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50 KB
- 2021-04-14 发布
重庆巴蜀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高 2022 届高一(上)半期化学试题
(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可能会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Ca-40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共 18 个小题,每题 3 分)
1.“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现代社会的头等大事之一。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B. 用碳酸氢钠做发酵粉
C. 用霉变油菜籽作食用油 D. 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代替食盐使用,故 A 错误;
B.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无毒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受热膨胀使面松
软多孔,故 B 正确;
C. 霉变菜籽具有毒性很大的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来压榨食用油,故 C 错误;
D.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是一种有毒的物质,故 D 错误。
故选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B. 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2
C. 氧气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L/mol
D.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通常用 6.02×1023mol—1 表示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的物理量,摩尔只是物
质的量的单位,故 A 错误;
B. 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2g/mol,故 B 错误;
C. 在标准状态下,氧气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L/mol,故 C 错误;
D.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表示单位物质的量的微粒中所含微粒数目,通常用
6.02×1023mol—1 表示,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 mol-1,数值上近似等于 6.02×1023,所以常
用 6.02×1023mol—1 表示。
3.与离子方程式 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拆分,离子方程式为 Mg(OH)2+2H+=Mg2++2H2O,故 A 错误;
B.氢氧化铜是难溶沉淀,不能拆分为离子,应写为分子式,因此离子方程式不能表示为
H++OH-=H2O,故 B 错误;
C.该反应中还有难溶性硫酸钡沉淀生成,所以离子方程式不能表示为 H++OH-=H2O,故 C 错误;
D.氢氧化钠是强碱,硫酸是强酸,该项表示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只有氢离子与氢氧根离
子参与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符合题意,故 D 正确;
故选 D。
4.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它的
分子式为 C15H22O5。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等于 282 B. 14.1g 青蒿素中含氧原子数目为
0.05NA
C. 1mol 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 11NA 个 H2O D. 10g 青蒿素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则其摩尔质量等于 282 ,故 A 正确;
B. 14.1g 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 ,则含氧原子数目为 0.25NA,故 B 错误;
C. 1mol 青蒿素完全燃烧,根据氢原子守恒,能生成 11molH2O,即 11NA 个 H2O,故 C 正确;
D. 青蒿素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15:5,则 ,故 D
正确;
+ -
2H +OH =H O
2 2 2Mg(OH) +2HCl=MgCl +2H O 2 3 3 2 2Cu( OH) +2HNO=Cu( NO) +2HO
2 2 4 4 2Ba( OH) +HSO =BaSO↓+2HO 2 4 2 4 22NaOH+H SO =Na SO +2H O
- 1g. mol
m( C) : m( O) =9: 4
- 1g. mol
14.1g =0.05mol282g/mol
× =×
15 12m( C) : m( O) = 9 : 45 16
故选 B。
5.下列关于物质检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气体能还原灼热的氧化铜,则该气体一定为 H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SO4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Ba2+
D. 向某溶液中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中可能含
有 CO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某气体能还原灼热的氧化铜,则该气体可能为 H2,也可能为 CO,故 A 错误;
B.产生的沉淀可能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硫酸钡,故 B 错误;
C.能和 CO32-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Ba2+、Ca2+、Mg2+等,不一定是 Ba2+,故 C 错误;
D.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原溶液中可能含 CO32-,或 SO32-,或 HCO3-、HSO3-,故 D 正
确;
故选 D。
6.某同学对胶体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注射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向两极移动,而胶体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Fe(OH)3 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D. 向饱和 FeCl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 Fe(OH)3 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化钠注射液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故 A 错误;
B. 通电时若溶液中溶质是电解质,则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向两极移动,若溶质为非电解质,则
溶质离子不移动,故 B 错误;
C. Fe(OH)3 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所以可用于净水,故 C 正确;
D. 向饱和 FeCl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反应生成 Fe(OH)3 沉淀,故 D 错误;
