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0 KB
- 2021-04-14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2.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 )
A.月亮 B.云 C.地面 D.星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C.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4.(多选)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像,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来源:Zxxk.Com]
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5.(多选)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6.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7. (多选)如图所示,绳下吊一铁球,则球对绳有弹力,绳对球也有弹力,关于两个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对绳的弹力,是球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于绳的
B.球对绳的弹力,是绳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于绳的[来源:学科网]
C.绳对球的弹力,是绳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于球的
D.绳对球的弹力,是球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于球的
8. (多选)如图所示,用力F把物体压在竖直墙上,此时重力为G的物体沿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
A.μF B.μF+G
C.G D.μG
9.如图,给物体一个初速度后,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物体受到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
10. (多选)物体受三个力作用,下列各组力中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3N、6N、10N B、3N、6N、8N
C、5N、4N、9N D、5N、3N、7N
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来源:学科网]
[来源:Zxxk.Com]
二、实验题:
11、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 )
A B
C D
12、如图,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上,从0点开始记录几个计数点,依次编为1、2、3、4、5、6,这些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 Hz),测得s1=1.22 cm,s2=2.00 cm,s3=2.78 cm,s4=3.56 cm,s5=4.34 cm,求: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s.
(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v=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______m/s2.
三、计算题:
13、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 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共历时20 s,行进50 m,求其最大速度。
[来源:学科网]
14.一列长L=100 m的火车以v0=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火车的车头离前方山洞口x=2 500 m处时火车开始减速,并一直保持大小为a=0.1 m/s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山洞长d=95 m,求火车通过山洞的时间。
高一11月月考物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D
BD
C
AC
AC
C
BCD
11、B 12、0.1,0.24,0.78
13、解析:法一:(基本公式法)设最大速度为vmax,由题意得
x=x1+x2=a1t+(vmaxt2-a2t),t=t1+t2,
vmax=a1t1,0=vmax-a2t2,解得
vmax== m/s=5 m/s。
法二:(平均速度法)由于汽车在前、后两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前、后两阶段的平均速度均为最大速度vmax的一半,即==,由x= t得vmax==5 m/s。
法三:(图像法)作出运动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v-t图像与t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位移等值,故x=,则vmax==5 m/s。
答案:5 m/s
14、解析:法一:火车的车头到达山洞口的速度v== m/s=20 m/s,将各已知量代入位移公式,可得火车通过山洞的过程中有
195=20t-×0.1×t2,即0.1t2-40t+390=0
解得t=10 s(舍去大值)。
法二:火车的车头到达山洞口时火车的速度
v== m/s=20 m/s
火车的车尾出洞口时火车的速度
v′== m/s=19 m/s
故火车通过山洞的时间为t== s=10 s。
答案:1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