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1-04-13 发布
第
3
讲 微专题
——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次较高,它承载着城市化的知识考查和图文转换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化问题是社会热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成为高考的热点。对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主题一 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变化判读城市化进程
[
核心突破
]
1
.
直接读图,根据城市用地规模演变的一般规律判读
城市的演变过程,即城市的发展,一般按由小到大,由集中到建设卫星城,再到形成城市群、城市带。如图所示:
2
.提取城市规模扩大的内涵信息,综合判读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的发展在示意图上还可能通过另外一些信息判读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数量增多;区域交通线路增多,密度增大,说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城市功能区更加完善;生态城市是城市化追求的目标。如图所示:
[
对点演练
]
(2017·
沈阳模拟
)
下图为湖南省
1997
~
2014
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该省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来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增加量最多的应是
(
)
A
.商业用地
B
.交通用地
C
.工业用地
D
.住宅用地
2
.图中信息反映,该省
1997
~
2014
年城市化
(
)
A
.过程失调
B
.速度变慢
C
.拉力减弱
D
.水平降低
【
解析
】
第
1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湖南省
1997
~
2014
年人口城镇化速度逐年加快,说明城市人口逐年增长,且增幅越来越大,土地城镇化速度虽变化幅度波动较大,但整体仍大于零,说明城市土地面积逐年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人口所需的住宅区面积逐年增大是导致城市土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第
2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省
1997
~
2014
年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二者没有协调发展。
【
答案
】
1.D
2.A
(2017·
广州模拟
)
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读图完成
3
~
4
题。
3
.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
A
.产业外迁
B
.环境因素
C
.住房价格
D
.农村工业化
4
.自
2000
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可能是
(
)
A
.就业压力增大
B
.交通拥堵加剧
C
.人均耕地减少
D
.社会治安变差
【
解析
】
第
3
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市郊区人口从
50
万迅速增长到
350
万,而郊区就业机会只有不到
100
万;城区常住人口约
500
万,就业人口为
700
万,即郊区的常住人口多数在城区工作。由此可知,导致郊区常住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市区房价昂贵,生活成本高,进而使得在城区上班的人口选择在郊区居住。第
4
题,自
2000
年以来,郊区常住人口中有大量人口
(2000
年达到约
180
万,
2010
年则达到约
270
万
)
在市区工作,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将会迎来大量人流,因此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交通拥堵。
【
答案
】
3.C
4.B
(2015·
北京模拟
)
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
“
水泥森林
”
般的住宅区。据此回答
5
~
6
题。
5
.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
)
①
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
②
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③
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
④
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6
.随着香港
“
水泥森林
”
面积的扩大,城市
(
)
A
.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
.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
C
.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
.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
【
解析
】
第
5
题,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是城市郊区化的过程,与外来人口控制,逆城市化无关。第
6
题,城区面积的扩大,改变了地表状况,使水循环中的蒸发、下渗、径流等环节受到明显的影响。
【
答案
】
5.A
6.B
主题二 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和变化特征判读城市化进程
[
核心突破
]
1
.
城市人口数量
对同一地区,一般来说,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也反映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人口比重也会上升,表明城市的发展;人口增速的变化,也可间接反映城市化的速度。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不是绝对规律,城市人口比重才是最重要的标志。如图
1
中,甲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小,乙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大,所以甲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乙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2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及其变化判读城市化进程
是最常见的方式。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直接反映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快慢也反映城市化速度的快慢。如图
2
所示:
另外也可通过区域从业人口比重来表现。一般来说,非农业人口比重大,则表明城市化水平较高。
3
.
城区人口密度
城市发展到逆城市化阶段时,城市中心区人口会向外移动,中心区人口密度一般会有所减少,中心区外围和郊区人口密度变大,城市化由初期阶段逐步向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方向发展。如图
3
中城市化进程:
[
对点演练
]
(2017·
聊城模拟
)
读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
1
~
2
题。
1
.该国
(
)
A
.自
1953
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
.
60
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
.
2000
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D
.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2
.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有
(
)
A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
B
.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C
.信息更加发达,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D
.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城市洪水灾害减少
【
解析
】
第
1
题,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超过
30%
才进入中期阶段,超过
70%
才进入后期稳定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该国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第
2
题,城市化扩大,畜禽园艺产品市场扩大,农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例下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改变,多样性降低;城市是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化过程中会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城市化地区地面硬化率高,地面径流汇集量增大、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
【
答案
】
1.A
2.C
(2017·
唐山模拟
)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特大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空间分布构成,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图中显示,
1990
~
2000
年
(
)
A
.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最小
B
.乙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比重增大
C
.甲、乙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比重仍然接近
D
.两城市近郊或新城区人口比重均较大
4
.到
2010
年通过人口普查,两城市得出的共性结论最有可能是
(
)
A
.城市人口流动频率降低
B
.向外地迁出人口明显增多
C
.老城区人口自然增长趋缓
D
.流动人口中高学历人口减少
【
解析
】
第
3
题,分析图中数据信息可知,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相同,远郊区县人口比重都减小,但相差仍较大。近郊或新城区人口比重都较大。第
4
题,两城市老城区的人口比重都在减少,会导致老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答案
】
3.D
4.C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3 19:47:281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2-26 20:31:1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