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1-04-14 发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
1.(2017·宜宾一模)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其中,之所以把国家主权放在首位,是因为
( )
①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主权
②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③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④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错误。
2.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支持全面和有雄心的结构改革,创造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收益,
促进良好治理。这说明 ( )
①APEC积极缓解国家间的矛盾
②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纽带
④APEC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国际组织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②③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世贸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④错误。
3.2017年7月,中国海军踏上史上最远航程,赴波罗的海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7”军事演习。中俄两国举行联合军演活动 ( )
①能够展示国威军力,提振国民士气,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②表明中俄之间结成了军事同盟,维护双方共同的国家利益
③可以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④能够对抗美日同盟,使中俄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进行联合军演,有利于展示国威军力,提振国民士气,对蓄意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某些势力起到震慑作用,①③当选;
中国不搞军事同盟,②错误;④的说法不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宗旨。
4.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这一行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这说明 ( )
①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
②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③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④中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领导者和贡献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①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④与事实不符。题干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这说明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故②③入选。
【提醒】理解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2)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工作是有原则的。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3)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4)我国对联合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从联合国得到有益的支援。
5.核安保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核材料被偷、被盗,防止恐怖主义对核设施的袭击。2016年3月18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设备仪器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以上材料表明
( )
①健全核安保体系,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②中美建立核安保合作关系,以应对第三方核武器威胁
③中国不断提升核安保能力,积极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
④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已成为建立国际合作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材料说明健全核安保体系,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国不断提升核安保能力,积极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项。
6.2017年8月14日,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郊区因强降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导致大量房屋被损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启动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援助应急响应机制,并制订紧急救援方案,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主要表明 ( )
①中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③中国积极对国际事务承担责任
④中国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②错误,排除;中国对塞拉利昂的援助,体现了③④。
7.(2017·上饶二模)目前世界上仍有13亿贫困人口,8亿人忍受着饥饿,8 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 ( )
①发展问题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源【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国际旧秩序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源,③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突出了发展问题,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
【知识拓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的严重障碍,因而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是其奋斗目标;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直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民族经济独立的严峻任务;还存在边界争端、民族对立、宗教冲突、地区扩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将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8.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下列对“充满希望”的原因和应对“挑战”的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间利益交织,分歧逐步消除
③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构建各种同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世界“充满希望”,正是因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各国联系日益加深,①正确;②“消除”观点错误;应对当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③正确;④“同盟”观点错误,中国主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上述论述是基于 ( )
①我国政府行使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渐发挥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中国强调各国加强合作是基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也是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的外交主张,①与题意不符。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不是主导作用,④说法错误。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创造和把握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这是因为 ( )
A.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B.世界仍存在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C.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中国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解析】选C。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有此要求,原因就在于此,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
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这表明
( )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④中国与中东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我国的做法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③错误;中国与中东各国存在共同利益,但不是在根本利益上一致,④错误。
12.(2017·武威一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就是要再次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决心。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①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②释放正能量,通过“对话”彻底消除威胁和平的因素
③积累正能量,实施“韬光养晦”策略,缔结战略同盟
④传递正能量,打破“强国必霸”思维定式,促进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打破“强国必霸”思维定式,促进世界和平,①④当选;②不选,表述过于绝对化;③不选,我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自信是一个大国的姿态,2017年5月的杭州峰会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自信。从睁眼看世界,到叩开世界的大门,再到逐步融入世界,直至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为我国进一步增强“大国自信”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2分)
【解析】第(1)问共建新“海上丝绸之路”,是时代主题的要求,
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注意是政治生活角度,建议合理即可。
答案:(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我国和东盟地区的共同利益。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加快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①我国要抓住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②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②点若学生从“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等角度作答,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4.(26分)(2017·烟台三模)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美国对我国在南海部分岛礁进行建设活动指三道四,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国在南海部分岛礁进行建设活动,除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需求外,更多的是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中方在自己岛礁上的建设活动完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法、合理、合情。美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应谨言慎行,立即停止一切挑衅和挑拨的言行。
材料二 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说明中方上述立场的正确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面临怎样有利的国际形势。(14分)
【解析】第(1)问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设问指向中方上述立场的正确性。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设问指向我国发展面临怎样有利的国际形势。解答时首先明确“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①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②主权国家应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美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应停止一切挑衅和挑拨的言行。
(2)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为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