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50 KB
- 2021-04-14 发布
[学生用书 P135(单独成册)]
1.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装置乙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
C.装置乙中应让Ⅱ先放置一段时间,再与Ⅲ连接
D.装置甲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 CO2
解析:选 C。黑暗或光照对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没有影响,A 错误。装置乙中酵母菌通
过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可通过导管进入Ⅲ,但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保留在Ⅱ中,
且酒精的检测要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B 错误。装置乙的Ⅱ在封口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
清石灰水的Ⅲ,这样做是为了消耗装置Ⅱ内的氧气,防止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
扰,C 正确。装置甲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使进入Ⅰ的空气先经过 NaOH 溶液处理,排除空
气中 CO2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 错误。
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 )
A.H2O、CO2、ATP
B.H2O、丙酮酸、[H]
C.CO2、ATP、[H]
D.CO2、O2、ATP
答案:C
3.下列关于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 ATP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 CO2 和 H2O,产生少量的 ATP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 H2O,同时生成大量的 ATP
解析:选 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
量的[H]和 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 H2O 彻底分解成 CO2 和[H],产生
少量的 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和氧结合产生 H2O,同时生成大量的 ATP。
4.下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解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 H2O 和 O2
B.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 H2O 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1 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
解析:选 A。从题图所示的过程及参与的物质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
(一)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二)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 H2O(图
中①)彻底分解成 CO2 并产生大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三)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前两
个阶段产生的[H]与 O2(图中②)结合生成 H2O,释放大量能量。
5.(2019·山东聊城高一期末)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常生
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内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从阀门通入已去除 CO2 的空气,
实验过程中其他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时,通入锥形瓶的 O2 属于无关变量
B.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检测培养液中是否有乙醇产生
C.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表明酵母
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
D.若关闭阀门,可以从试管中取样测定生成的酒精
答案:D
6.(2019·湖北孝感高中高一期末)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
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
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 ATP 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吡唑醚菌酯可治疗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的破伤风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解析:选 C。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由于线粒体
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 正确;
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其能抑制 ATP 的产生,B 正确;破伤风
芽孢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吡唑醚菌酯不能抑制其呼吸作用,C 错误;吡唑醚菌酯主要
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
正确。
7.下图是高等生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 1 mol 的葡萄糖氧化分解,④⑤⑥为储存在 ATP 中的能量,则三者的能量和共为
________千焦。
(3)[H] 与 O2 结合生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4)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丙酮酸、②为水、③为 CO2。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 O2 结合生
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6H2O+6O2――→酶
6CO2+12H2O+能量。
答案:(1)丙酮酸 CO2 (2)1 161 (3)线粒体内膜
(4)C6H12O6+6H2O+6O2――→酶
6CO2+12H2O+能量
8.(2019·河南濮阳高一期末)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 CO2。现
提供若干套(每套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
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 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代替。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
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
为Ⅲ)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a.______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b.______ c.______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d.______ e.______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1)①C→A→B(或 C→B→A→B) 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2)①装置除用等量的清水代替 10%NaOH 溶液,其他设计与图Ⅱ装置相同
②a.向左移 b.不移动 c.向右移 d.向左移 e.向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