故选 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aSO4 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所以 BaSO4 是非电解质
B. NH3 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 NH3 是电解质
C. 固态 HNO3 不导电,所以 HNO3 是非电解质
D. 固态 NaCl 不导电,但 NaCl 是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BaSO4 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是因为硫酸钡难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小,但 BaSO4 是
电解质,故 A 错误;
B. NH3 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电解质,而 NH3 是非电
解质,故 B 错误;
C. 固态 HNO3 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但 HNO3 在水中可以电离,所以 HNO3 是
电解质,故 C 错误;
D. 固态 NaCl 不导电,但 NaCl 在熔融状态下或是水溶液里可以导电,所以 NaCl 是电解质,
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是否是电解质和导不导电没有必然联系,电解质的本质是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电
离出阴阳离子。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可以用同一离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碳酸钠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写成碳酸根,而碳酸氢钠写成碳酸氢根,不能用同一
离子方程式表示,故 A 错误;
B. 两个反应的本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反应,离子方程式都为:Ba2++SO42-=BaSO4↓,故 B 正确;
C. 碳酸钙难溶,而碳酸铵易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 C 错误;
3 2 3 3 3CHCOOH+Na CO;CHCOOH+NaHCO
2 2 4 2 2 4BaCl +Na SO;Ba( OH) +Na SO
3 3 4 2 3CaCO+HNO;( NH ) CO+HCl
4 4 3 2CuSO +NaOH;CuSO +NH . HO
D. 氢氧化钠为强碱,用 OH-表示,而一水合氨为弱碱,用 NH3∙H2O 表示,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
式表示,故 D 错误;
故选 B。
9.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正确的是
A. 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碘
B. 除去乙醇中的苯
C. 从碘化钾和碘的混合固体中回收碘
D. 从硫酸铜溶液中获得胆矾
【答案】C
【解析】
【详解】A.应该采用萃取和分液的方法分离,并且图中冷却水未下进上出,温度计的水银球
没有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 A 错误;B.应选蒸馏法分离,不是过滤,故 B 错误;
C.碘易升华,KI 加热不发生变化,从 KI 和 I2 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 I2,应选升华,故 C 正确;
D.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 D 错误;故选 C。
10.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 、OH﹣等 3 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
将 3 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 Mg(NO3)2 溶液;②过滤;③滴加 AgNO3 溶液;④滴加 Ba(NO3)2 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2-
3CO
【答案】B
【解析】
【详解】检验氯离子用 AgNO3 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可用 Mg(NO3)2 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可用
Ba(NO3)2 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能与 AgNO3 溶液、Mg(NO3)2 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银沉淀、
碳酸镁沉淀,故要先检验 CO32-,再检验 OH-和 Cl-;由于 OH-与 Ag+结合形成极不稳定 氢氧化
银,故要先检验 OH-;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可先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
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 Mg(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 OH-,过滤,再向
滤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②③;
故答案选 B。
【点睛】酸碱盐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都溶在水中间,碳酸、磷酸两种盐,溶者
只有钾钠铵,盐酸盐难溶银亚汞,硫酸盐难溶钡和铅,碱只溶钾钠钡钙氨,酸难溶是硅酸;
此题是离子共存问题的具体应用,掌握好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
1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 4 中分类标准中合理的是( )
A. 根据酸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B. 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C.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 根据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 A 错误;
B. 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故 B 正确;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 C 错误;
D.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 D 错
误;
故选 B。.
【点睛】分散系是按分散质微粒的大小进行区分的,具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是否为
电解质关键在于该化合物自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出离子。
1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的
A.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B.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C. 含有大量 Ba(OH)2 的溶液中:
D. 在 pH=1 的溶液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 与 OH-都不反应,
