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1-04-14 发布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深圳调研)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解析: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主共和的渊源,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共和是历史传统,未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B项错误;孙中山意在为他的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并非继承发展儒家文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9·滨州模拟)“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孙中山意识到( )
A.反满革命还要继续 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民族革命的长期性 D.救亡图存刻不容缓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不能认为推翻满清政府就认为民族革命就结束了,而应当继续坚持下去,故C项正确;材料中“勿谓满清已到”
说明了反满革命取得了成功,因此孙中山并非强调反满革命还要继续,故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C
3.(2019·怀化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
A.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B.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解析:据材料“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可知三民主义的提出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国情,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涉及,排除;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B
4.(2019·绵阳模拟)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解析:材料主旨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故A项错误; 建立五权分立政府的目的是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C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9·湖北八校联考)《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D.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
解析:据材料“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和中共的土地政策,即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有相同的部分,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D
6.(2019·宜宾模拟)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解析: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
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据材料“1924年8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C项错误;据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9·四川四市模拟)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
A.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解析:材料“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体现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的主张,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8.(2019·烟台模拟)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
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扩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基础
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解析:通过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材料中“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相符,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与材料中“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是继承发展而非否定,故B项错误;工人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9·云南模拟)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自力更生 D.群众路线
解析:“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群众路线不符,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群众路线不符,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中的自力更生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群众路线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D
10.(2019·安徽十校联盟联考)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
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
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解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两者都是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
答案:A[来源:Z,xx,k.Com]
11.(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解析:依所学,“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的束缚,故B项正确; 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依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故排除C项;依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排除D项。
答案:B
12.(2019·滨州模拟)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解析:根据题目中“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得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德州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和主义指的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对共和国的偏爱。……然而共和主义对制度的关注焦点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不断变化的。美国革命把共和主义用于全部民族,并通过支持现代民主政体的引入,对共和主义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在美国版本中,意味着承认在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的分离政府。……民主是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小社会,而共和则是采用代议制的共同体。
——摘编自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
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人人当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协力,共同缔造。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
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是也。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民权主义,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广东
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改造共和主义的表现。(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美国共和主义的发展之处及其原因,并分析孙中山共和思想的历史价值。(1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意味着承认在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的分离政府”,承认联邦制和三权分立;根据材料一“共和则是采用代议制的共同体”,采用代议制。第(2)问,第一小问发展,根据材料二“化国为家是也。人人当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协力,共同缔造”,建立人民的国家;根据材料二“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实行三民主义;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孙中山的思想能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创新;根据材料二“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孙中山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三小问价值,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孙中山的共和思想对辛亥革命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中国近代政治的近代化;培养中国人的公民意识;促进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深入人心。
答案:(1)表现:建立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建立联邦制;建立代议制政府。[]
(2)发展:要建立人民的共和国;用三民主义改造国家。
原因:孙中山的认识能与时俱进;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没有得到落实;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价值: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专制,建立共和国,开创近代中国共和政治的先河;民国成立后,采用了民国纪年法,有助于国民对现代国家的认同;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等。
14.(2019·昆明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4年在中南海会晤奥巴马时说道:“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不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就不能全面把握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他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摘编自新华网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所对应“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根据“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不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就不能全面把握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可得需要阐述在近代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思想以及思想与近代社会的关系,由此可得出论题:“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然后把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和实践联系起来即可。
答案:示例
论题: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
阐述: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为应对危机,谋求发展,各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
,但在实践中,这些思想主张都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陷和弊端,无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因此并未得到深入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根据近代中国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具体实践的需要先后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持久战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索出了一条完成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进而追求富强发展的正确道路,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了科学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