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00 KB
- 2021-04-14 发布
1.(2010·天津理综,9(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解析 (1)该实验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故选B、D.
答案 (1)BD (2)BD
图2-5-5
2.如图2-5-5所示,用A、B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其伸长到O点,现保持A的读数不变,而使夹角减小,适当调整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可使O点保持不变,这时:
(1)B的示数应是 ( ).
A.一定变大 B.一定不变
C.一定变小 D.变大、不变、变小均有可能
(2)夹角β的变化应是 ( ).
A.一定变大 B.一定不变
C.一定变小 D.变大、不变、变小均有可能[来源:Zxxk.Com]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作图法求解力的合成问题,只有规范作图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切忌作图时随意乱画.
“使O点保持不变”即表明A、B拉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则以O为圆心,以A的拉力大小为半径画圆弧如右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按题意α减小,可知B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相应的变化.由图可知B的拉力的大小和角度β都将变小,故(1)、(2)均选C.
答案 (1)C (2)C
3.
图2-5-6
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如图2-5-6所示.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运用等效思想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即要验证以两力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是否和合力相符.本小题中结点受三个力,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故先测出各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作出各力的图示,以两边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如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即可验证.为测量各力的大小故需要记录橡皮筋原长、悬挂重物后的长度以及记录悬挂重物后O点位置.故应选b、c、d.可以通过改变小重物改变各力的大小.
答案 (1)bcd (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4.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来源:Z+xx+k.Com]
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B.在一个弹簧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F
C.将一根大约30 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秤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秤的示数如图2-5-7甲所示
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秤的弹力的图示,如图2-5-7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
图2-5-7
(1)在步骤C中,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N.
(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N.
(3)若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 (1)弹簧秤读数时需要估读,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根据图甲弹簧秤指针的位置,可读出力的大小为3.00 N.
(2)根据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在图乙上由已知的两个力作出平行四边形,测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与标度1 N的长度进行比较,可求出F′的大小为(5.2±0.2)N.
(3)若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 (1)3.00 (2)5.2±0.2 (3)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
5.(2011·衡阳模拟)如图2-5-8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来源:Zxxk.Com]
图2-5-8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F1/N
1.001[来源:学|科|网Z|X|X|K]
0.580
…[来源:Z。xx。k.Com]
1.002
…
F2/N
-0.868
-0.291
…
0.865
…
θ
30°
60°
…
150°
…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 ( ).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解析 (1)A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正值,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平衡时,mg=F1sin θ,当θ=30°时,F1=1.001 N,可求得m=0.05 kg.
(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目的是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正确.
答案 (1)F1 0.05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