所以能大量共存,故 A 正确;
B. 在水溶液中呈蓝色,故 B 错误;
C. 含有大量 Ba(OH)2 的溶液中, 与 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与 Ba2+反应生成
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
D. 在 pH=1 的溶液呈酸性,: 与 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关键是正确判断溶液中的隐含离子,如酸性溶液中含有
大量 H+,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 OH-。
13.向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 CO2 和 N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当两容器气体密度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B. 相同温度下,向甲容器中通入一定的 N2,使得两容器中氮原子和氧原子数均相同,此时甲、
乙两容器的压强之比为 2:3
C. 将两气体混合,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44g/mol
D. 同问同压下,两容器中气体质量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当两容器气体密度相同,根据 m=ρV,二者的质量相同,而二者摩尔
质量相同,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故 A 正确;
B.向甲容器中通入一定的 N2,使得两容器中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均相同,说明原来两容器中
CO2 和 N2O 物质的量之比为 1:2,才能保证氧原子数相同,则需往甲容器中通入与乙容器中物
+ + 2- 2-
4 3Na 、K、SO 、CO
2+ + 2- -
4 3Cu 、K、SO 、NO
2+ + 2- -
4 4Mg 、NH 、SO 、Cl
2+ + - -
3 3Ca 、K、HCO 、NO
+ + 2- 2-
4 3Na 、K、SO 、CO
2+Cu
2+ +
4Mg 、NH 2-
4SO
-
3HCO
质的量相同的 N2,使得两容器中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均相同,此时甲、乙两容器在同温下的
压强之比为 3:2,故 B 错误;
C.CO2 和 N2O 的摩尔质量都是 44g/mol,两气体混合,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也为 44g/mol,
故 C 正确;
D.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二者摩尔质量相同,故气体
的质量相同,故 D 正确;
故选 B。
1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少量 CO2 通入石灰乳的反应:
B. Fe2(SO4)3 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2 溶液:
C. 醋酸与水垢中的 CaCO3 反应:
D. 少量 Ca(HCO3)2 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石灰乳是未溶解的 Ca(OH)2,所以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 Ca(OH)2 表示,故 A 错误;
B. Fe2(SO4)3 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2 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故 B 错误;
C. 醋酸为弱酸,书写离子方式时用 CH3COOH 表示,故 C 错误;
D. 少量 Ca(HCO3)2 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方式为:
,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微溶的 Ca(OH)2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若是石灰乳则保留化学式,若
为澄清石灰水则写成 OH-,已实际存在状态为准。
15.用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CCl4 中含原子总数为 5N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gCl2 溶液中,含有 Cl—数目为 NA
C. 常温常压下,NA 个 CO2 分子占 体积大于 22.4L的
- 2-
2 3 2CO+2OH =CO +HO
3+ 2- 2+ -
4 3 4Fe +SO +Ba +3OH =Fe( OH)↓+BaSO↓
+ 2+
3 2 2CaCO+2H =Ca +HO+CO↑
- 2+ -
3 3 2HCO +Ca +OH =CaCO↓+HO
3+ 2- 2+ -
4 3 42Fe +3SO +3Ba +6OH =2Fe( OH)↓+3BaSO↓
- 2+ -
3 3 2HCO +Ca +OH =CaCO↓+HO
- 1mol . L
D. 3.2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数目为 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标况下,CCl4 为液态,无法根据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 A 错误;
B. 只知道浓度,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多少,故 B 错误;
C.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 22.4L/mol,NA 个 CO2 分子占的体积大于 22.4L,故 C 正确;
D. 氧气和臭氧均是由氧原子构成,故 3.2g 混合气体中含有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 0.2mol,但
氧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分子数目也无法确定,故 D 错误;
故选 C。
16.下图是某品牌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签上离子的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
B. 由矿泉水制蒸馏水必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
和锥形瓶
C. 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 c(Mg2+)最大值为 2×10-4mol/L
D. 一瓶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 SO42-的物质的量不超过 l×10-5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的量浓度是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物质的量单
位是 mol,因此表示的不是物质的量浓度,选项 A 错误;
B. 由矿泉水制蒸馏水采用的是蒸馏方法,必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
计、导气管、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缺少导气管,选项 B 错误;
C.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镁离子的最大浓度是 4.8mg/L,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c(Mg2+)=(4.8×10-3g÷24g/mol)/L= 2×10-4mol/L,选项 C 正确;
D.由于题干没有指明 Cl-的浓度,因此无法确定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选项 D 错误;
