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00 KB
- 2021-04-14 发布
地理试题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一、单选题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近期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 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中,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比邻星属于
A.行星 B.卫星 C.彗星 D.恒星
2.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地层论述正确的是
A.隶属于岩石圈 B.是岩浆发源地 C.横波无法传播 D.处于莫霍界面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岩石圈板块运动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
C.动植物蓬勃生长 D.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巴厘岛阿贡火山自2018年6月27日晚开始持续喷发,喷发的火山烟尘高达2500米以上,形成壮观的火山烟柱。下图示意火山景观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于
A.① B.② C.③ D.④
6.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凝固后位于
A.地球的外部圈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7.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气压升高 B.地表气压降低
C.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D.地表大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角β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
9.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是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10.如下图,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交替 ②1个太阳日 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④地方时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 B.当地时间6时日出
C.位于昏线上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13.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A. B.
C. D.
14.设M(0°,30°E)、N(30°S,30°E)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H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两个时刻Hm=Hn
C.每年有10个月以上Hm≥Hn D.任何时候都是Hm≥Hn
2017年1月10日,进入采暖季后的京津地区全部处于雾霾笼罩之下,PM2.5测量计“爆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5.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C.大气对流旺盛 D.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影响,读某城市的空气环流,回答下列各题。
16.图示反映城市化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空洞
17.为减轻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宜
A.建设生态城市 B.提倡使用私家车
C.限制城市发展 D.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读泰国东北部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9.该地最高气温没有出现在7月份的原因是
A.纬度低 B.地势低 C.受反气旋影响明显 D.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下图中左图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1.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B.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C.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冬季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硝酸等悬浮颗粒物组成。下图为2017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2.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原因是
A.气压高,气温低 B.风力小,湿度大
C.气流下沉,对流弱 D.地形阻挡,风力小
23.未来几天山东天气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年11月6日18时(北京时间)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与甲地相比,乙地
A.降水较少 B.对流较弱
C.气压较高 D.风力较大
25.此时,地球上与丙地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是
A.等于1/4 B.小于1/4
C.大于3/4 D.小于3/4
下国为中央气象台8月10日9时发布的今年9号台风“利奇马”的位置及移动路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6.未来杭州市近地面气压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下降、晴朗 B.气压下降、阴雨
C.气压上升、阴雨 D.气压上升、晴朗
27.此次超强台风“利奇马”来袭,杭州居民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躲到树下,遮风挡雨 B.驾船出海,躲避风浪
C.加强监测,预警预报 D.关闭门窗,减少外出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9.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气候特征是
A.高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30.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已知下左图为西半球图,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0分)
(1) 此时节气是 。
(2) C点的地方时是 。
(3)这一天B点昼长 小时,日出时间是 。
(4)在右图基础上绘制以北极为中心的晨昏线示意图,表现与左图一致的光照情况(用阴影斜线表示黑夜)。
32.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大到小关系为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5)图中甲地天气为 。
33.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把上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填在下面: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来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上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填字母)有_________和________。
34.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B 。
(2)受气压中心的影响,此时C点盛行 季风,D点盛行 季风。
(3)D地7月盛行 季风,其形成原因是 。
高一半期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圈层。
1.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说明比邻星比地球高一等级,比邻星为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故选D.
2.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岩浆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位于地壳,隶属于岩石圈。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3.D
4.A
【解析】
3.“白太阳”现象即无黑子现象,太阳黑子数量少说明太阳活动处于低峰年,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均较弱。地球气候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有相关性,但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故全球降水都增多的说法错误,①错;太阳风活动弱时,由此引起的极光活动也较少,②错;耀斑会干扰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影响磁场和无线短波通信,耀斑活动少时对二者的干扰也会减少,③④对,选D。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能;我国夏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选A。
【点睛】
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当黑子数量多时,耀斑、太阳风也较强,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反之则为低峰年。学生要熟记三种太阳活动的含义、出现的位置和三种活动对地球产生的相应影响。
5.B
6.D
7.C
【解析】
5.A. ①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不是岩浆的主要来源地,A不对。
B. ②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因此②是岩浆的主要来源,B对。
C. ③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不是岩浆的主要来源地,C不对。
D. ④位于内核,不是岩浆的主要来源地,D不对。
故选B。
6.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已经喷出地表,脱离地幔,BC不对;熔岩流在地表凝固后形成喷出岩,属于岩石圈,D对;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熔岩流凝固后不位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C不对。
故选D。
7.地表气压升高或者降低不会导致气温降低,AB不对。地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得很少,而且若地表大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则温度会升高,D不对。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大量得削弱太阳辐射,使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C对。
故选C。
8.D
9.A
【解析】
8.A. 目前的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是66°34',黄赤交角是23°26',A错;
B. 图中角α是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不是黄赤交角,B错;
C.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不是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C错;
D. 角β为黄赤交角,它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D对。故选D。
9.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A对;而长江口河道右偏、地方时差、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不是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B、C、D错。故选A。
10.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
【详解】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
“左”、“右”的判断:北半球伸出右手,大拇指与四指垂直,手心向外,四指指向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右”。同理,南半球用左手,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左”。
11.D
12.A
【解析】
11.该实验通过拔动地球仪,使其表面受到电灯照射情况发生改变,因而能演示昼夜交替,①正确;该实验同时显示了,在同一时刻,地球仪表面灯光照射情况不同,能反映出地方时的差异,④正确;但是,地球仪靠人为拔动,其自转速度为规律性,故该实验不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周期,②错误。该实验仅模拟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并没有模拟地球公转运动,故不能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③错误。故选D。
12.读图,P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即将进入白昼,故P点位于晨线上,故A正确,C错误;赤道上均为地方时6时日出,而P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故P点在当地时间6时之前日出,B、D错误。故选A。
【点睛】
地球的太阳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13.B
【解析】
【详解】
黄昏即指图示为昏线,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界线,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界线,根据图示,ABCD分别为晨线、昏线、晨线、晨线。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
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界线,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界线。
14.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详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时Hm达最小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Hn达最小值,所以可以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同一天达到最小值,A错;当太阳直射在15°S时,Hm=Hn,一年这样时候有2次,B选项正确;每年最多10个月时间Hm≥Hn,不是10个月以上,当太阳直射点大于15°S时,太阳直射点在15°S到南回归线之间时Hm 乙 > 丙 > 丁
(2) 略
(3) 西北风
(4) 甲
(5) 晴朗
33、 (1)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2) A E
34、 (1)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低压)
(2)西北 东北
(3)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