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91 KB
- 2021-04-14 发布
2019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Mn-55 Cu-64 Zn-65 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 共50分)
1. 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 2SO2+O22SO3 B. CO+H2O(g) CO2+H2
C. CO2+H2O H2CO3 D. H ++ OH-H2O
2. 反应C ( s) + H2O (g) CO ( g) + 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增加C ( s)的量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 (g)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3. 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甲:在500℃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
乙:在500℃时,用 V2O5做催化剂,SO2和O2各10 mol反应
丙:在45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甲、丁、丙 D. 丁、丙、乙、甲
4.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即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10 -
A、v(NH3)=0.1 mol /(L•min) B、v (H2)=0.6 mol /(L•min)
C、v (N2)=0.3 mol /(L•min) D、v (H2)=0.3 mol /(L•min)
5. 反应4NH3+5O2 4NO+6H2O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为
A. = 0.01 mol / (L·s)) B. = 0.008 mol / (L·s)
C. = 0.003 mol / (L·s)( ) D. = 0.003 mol / (L·s)( )
6.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除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热变大
C. 反应热ΔH=E1 - E2
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降低了逆反应速率
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的中,含有0.6NA个中子
B.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OH中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B.微粒半径:K+>S2->Cl- 还原性: H->Cl-
C.非金属性:O> S >Cl 热稳定性:H2O> H2S> PH3
D.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4 结合质子能力:ClO->HCO3- >SiO32-
10.关于卤素、碱金属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0 -
A.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 F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C. 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D. 卤素、碱金属的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自上而下均逐渐降低
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FeFeCl2Fe(OH)2
B.SSO3H2SO4
C.CaCO3CaOCaSiO3
D.NH3NOHNO3
12.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已知Li与Mg性质相似,推测LiOH溶解度小
B.SiH4的沸点高于CH4,推测HCl的沸点高于HF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
D.NaCl与浓H2SO4加热可制HCl,推测NaI与浓H2SO4加热可制HI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SO2、NH3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14.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15.已知H—H键键能为a kJ·mol-1,H—N键键能为b kJ·mol-1,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ΔH=c kJ·mol-1,则N≡N键键能是( )
A. c+6b-3a kJ·mol-1 B.a+3b-6c kJ·mol-1
C. 3a -c+6b kJ·mol-1 D. c +3a-6b kJ·mol-1
- 10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I2(g)+ H2(g)=2HI(g) △H1, I2(s)+ H2(g)=2HI(g ) △H2 , 则△H1>△H2
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 = -57.3 kJ•mol-1,则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C.在101kPa时,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
2H2(g)+O2(g)=2H2O(g) △H=–285.8 kJ•mol-1
D.同温同压下,4Al(s)+3O2(g)===2Al2O3(s)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17.已知:(1)C(s)+O2(g)=CO2(g) △H1
(2)C(s)+1/2O2(g)=CO(g) △H2
(3)2CO(g)+O2(g)=2CO2(g) △H3
(4)4Fe(s)+3O2(g)=2Fe2O3(s) △H4
(5) 3CO(g)+Fe2O3(s)=3CO2(g)+2Fe(s) △H5
(6)C(金刚石,s)+O2(g)===CO2(g) ΔH6
(7)C(石墨,s)+O2(g)===CO2(g) ΔH7
(8)C(石墨,s)===C(金刚石,s) ΔH8=+1.9 kJ·mol-1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3=△H4+2△H5 B、△H2>0,△H4>0
C、 △H1=△H2+△H3 △H1 > △H2 D、ΔH6<ΔH7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8.已知H2O(g)===H2O(l) ΔH = Q1 kJ·mol-1; C2H5OH(g)===C2H5OH(l) ΔH =Q2 kJ·mol-1;C2H5OH(g)+3O2(g) ===2CO2(g)+3H2O(g) ΔH = Q3 kJ·mol-1。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Q1+Q2+Q3) kJ B.0.5(Q1+Q2+Q3) kJ
C. (1.5Q1-0.5Q2 -0.5Q3) kJ D. (0.5Q2-1.5Q1-0.5Q3)kJ
19 .稀土是工业味精,邓小平说过“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稀土元素铈(Ce)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态CeO2可导电,说明CeO2为共价化合物
B.铈有四种稳定的核素Ce、Ce、Ce、Ce,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C.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4++Fe2+=Ce3++Fe3+
D.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I4+2H2↑
20.
