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4.50 KB
- 2021-04-14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 选择题(20×3'=60')
1.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具有生命生存在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C.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
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潮汐的形成 B.树木的生长
C.信风的移动 D.石油的生成
4.太阳活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的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引起电离层的扰动B.太阳活动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
C.太阳活动改变了气候 D.太阳活动引起台风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甲为岩浆岩 B.乙为沉积岩C.丙为变质岩 D.丁为岩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华山论剑”中的华山的形成主要由④作用形成
B.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由①作用形成
C.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由③作用形成
D.“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地貌由②作用形成
读上图,完成7-8题。
7.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双十一”期间,南通的陈先生从网上选购了一批花卉,为了能让花卉顺利越冬,他专门建了一个小型阳光房(图3)。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9~10题。
图3 图4
9. 建阳光房可以( )
A. 增强① B. 减弱② C. 增强③ D. 增强④
10. 陈先生网购的花卉,最有可能是( )
A. 新疆天山的雪莲花 B. 河南洛阳的牡丹花
C. 云南昆明的山茶花 D. 江苏南京的腊梅花
11.地球表面的根本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热辐射C.地面再辐射热 D.大气逆辐射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a地低于b地 B.气温a地低于b地
C.a地空气受热下降 D.b地空气冷却下降
13.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
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该示意图中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循环
15.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蒸发 B.②水汽输送C.③降水 D.④地表径流
16.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征为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 ②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变率大 ③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④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集中多暴雨 ⑤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低 ⑥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
A.②③⑤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7一18题。
17.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8.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9~20题。
19.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0.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一、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 (本部分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1. 人类能观测到的天体仅限于银河系。( )
22. 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23. 地球上的降水量随太阳黑子增多而增加。( )
24.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25.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6.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主要来自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 )
2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
28.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29. —个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30. 江苏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
三、综合题(共20分)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和岩浆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________岩(2分)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2分)
(3)图中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③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干旱地区人工收集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________。(6分)
32.读下列有关中国、印度的资料,回答问题。
1990—2000年人口增长
人口数(亿)
年平均增长率(%)
1990年
2000年
中国
11.3
12.6
1.07
印度
8.5
10.0
1.62
世界
53
60
1.32
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2000年)
少年儿童组
(0—14岁)
成年组
(15—64岁)
老年组
(≥65岁)
中国
22.89%
70.15%
6.96%
印度
33.30%
61.70%
5.00%
(1)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两国中净增人口数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该国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显示中国成年组人口比例远高于印度,但是年平均增长率却低于印度,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年龄结构表反映出我国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 _____。
射阳县盘湾中学2018秋高一地理学科
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A
B
B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C
D
A
B
C
D
A
二、 判断题(10×2´)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A
B
B
A
A
B
A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试题相应的位置上(本大题共2小题,20分)
31(10分,)
(1)岩浆
(2)海陆间循环
(3)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32 (10分)
(1)人口基数大 印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