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1-04-13 发布
第
3
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考点突破
破疑难
·
提素养
我们怎么学
考点
1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
要点导学◇
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
短缺原因
2.
解决措施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
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
状
耕地不足
,
中国依靠
7%
左右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
22%
的人口
人口增加
,
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
,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
,
中、低产田比重大
解
决
措
施
实行耕地
总量不减
少措施
依据
《
土地管理法
》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
利用率
非农业建
设必须节
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
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
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
,
提高肥力
,
防治土地污染
,
防治土地退化
2.
土地退化的概念、表现、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概念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
,
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
(
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
主要
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
,
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
,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
恢复生态林
,
营造经济林
,
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
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
,
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
业措
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
,
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
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
题组例练◇
1.( 2016
·
辽师大附中模拟
)
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
有
“
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
”
的传说。自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
,
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这些渔船夜以继日地捕捞
,
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
,
除了鱼群在劫难逃
,
连海底生态也被破坏殆尽。面对鳕鱼资源的枯竭
,
加拿大政府被迫于
1992
年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如今关闭已二十多年了
,
鱼群仍不见踪影。
就在纽芬兰出现危机的时候
,
隔着大西洋相对的国家
——
挪威的鳕鱼也开始告急。鳕鱼捕捞是挪威北部的经济命脉
,
幸运的是
,
经过
3
年的痛苦等待
,
挪威的渔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了大鳕鱼群的回归。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挪威政府为了保护鳕鱼资源采取的措施。
解析
:
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休渔、限捕、人工补苗、改善海洋生态、改变人类的鱼类消费观和环境保护观等。
答案
:
实施严格的配额管理
,
严格限制对鳕鱼的捕捞
;
延长休渔季
,
给予鱼群更长的喘息恢复时间
;
用
“
补鱼
”
取代
“
捕鱼
”
,
人工养殖鱼苗投放到海中
,
加快鱼群繁衍和恢复的速度
;
建立基金资助失业的渔民
;
指导船队去其他海域捕鱼
;
鼓励渔业社区创立其他就业机会
;
用旧车船等做成人工鱼礁以修复海洋生态
;
改变人类的鱼类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
使公众直接参与拯救海洋鱼类的行动。
2.
(2015
·
全国
Ⅰ
卷
,44)
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近年来
,
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
,
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
,
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
,
以在工程结束后
,
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
,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
,
并简述理由。
解析
: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保护土壤。南方喀斯特地区
,
土壤发育差
,
在开挖前
,
应将土壤异地保护。结合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
在异地保护时
,
注意防止水土流失
;
在开挖后
,
及时将土壤回填
,
以保护当地的土壤。
答案
:
措施
:
之前
,
将土壤移走
,
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
(
四周围挡
,
表面覆盖
)
。之后
,
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
,
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
: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
,
易被移走
;
南方地区雨水多
,
土壤易流失
,
需
保护。
◇
要点导学◇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
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
,
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显著的不利影响。
考点
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
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
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
,
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
:
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风能
发电成本较低
,
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
,
无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
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
,
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
,
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
,
更新速度较慢
,
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
,
如青藏高原
【
特别提醒
】
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
加强勘探
,
挖掘潜力
;(2)
节约使用
,
提高利用率
;(3)
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
,
多元化进口
;(4)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
推广新能源。
◇
题组例练◇
1.
(2016
·
北京朝阳二模
)
资源配置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环境和公共健康威胁
,2015
年
8
月
3
日
,
美国颁布了
《
清洁电力计划
》
。其目标是到
2030
年
,
美国电力行业的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将比
2005
年分别减少
32%
、
90%
、
72%
。
说出美国实现
《
清洁电力计划
》
目标的途径
,
简述其产生的生态及社会
效益。
解析
:
美国实现
《
清洁电力计划
》
目标的途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其产生的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改善大气环境、改善公众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等。
答案
:
途径
:
提高能源利用率
;
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等化石燃料。效益
:
将会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
,
改善大气环境
;
改善公众健康
,
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
促进技术创新。
2.
(2016
·
海南三亚模拟
)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如图是我国
2006
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
(
一次能源是指在自然界存在
,
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
。
读图
,
回答问题
:
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
,
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
解析
:
图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
,
以煤炭为主
,
其次为石油
,
均为矿物能源
,
利用过程中会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气体、废渣等废物
,
进而会导致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强、酸雨等问题。
答案
:
总悬浮颗粒物增多
,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CO
2
增加
,
温室效应增强
;SO
2
等酸性气体增多
,
导致酸雨蔓延。
◇
要点导学◇
一、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考点
3
生态环境保护
二、我国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
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
,
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
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森林火灾等
滥垦、滥伐
,
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
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沉积物充满湖沼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围海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
样性
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
,
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
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人口稠密
,
过度开垦严重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度放牧严重
,
过度樵采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
,
严禁砍伐
;
合理放牧
◇
题组例练◇
(2016
·
内蒙古包头模拟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宝日希勒镇有
100
多个小煤窑在草原上开采煤矿
,
经过十几年后
,
一个个的塌陷地坑出现
,
使这片草原面目全非
,
已成为威胁草原生态环境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为呼伦贝尔草原塌陷地坑图。
指出草原塌陷地坑主要危害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
:
草原塌陷的主要危害从草场质量、土地荒漠化、草原生态、交通等方面分析
;
应对措施包括政府监管、民众意识提高、复垦等。
答案
:
主要危害
:
草场资源减少
,
草地质量下降
;
草地荒漠化加剧
,
沙尘天气增多
;
草地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
地下水位下降
;
阻断交通运输
,
人畜财产遭到损害等。
应对措施
:
加强煤矿开采监督管理
;
改进煤炭开采方式
;
塌陷坑区及时填土种草
,
恢复地表植被
;
加强牧区居民和矿主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4-13 22:14:4212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3 19:47:281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