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1-04-14 发布
课时分层作业(四)
(建议用时:35 分钟)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
还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2.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
“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下列不属
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批判礼教的虚伪,主张童心说”
A [由材料内容分析得知,材料中提到的思想家是李贽,而“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
3.黄宗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提出
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这表明黄宗羲( )
A.提倡经世致用
B.批判盲从权威
C.注重个人修养
D.反对君主专制
D [通过题干信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因此 D 项
正确;A 项是顾炎武的思想,B 项为李贽的思想,均可排除;C 项与题意无关。]
4.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都体现了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A [韩非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
势和要求,在当时都是进步的思想,故 B 项错误;C 项只符合黄宗羲的思想,D
项只适合对韩非子思想的评价。]
5.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
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A [根据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顾炎武以精卫自比,突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现实情怀,故选 A 项;“人心一点灵明”,体现了王阳明“修心”、“致
良知”的重要作用,排除 B 项;“循天下之公”,体现了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一
面,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
排除 D 项。]
6.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
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B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鉴于君主专制的强化、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适应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提出了挑战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张,故 B 项正确。]
7.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则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
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实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
A [王夫之是一位唯物思想家,他所说的“器”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道”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意识。]
8.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
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 [王夫之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
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
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
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
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
——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
些?
(3)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主张”,根据“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
儿”“‘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
的教育”提炼概括。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信息结合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得出。
第(2)问第一小问“思想”,根据“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
姓乎?”得出。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
第(3)问“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二者继承发展关系入手分析。
[答案] (1)主张: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
民。意义:有利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出现。
(3)认识:黄宗羲在孟子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是对
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0.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
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
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
A.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B.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
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A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 “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
映了明朝政治的黑暗,对封建的三纲五常是极大的挑战,故 A 项正确;李贽批判
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李贽的思想主要是唯心思想,C 项说法错误,排除。“天下为主,君为
客”是黄宗羲的思想,D 项错误。]
11.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
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
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指出了古代地方制度的缺陷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C [黄宗羲认为秦朝的郡县制、汉代的封国制以及宋代削弱地方割据的措施,
都是为了帝王的一己之私利,而不是为天下百姓着想。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应为百
姓立法。]
12.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强调人要有社会责任感。A 项反映的是人际关
系,B 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的方式,D 项反映的是儒家的义理观,均不符合题意;
C 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出高度社会责任感。]
13.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肯定“私”的正当要求,主张保护
人的私有财产。这些与宋儒不同的思想观念说明了( )
A.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B.程朱理学由此创立
C.陆王心学从此出现
D.儒学呈现活跃局面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代表人
物,且其主张“保护人的私有财产”反映了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要求,D 项正确;儒学取得正统地位是在西汉时期,A 项错误;程朱理学创
立于宋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 项错误;陆王心学出现于宋朝,C 项错误。]
1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
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
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
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
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
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置相》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2)材料三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解析] 第(1)问,李贽和朱熹的观点要结合材料进行概括提炼,其原因主要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得出黄宗羲的思想矛头主要
指向封建法制。
[答案] (1)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
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
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2)封建法制。早期民主思想。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02021-04-13 20:13:16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42021-04-12 16:48:37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72021-04-12 16:42:41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42021-04-12 11:15:051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32021-02-27 08:55:35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32021-02-26 22:31:00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392021-02-26 21:36:511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22021-02-26 21:11:08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22021-02-26 20:48:13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12021-02-26 20:38:0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