的
故合理选项是 C。
17.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M。25℃时,a g 该晶体能够溶于 b g
水中形成 VmL 饱和溶液。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的密度 ρ=
B.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该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m(溶剂):m(溶质)=
D.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D
【解析】
【 详 解 】 A. 溶 液 总 质 量 为 (a+b)g , 根 据 可 知 , 溶 液 密 度 为 ,
,故 A 正确;
B. n(R)=n(R∙nH2O)= ,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故 B 正确;
C.R∙nH2O 中结晶水的质量为 ,故 R 的质量为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
,则溶液中 m(溶剂):m(溶质)= ,故 C 正确;
D. R 的质量为 ,溶液总质量为(a+b)g,可知该溶液质量分数为
,故 D 错误;
故选 D。
18.已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均呈正相关。在两份等物质的量
浓度且等体积的 Ba(OH)2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 溶液,其导电
2R. nHO
- 11000( a+b) g. LV
- 11000ac= mol . LMV
18na 18na( +b) :( a- )M M
100( aM- 18n)w= %a+b
mρ= V
ρ += = - 1( ) 1000( a+b) g. LV
a b g
VmL
a molM -1
-3
a moln 1000aMc= = = mol.LV V 10 L MV×
18na gM
18na( )gMa −
18na( +b)gM
18na 18na( +b) :( a- )M M
M-18n agM
×
M-18n ag 1000 ( 18 )M 100% %( ) ( )
a M n
a b g M a b
× −× =+ +
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滴加 NaH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
B. 反应到 b 点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c 点两溶液导电能力相同,所以两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OH—
D. a 点对应的溶液显中性,d 点对应的溶液显酸性
【答案】B
【解析】
【 详 解 】 A. Ba(OH)2 溶 液 和 H2SO4 、 NaHSO4 溶 液 反 应 方 程 式 分 别 为
H2SO4+Ba(OH)2=BaSO4↓+2H2O 、 NaHSO4+Ba(OH)2=BaSO4↓+NaOH+H2O ,
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
在 a 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 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 Ba(OH)2 溶液和 H2SO4 的反
应,则曲线②为 Ba(OH)2 溶液和 NaHSO4 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 H2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故
A 错误;
B.根据图知,a 点为 Ba(OH)2 溶液和 H2SO4 恰好反应,H2SO4、NaH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则 b 点溶液溶质为 NaOH,b 点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时,实际上是酸碱中和反应,离子方
程式为 H++OH−═H2O,故 B 正确;
C.c 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 NaOH、Na2SO4,故 C 错
误;
D.a 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溶液呈中性;d 点②中溶质为
Na2SO4,溶液也呈中性,故 D 错误;
故选 B。
二、填空题(4 个小题,共 46 分)
19.Ⅰ、秋冬季节是流感发作的高峰期,“84 消毒液”能有效杀灭流感病毒。巴蜀中学某同学
购买的“84 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通常稀释 100 倍(体积比)后使用。请回答下
列问题:
+ -
2H +OH =H O
(1)该“84 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mol/L。
(2)该同学参阅“84 消毒液”的配方,欲用 NaClO 固体配制 250mL 上述浓度的消毒液:
①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 NaClO 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
②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有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或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与刻度线相切
(4)经过查阅资料,测定所配消毒液中 Na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如下:准确取出 10.00mL
消毒液稀释至 1000.00mL,量取稀释液 20.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 NaI 溶液,用足量的
醋酸酸化,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 0.0500mol/LNa2S2O3 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 Na2S2O3 溶液
30.40mL。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计算
求出所配消毒液中 Na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Ⅱ、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 FeSO4,较多的 CuSO4 和少量的 Na2SO4,为了减少污染并变
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铜。请根据下列流程,完成实验方案(可供选
择的试剂为铁粉、稀 H2SO4、NaOH 溶液)
3 2 3 22CHCOOH+2NaI +NaCl O=I +NaCl +2CHCOONa+HO 2 2 2 3 2 4 6I +2Na SO=2NaI +Na S O
(1)操作 a 的名称为____,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
(2)固体 E 的成分为____(填化学式),加入的试剂④为_________。
(3)加入试剂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
(4)从溶液 D 和溶液 G 中得到 FeSO4.7H2O 晶体的操作为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1). 4.0 (2). 74.5 (3). 25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4). ACD
(5). 3.8 (6). 过滤 (7). 漏斗、玻璃棒、烧杯 (8). Fe 和 Cu (9). 稀硫酸
