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0 KB
- 2021-04-14 发布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 Fe2O3+3CO===2Fe+3CO2 ΔH=-24.8 kJ·mol-1(反应热)
B. CH3OH(g)+1/2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反应热)
C. C4H10(g)+13/2O2(g)===4CO2(g)+5H2O(g) ΔH=-2 658.0 kJ·mol-1(燃烧热)
D.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故A错误;
B. 物质的状态、焓变均注明,书写合理,故B正确;
C. 1mol纯物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燃烧热中水应为液态,故C错误;
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故D错误;
答案选B。
2.今有如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g)= H2O(g) △H=a kJ/mol,H2(g)+ O2(g)= H2O(l) △H=b kJ/mol,2H2(g) + O2(g)= 2H2O(l) △H=c kJ/mol,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b、c均为正值 C. a=b D. c=2b
【答案】D
【解析】
【分析】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0,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详解】A. 因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 放热反应的△H<0,则a、b和c均为负值,故B错误;
C. 因水的状态不同,则a≠b,故C错误;
D.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则反应热的关系为2b=c,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3.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mL0.1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mol·L-1硫酸和一定量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A. 20℃,5 mL硫酸,2 mL水 B. 20℃,4 mL硫酸,3 mL水
C. 30℃,4 mL硫酸,3 mL水 D. 30℃,5 mL硫酸,2 mL水
【答案】D
【解析】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大的影响。在其它体积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根据题意可知,选项D中反应液的温度最高,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所以反应速率最快,最先出现混浊,答案选D。
4.常温下,已知:铝热反应放热,①4Al(s)+3O2(g)=2Al2O3(s) ∆H1②4Fe(s)+3O2(g)===2Fe2O3(s) ∆H2 下面关于 ∆H1、∆H2 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H1<∆H2 B. ∆H1=∆H2 C. ∆H1>∆H2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已知①4Al(s)+3O2(g)=2Al2O3(s) ∆H1②4Fe(s)+3O2(g)===2Fe2O3(s,)由盖斯定律①-②,得:4Al(s)+2Fe2O3═2Al2O3(s)+4Fe(s)△H1 -△H2,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1 -△H2<0,所以△H1<△H2,答案选A。
5.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1=﹣870.3 kJ·mol-1
③ C(s)+O2(g)=CO2(g)ΔH2=﹣393.5 kJ·mol-1
④ H2(g)+O2(g)=H2O(l)ΔH3=﹣285.8 kJ·mol-1
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 ﹣870.3 kJ·mol-1 B. ﹣571.6 kJ·mol-1
C. +7870 kJ·mol-1 D. ﹣488.3 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③×2+④×2-①,可得2C(s)+2H2(g)+O2(g)=CH3
COOH(l),则ΔH=-393.5kJ/mol×2-285.8kJ/mol×2+870.3kJ/mol=-488.3kJ/mol,答案为D。
6. 为了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②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④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⑤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也就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正确;②现代社会很多的产品来自化工,所以关闭所有化工企业是不现实的,不符合题意.错误;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错误;④废旧电池属于电子污染,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符合题意.正确;⑤机动车尾气含有氮的氧化物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所以安装尾气净化器可以将其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减少污染,正确。故做法不可取的是②③,选项D符合要求。
7.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Q1kJ·mol-1
HNO3(aq)+NaOH(aq)==NaNO3(aq)+H2O(l)ΔH=-Q2kJ·mol-1
上述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Q1=Q2=57.3 B. Q1>Q2>57.3 C. Q10
B.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 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D.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若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H-TΔS<0,即ΔH0、ΔS<0(气体化学计量数反应后减小),则ΔH<0,故B项正确;
C项,若该反应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ΔH-TΔS>0,即ΔH>TΔS,又知T>0、ΔS>0(气体化学计量数反应后增大),则ΔH>0,故C项不正确;
D项,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ΔH-TΔS>0,即ΔH>TΔS,又知T>0、ΔS>0(气体化学计量数反应后增大),则ΔH>0,故D项不正确。
所以答案:B.
16.一定温度下,反应C(s)+H2O(g)CO(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措施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①增加C物质的量 ②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③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变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增加C(s)的量,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①选;②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②选;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③不选;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变大,相当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④不选;故选A。
17.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 )
A. υ(A)=30 mol·L-1·min-1 B. υ(B)=0.3 mol·L-1·s-1
C. υ(C)=48 mol·L-1·min-1 D. υ(D)=1.0 mol·L-1·s-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υ(A)=30 mol·L-1·min-1,转化为υ(B)=0.25mol·L-1·s-1;
B. υ(B)=0.3 mol·L-1·s-1
C. υ(C)=48 mol·L-1·min-1,转化为υ(B)=0.267mol·L-1·s-1;
D. υ(D)=1.0 mol·L-1·s-1,转化为υ(B)=0.25mol·L-1·s-1;
综上所述,反应最快的为0.3 mol·L-1·s-1,答案为B。
18.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 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
A. X+3Y2Z 0.1 mol• L-1•min-1 B. 2X+Y2Z 0.1 mol• L-1•min-1
C. X+2YZ 0.05 mol• L-1•min-1 D. 3X+Y2Z 0.05 mol• L-1•min-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0~2min,X、Y、Z转化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0.1mol、0.2mol,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转化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方程式为3X+Y2Z,υ(Z)=∆n/(V×∆t)=0.2mol/(2L×2min)=0.05 mol•L-1•min-1,答案为D。
19.已知:X2(g)+Y2(g)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 Z为0.4mol·L-1
B. X2为0.2 mol·L-1
C. Y2为0.4 mol·L-1
D. Z为0.3 mol·L-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采用极端假设,X2的范围是00.125 mol·L-1·min-1,则前2min较快;原因是: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则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三、计算题(本题共计1题,共16分。)
23.(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现有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 + O2(g)2SO3(g),已知c(SO2)始=0.4mol/L,c(O2)始=1mol/L,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试判断:
(1)当SO2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若未达到,哪个方向进行?__________
(2)达平衡状态时, SO2的转化率应为________?
【答案】 (1). 否 (2). 正向 (3). 80%
【解析】试题分析:
(1) 0.22/ 0.22×0.9=1.1<K=19 未达到平衡,向正方向进行。(3分)
(2)(4分) 2SO2+ O2 2SO3
起始浓度(mol/L) 0.4 1 0
转化浓度(mol/L) 2x x 2x
平衡浓度(mol/L) (0.4-2x) (1-x) 2x
依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则:
解得:x=0.16(mol/L)
SO2的转化率应为: 2×0.16/0.4×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