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00 KB
- 2021-04-14 发布
www.ks5u.com
2019-2020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关于质点的说法中”可知,本题考查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根据质点的意义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分析解答。
【详解】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引入这个概念可以简化我们对问题的分析,不是没有意义,故A错误;
B、体积大的物体也可以看做质点,比如研究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故B错误;
C、轻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做质点,要看它的形状对分析的问题有没有影响,故C错误;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B. 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位移大小
C. 物体两次通过路程不等,位移不可能相等
D.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则它通过位移不可能为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而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A正确;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大小,B错误;北京到上海,坐飞机和坐火车两种情况下路程不同,但位移相同,B错误;物体做圆周运动,当运动一整圈后,路程不为零,但位移为零,D错误.
3.某人向正东方向运动了x米,然后再沿东偏北60°方向又运动了x米,则该人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A. x米 B. 米 C. 米 D. 2x米
【答案】C
【解析】
【详解】作出图象,三点之间正好组成了一个知两边与一角的三角形,由余弦定理得,该人运动的位移大小为米.故选C.
【点睛】考查解三角形的知识,其特点从应用题中抽象出三角形.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4.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车轮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车轮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A. πR
B. 2R
C. R
D. 2πR
【答案】C
【解析】
【详解】
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了半个周长,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如上图的直线x,由几何知识得气门芯得位移大小为
=R。
A. πR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A不符合题意;
B. 2R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 R与上述计算结果相符,故C符合题意;
D. 2πR与上述计算结果不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5. 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km/h。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min,司机必须提速,使平均速度为72km/h时,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 )
A. 28 km B. 30 km C. 32 km D. 45 km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火车正常行驶所需的时间为,有,代入数据得:,所以甲乙两站的距离,故B正确,ACD错误。
6.关于加速度概念的描述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必然很大
B. 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
C. 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可以减小得很快
D. 加速度数值减小时,速度的值必然随之减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数值大,速度变化得快,速度不一定大,速度的变化量也不一定大,故A、B错误;如果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减小得很快,故C正确;如果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在减小,但是速度仍然在增大,故D错误。
考点:加速度、速度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7. 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内从200 km/h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
A. 10 m/s2 B. 20 m/s2
C. 30 m/s2 D. 40 m/s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加速度为,故答案选C.
考点:加速度
8.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则物体在1s内一定运动了
B. 物体在某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这内的位移一定是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内的位移一定是
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程度,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则物体在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所以位移不一定是,同样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在内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是,所以位移也不一定是,在某一个位置的速度也不能确定,故ACD错误;
B、物体在某内平均速度是,则由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内的位移一定是,选项B正确。
9.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为,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
所用时间为。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变化到的时间为:,所以加速度为:,A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若设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列方程组求解,可以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但是计算较复杂,没有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决简捷.
二、多项选择题
10.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约为90分钟,“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一项任务是绕“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绕行一圈.根据以上信息有
A. “17时38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 飞船围绕地球运动和绕“天宫一号”绕行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时刻表示时间点,时间表示时间段,则“17时38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A选项正确;
BC.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0,平均速度为0,路程不为0,瞬时速度不为0,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D.飞船围绕地球运动可以看做质点,但飞船绕“天宫一号”运动时,飞船的体积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质点,D选项错误.
11.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
【答案】AD
【解析】
【详解】AD.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AD正确;
B.质点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三个质点的速度方向不相同,B错误;
C.在任意时刻,三个质点的位移方向不同,只有均到达M点后,位移方向相同,则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位移不同,平均速度也不相同,选项C错误。
12.如图所示是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B做减速直线运动
B. 物体A做加速直线运动
C. 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D. 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
【答案】BD
【解析】
A、物体B向负方向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速度图象可知:物体A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加速度的大小看斜率的大小.图中B直线斜率较大,则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故C错误.D、B的加速度大,表示B的速度变化比A的速度变化快.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考查理解图象的能力.要注意不能根据数学上正数大于负数来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13.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B. 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C. 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 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
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
D.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14.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 物体的加速度一直没有变化
C. t=2 s前物体的加速度为负,t=2 s后加速度为正,在t=2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D. 物体先减速后加速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故物体先负向的减速,后正向的加速,加速度方向为正,大小不变,故A、C错、B、D对;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名师点睛】v-t图象
(1)图线的物理意义: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负方向。
四、计算题
15.如图所示为某高楼电梯上升的速度图象,试求:
(1)在t1=5 s、t2=8 s时刻的速度大小;
(2)各段的加速度.
【答案】(1)10m/s;5m/s(2)0-2s:5m/s2;2s-5s:0;5s-8s:-5/3s
【解析】
试题分析:v-t图象反映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直接读出每个时刻的瞬时速度.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数学知识求解加速度。
(1)由图象可得:t1=5s时刻的速度为 v1=10m/s;在t2=8s时刻的速度为 v2=5m/s。
(2)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在0~2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2s~5s内的加速度为0,在5~8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相关知识点,要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关键要掌握斜率表示加速度进行解题。
16.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Hz,且O点是0.4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答案】(1)0.8m/s;(2)0.8m/s、1m/s;(3)2.0m/s2
【解析】
【分析】
(1) 根据频率求出闪光的周期,结合OB位移和时间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2)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A、B的瞬时速度;
(3) 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详解】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2) 小球在A点的瞬时速度等于OB间的平均速度:
小球在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间的平均速度:
(3) 小球的加速度:。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本题也可以通过△x=aT2求解加速度的大小。
17.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0=2km时,快艇以60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2=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1、v2分别为多大?
【答案】敌舰逃跑的速度分别为20m/s,10m/s
【解析】
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为v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0=2 km时,发射第一枚鱼雷,经t1=50 s击中敌舰,则有(v-v1)t1=L0,
即:(60-v1)×50=2000,解得v1=20 m/s
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
L0-(30-v1)t1=1500 m
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2,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
(v-v2)t2=1500,即:(60-v2)×30=1500,
解得v2=1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