
③1 L 0.01 mol·L-1的DCl的重水溶液,pD=2 ④在100 mL 0.25 mol·L-1 DCl的重水溶液中,加入50 mL 0.2 mol·L-1 NaOD的重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D=1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已知H2(g)+I2(g) 2HI(g) 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 mol,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浓度。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C.甲中加入0.1 mol He,乙不变 D.甲增加0.1 mol H2,乙增加0.1 mol I2
14.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 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 T2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
C. 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15.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若向氯 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钠粉末,溶液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H+浓度减小,HClO浓度减小 B.H+浓度增大,HClO浓度增大
C.H+浓度减小,HClO浓度增大 D.H+浓度增大,HClO浓度减小
16.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 2 mol Y(g)发生反应:X(g)+mY(g) 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17. 对于可逆反应mA(g)十nB(g)pC(g)十q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是否加入催化剂,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D.图Ⅱ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18.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又知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其焓变ΔH1、ΔH2、ΔH3
的关系是 ( )
A. ΔH1>ΔH2>ΔH3 B. ΔH1<ΔH3<ΔH2
C. ΔH1=ΔH3>ΔH2 D. ΔH1>ΔH3>ΔH2
19.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2NO(g)⇌CO2(g)+N2(g),平衡时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H>0
B.若该反应在T1, 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则K1<K2
C.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v正>v逆
D.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PB、PC、PD, 则 PC=PD>PB
20. 常温下有关 ①pH=2的CH3COOH溶液 ②pH=2的HCl溶液
③pH=12 的氨水 ④pH=12的NaOH溶液,四种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水电离出的c(H+):①=②=③=④
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D.向溶液中加入100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二、填空题 (共4个题 , 40分)
21、(6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1,CH3OH(l)+O2(g)=CO2(g)+2H2(g) ΔH=-a kJ·mol-1,则a 238.6(填“>”、“<”或“=”)。
(2)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 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
22、(7分)已知水在25 ℃和95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1)则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___ (填“A”或“B”)
(2) 95 ℃时PH=2的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 ______。
(3)25 ℃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
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_________。
(4)25 ℃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_____。
23、(15分)某温度,将2 mol CO与5 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经过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转移电子6 mol。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2) 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2 mol CO和1.5 mol CH3OH,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2 mol CO与5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H3OH的质量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v逆(CO)=2v正(H2)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5) 在一定压强下,容积为V L的容器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________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ΔH________0,该反应在______(填“高温”或“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6) 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除CH3OH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H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24.(12分)氯化亚砜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工业及有机合成工业,作氯化剂,制锂氯化亚砜(Li/SOCl2)电池。工业上用SO2、SCl2与Cl2反应合成SO2(g)+Cl2(g)+SCl2(g) 2SOCl2(g)
(1)在373K时,向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SO2、SCl2与Cl2均为0.04 mol,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其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为表中数据I(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与起始温度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t/min
1
2
3
4
5
6
I
p
6.0p0
6.7 p0
6.1p0
5.4p0
5.0p0
5.0p0
II
p
6.0p0
7.0p0
5.3p0
5.0p0
5.0p0
5.0p0
①该反应的逆反应的ΔH ______0(填“>”“<”或“=”)
②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v(SCl2)=
③其它条件不变时,若只改变某一条件,测得其压强随时间的变化为表中数据II,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某同学测定的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lgK)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点
①A点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已知:lg4=0.6)
②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lgK与T的变化特征的点还有______________
(3) 已知反应S4(g)+4Cl2(g)==4SCl2(g)ΔH=-4kJ·mol-1 并且1molS4(g)、1molSCl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1064kJ、510kJ的能量,则形成1molCl2(g)分子中的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kJ
附加题(20分)25、(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
(2)可逆反应①X(g)+2Y(g)2Z(g) ②2M(g)N(g)+P(g)
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达到平衡(Ⅰ)时,X的转化率为5/11
C.达到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D.在平衡(Ⅰ)和平衡(Ⅱ)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3)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 2HI(g)H2(g) + I2(g) △H=+11kJ/mol在716
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0
20
40
60
80
120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改变条件,再次达到平衡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升高温度到某一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可能分别是A、E
B.若再次充入amolHI ,则达到平衡时,相应点的横坐标值不变,纵坐标值增大
C.若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与改变条件前相同
D.若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与改变条件前不同
26、(11分) 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 、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 2H2(g)CH3OH(g) △H1
②CO2(g)+ 3H2(g)CH3OH(g)+ H2O(g) △H2 = ﹣58 kJ·mol-1
③CO2(g)+ H2(g)CO(g)+ H2O(g) △H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由此计算△H1 = kJ·mol-1 , △H3 = kJ·mol-1 。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 ,图甲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 (填曲线标记字母)。
(3)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乙所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其原因是 ;图乙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 。
高二化学答案
1-5 CACCD 6-10 ACCCA 11-15 CBBCC 16-20 DCDCA
21、(6分,各2分)(1)<;
(2)2Cl2(g)+2H2O(g)+C(s)═4HCl(g)+CO2(g)△H= -290kJ/mol ;
(3)98kJ;
22、(7分, 除标注外,各2分)
(1)A(1分) (2)10 -10 mol/L ⑶10∶1 (4)a+b=16或pH 1 +pH 2 =16
23、(15分, 除标注外,各2分)
(1)3 (2)> (3)增大
(4)c d (5)< < 低温(1分) (6) c
24、(12分,各2分)
(1) > 0.002mol/(L min) 加入催化剂 (2)2.6 BE (3)243
附加题25、(9分)DBC 26、(11分,除标注外,各2分)
(1)-99;+41 (2)(1分) ; a(1分);
(3)减小(1分); 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 P3>P2>P1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