(10). 将溶液中的 Fe2+和 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 Na+的溶液分离 (11). 蒸发浓缩,冷
却结晶
【解析】
【分析】
I.根据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液配制原理分析实验所需仪器,并进行误差分析;
II.先加过量碱,过滤得到 Cu(OH)2,Fe(OH)2 沉淀,滤液是 Na2SO4、NaOH 溶液,在 Cu
(OH)2,Fe(OH)2 中加过量稀 H2SO4,溶液 C 的成分为 CuSO4,FeSO4、H2SO4;在溶液中加过
量铁,过滤出 Fe、Cu,滤液 D 是 FeSO4,在固体 E 中加过量稀 H2SO4,过滤出 Cu,实现了回收
金属铜,滤液是 FeSO4、H2SO4,最后溶液合一块,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就得到
FeSO4•7H2O,回收硫酸亚铁,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I.(1)c(NaClO)= ,故答案为:4.0;
(2)①m(NaClO)=0.25L×4mol/L×74.5g/mol=74.5g;②配制过程中还需要 250mL 容量瓶和
胶头滴管,故答案 :74.5;25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3)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不需要烘干,可以直接进行配制溶液,故 A 错误;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损失了溶质,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
B 正确;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小,则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大,故 C 错误;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与刻度线相切会使溶液浓度偏低,故 D 错
误;故答案为:ACD;
(4)NaClO~I2~2Na2S2O3,n(NaClO)=1/2n(Na2S2O3)=1/2×0.0500
mol/L×30.40mL×10-3=0.00076mol,则 c(NaClO)= =3.8mol/L,
故答案为:3.8mol/L。
II.(1)操作 a 为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答
为
-11000ρω 1000 1.19 25%= =4.0mol LM 74.5
× × ⋅
-3
n 0.00076mol 1000mL=V 20mL 10 10mL
××
案为: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
(2)固体 E 为 Fe 和 Cu,可加入硫酸,故答案为:Fe 和 Cu;稀硫酸;
(3)试剂①应为氢氧化钠,可将溶液中的 Fe2+和 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 Na+的溶液分离,
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 Fe2+和 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 Na+的溶液分离;
(4)从溶液 D 和溶液 G 中得到 FeSO4.7H2O 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
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0.现有以下物质:①Cu;②澄清石灰水;③液氨;④NaHCO3 晶体;⑤液态 HCl;⑥Fe(OH)3 胶
体;⑦医用酒精;⑧熔融 Na2O;⑨碳酸钡;⑩CO2。回答下列问题(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写):
(1)其中可以导电的有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非电解质有__________。
(3)写出向⑨中加入⑤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向②中滴加少量④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5)向⑥中逐滴加入⑤的水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请以文字结合离子方程式回答)
【答案】 (1). ①②⑥⑧ (2). ④⑤⑧⑨⑩ (3). ③⑦⑩ (4). BaCO3+2H+=Ba2++CO2↑+H2O
(5). Ca2++OH-+HCO3-=CaCO3↓+H2O (6). 红褐色溶液变为浅黄色 (7). Fe(OH)3+3H+=Fe3++3H2O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判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根据物质性质分析判断反应现象,书写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详解】(1)金属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可以导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可以导电,所以可以导电的有①②⑥⑧,故答案为:①②⑥⑧;
(2)化合物中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属于电解质,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有:
④⑤⑧⑨⑩;非电解质有③⑦⑩,故答案为:④⑤⑧⑨⑩;③⑦⑩;
(3)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BaCO3+2H+=Ba2++CO2↑+H2O,故答案为:BaCO3+2H+=Ba2++CO2↑+H2O;
(4)澄清石灰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Ca2++OH-+HCO3-=CaCO3↓+H2O,故答案为:Ca2++OH-+HCO3-=CaCO3↓+H2O;
(5)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现象为红褐色溶液变为浅黄色
溶液,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l=Fe3++3H2O,故答案为:红褐色溶液变为浅黄色;
Fe(OH)3+3H+l=Fe3++3H2O。
21.化学计量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工具,请根据物质的量有关知识填空(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
数)
(1) _____molCO2 中含有氧原子数跟 1.806×1024 个 H2O 分子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2)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11.2L 的 N2 的质量是_____g,所含质子数目为___。
(3)0.2L0.5mol/LAl2(SO4)3 溶液和 0.5L 0.5mol/L Na2SO4 溶液,所含 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
度之比为____。
(4)标准状况下,NH3 和 CH4 组成 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0.75g/L,则 NH3 的体积分数为___。
(5)标准状况下,将 VLA 气体(摩尔质量为 M g/ mol )溶于 0.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ρ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
【答案】 (1). 1.5 (2). 14 (3). 7NA (4). 3:1 (5). 80% (6).