- 10 -
PASS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是常见的金属,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高,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B.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原子半径按X、Y、Z、R、W的顺序依次增大
D.熔沸点:X2R>X2Y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有4小题,共50分)
21. (14分)
(1)已知:2H2(g)+O2(g)===2H2O(l) ΔH=-570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0 kJ·mol-1
则3H2(g)+CO2(g)===CH3OH(l)+H2O(l) 的反应热ΔH为________ kJ·mol-1
(2)写出下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mol C(石墨,s)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1/4CaSO4(s)+CO(g) 1/4CaS(s)+CO2(g) ΔH1
②CaSO4(s)+CO(g) CaO(s)+CO2(g)+SO2(g) ΔH2
③CO(g) 1/2C(s)+1/2CO2(g) ΔH3
反应2CaSO4(s)+7CO(g) CaS(s)+CaO(s)+6CO2(g)+C(s)+SO2(g)ΔH= (用ΔH1、ΔH2和ΔH3表示)
(4) 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和__________,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②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现实数据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冲洗温度计,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c.把NaOH溶液一次全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③平行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要测定3次温度, 3次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 -57.3 kJ•mol-1,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下表列出了周期表短周期中6种元素的有关数据:
元素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原子半径(nm)
0.075
0.110
0.152
0.071
0.186
0.099
最高价态
+5
+5
+1
0
+1
+7
最低价态
-3
-3
0
-1
0
-1
根据上表信息填空:
(1)写出下列编号对应元素的元素符号:② ,③ 。
(2)元素④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元素⑤形成的两种常见氧化物的电子式分别为 、 ,二者都含有的化学键是 。
(4)①的氢化物和⑥的氢化物反应产生白烟,该化学方程式为 。
(5)①的一种含18电子的氢化物N2H4是常用的火箭燃料,其制备方法是Na Cl O 与NH3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NH3与H+反应的本质是NH3的N原子的孤电子对与H+结合生成阳离子NH4+,由此推断N2H4与足量酸反应,生成阳离子的化学式为 。
(6)气体分子(CN)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类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甲 + 3H2O → 3丙 + 丁, 反应中无电子转移。若甲是由N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 丙具有漂白性,丁为碱性气体。则甲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
(8)已知2Fe3++2I-===2Fe2++I2, 2Fe2++Br2===2Fe3++2Br-,向含有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3 mol 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 + 5H 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10CO2↑ + 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mL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min
0.6 mol/L
H 2C2O4溶液
H2O
0.2 mol/L KMnO4溶液
3 mol/L
稀硫酸
- 10 -
1
20
3.0
2.0
3.0
2.0
4.0
2
20
3.0
m
2.5
n
4.8
3
20
3.0
3.0
2.0
2.0
t1
4
30
3.0
2.0
3.0
2.0
t2
(1)已知:实验1、2、3的目的是探究KMnO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2中m= ,
n= 。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利用实验4和 。
(2)通过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为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假设: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min
0.6 mol/L
H 2C2O4溶液
H2O
0.2 mol/L KMnO4溶液
3 mol/L
稀硫酸
5
20
3.0
2.0
3.0
2.0
t3
表中空白处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是 能说明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3)某同学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1 mol·L-1 KMnO4溶液,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一支试管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完全褪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4.(11分)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样品中没有______________,Fe2+易被氧气氧化为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
- 10 -
)(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 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为dabfce;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实验开始是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1和K2
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f.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__(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生成白色沉淀、褪色。
a.品红 b.NaOH c.BaCl2 d.Ba(NO3)2 e.浓H2SO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 10 -
2019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答案
1-10 DACCC CABAC
11-20CAABA BDDCA
21、⑤.(1) -130 kJ·mol-1(2分)
(2) )C(石墨,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2分)
(3)4ΔH1+ΔH2+2ΔH3 (2分)
酸初始、碱初始,最高温度。H+(aq)+OH-(aq)=H2O(l) △H = -57.3 kJ•mol-1
(4) 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热量的损失(合理就给分)
③ab(2分)
22(1)②P,③Li。 (2)第2周期,第ⅦA族。
(3)Na2O、Na2O2 ,离子键
(4)NH3+HCl=NH4Cl
(5) Na Cl O + 2NH3 = N2H4 + Na Cl +H2O N2H62+
(6)(CN)2+2NaOH===NaCN+NaCNO+H2O
(7)+1(1分),(8)略(2分)
23【答案】1) 2.5 2.0 1(2) ①MnSO4
②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3小于4min等其他合理答案)
(2) KMnO4溶液过量
24【答案】(1)样品中没有Fe3+ Fe3+
(2)①干燥管 ② dabfce排出空气,防止Fe2+被氧化 ③(2分) 偏小
(3)①c、 a ②2FeSO4Fe2O3+SO2↑+SO3↑(2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