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50 KB
- 2021-04-14 发布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1.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
战国
创立与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西汉
改造与独尊
(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明
转型与成熟
(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
(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
(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清
之际
批判与继承
(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
(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 2 -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2.趋时更新
时期
交流融合
战国
时期
蔚然大宗
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西汉
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基本格局,形成“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完备模式
魏晋隋
唐时期
三教合一
儒学吸收佛道精神,三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形成盛唐的辉煌文化
宋代
新兴的儒学
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以理学为基础的局面
明代
发展到“心学”
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更多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 2 -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数学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2021-04-14 03:29:25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像山2021-04-14 03:29:1411页
-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达标训2021-04-14 03:28:359页
- 2020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学业质2021-04-14 03:27:3911页
-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测试2021-04-14 03:27:334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3章2021-04-14 03:27:178页
- 高中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3篇2021-04-14 03:26:005页
- 2020版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2021-04-14 03:24:553页
- 高中生物学考复习第五章、第六章生2021-04-14 03:24:33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课时作业112021-04-14 03:24: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