1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进行有关物质
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 详 解 】 ( 1 ) , 则 n(CO2)=1/2
n(H2O)=1/2×3mol=1.5mol,故答案为:1.5;
(2) , ,氮原子
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 7,则所含质子总数为 7×2×0.5mol×NA=7NA,故答案为:14;7NA;
(3)0.5mol/LAl2(SO4)3 溶液中 c(SO42-)=0.5mol/L×3=1.5mol/L,0.5mol/L Na2SO4 溶液中
c(SO42-)=0.5mol/L,则浓度之比为 1.5mol/L:0.5mol/L=3:1,故答案为:3:1;
(4)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则
,解得 ,则 NH3 的体积分数为
,故答案为:80%;
的
1000Vρ mol/LMV+2240
( ) 24
2 23 -1
A
1.806×10n H O = 6
N = =3molN mol.02×10
2
m
V 11.2L( )= = =0.5molV 22.4L/moln N 2( )=M n=28g/mol 0.5mol 4m gN =1⋅ ×
m 0.75g/L 22.4L/mol=16.8g/molM=ρ V =⋅ ×
3 4
3 4
( ) 17+ ( ) 18 =16.8( )+
n NH n CH
n NH n CH( )
× × 3
4
n
n C
(NH ) =4:1( )H
4 100% 80%4 1
× =+
(5) ,故答案为:
。
22.现有 1L 未知成分的混合溶液,其中除了含有 0.2mol/L 的 Na+外,还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
的一种或几种:
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已知:① ,② ,Cl2 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
于水,其水溶液为浅黄绿色;Br2 在常温下是深红棕色液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为黄色。
(1)由气体 B 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由沉淀 D 和沉淀 E 可以判断待测液中一定含有_____离子,据此可以排除的离子是
_____。
(3)由白色沉淀 B 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写出产生沉淀 B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某同学读图后,认为待测液中一定不含 Br—,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5)综合分析,待测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1). NH4+ (2). SO42-、CO32- (3). Mg2+、Ba2+、Fe3+ (4). HCO3-
(5). HCO3-+OH-+Ba2+=BaCO3↓+H2O (6). Br- (7). 大于等于 0.1mol/L
【解析】
【分析】
待测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得到沉淀 A,则溶液中可能含有 CO32-、SO32-、SO42-,向沉淀中加入
3 3
VL
1000Vρ22.4L/mol= = mol/LVL MV+2240M+100g22.4L/mo
ρg/cm
l
10
m
V
Vnc mV
ρ
= =
×
×
1000Vρ mol/LMV+2240
+ -
4 3 2NH +OH △NH↑+HO - -
2 2Cl +2Br =Br +2Cl
K +
稀硝酸生成气体,且有部分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存在 CO32-,可能存在 SO32-、SO42-中的两种
或一种,根据离子共存知,溶液中不存在 Ba2+;滤液 A 中有 Ba2+,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得到
气体 B、白色沉淀 B,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NH4+、HCO3-,一定不存在 Fe3+,气体 B 为 NH3,白色
沉淀 B 为 BaCO3,滤液 B 中加入硝酸银、硝酸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C,C 为 AgCl,说明滤液 B 中
含有 Cl-,由于加入氯化钡溶液,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Cl-,据此分析。
【详解】(1)加入 NaOH 溶液后能产生气体,可知该气体为 NH3,故待测液中含有 NH4+,故答
案为:NH4+;
(2)加入 BaCl2 生成部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再综合表格所给的阴离子可知待测液中
含有 SO42-,又因为部分白色沉淀能溶于硝酸并产生无色气体,可知待测液中还含有 CO32-,故
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SO42-、CO32-;因为阳离子中 Mg2+、Ba2+、Fe3+、会与 CO32-反应生成沉淀,
故待测液中一定不含 Mg2+、Ba2+、Fe3+,故答案为:SO42-、CO32-;Mg2+、Ba2+、Fe3+;
(3)加入 BaCl2 溶液不产生沉淀,滤液加入 NaOH 溶液后又生成白色沉淀,可推出溶液中不含
Mg2+,故可知白色沉淀为 BaCO3,故待测液中含有 HCO3-;产生沉淀 B 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OH-+Ba2+=BaCO3↓+H2O,故答案为:HCO3-;HCO3-+OH-+Ba2+=BaCO3↓+H2O;
(4)溴水为橙色液体,溴化银为淡黄色固体,而溶液 B 中通入氯气,溶液呈浅绿色且溶液 B
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故待测液中不含 Br-,故答案为:Br-;
(5)白色沉淀 B 为 BaCO3,气体 B 为 NH3,白色沉淀 E 为 CaCO3,白色沉淀 D 为 BaSO4,故可知
待测溶液中含有 0.1molHCO3-、0.1molNH4+、0.1molCO32-、0.05molSO42-,待测液中是否含有 Cl-
不能确定,假设不含 Cl-,则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可得待测液中 K+最小浓度为 0.1mol/L,故答
案为:大于等于 0.1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