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1-04-13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罗讷河是法国最大河流,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罗讷河水能开发采用“低坝、小库、多级”的模式。下图为罗讷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 图中有一大断层,最可能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 河口三角洲沉积作用较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 罗讷河水能开发模式( )
A.会淹没大量土地 B.移民搬迁数量小
C.对生态影响较大 D.易诱发地震海啸
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4~6题。
4.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
A.M B.N C.T D.S
5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 )
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
D.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6.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
A.M以上河段 B.MN之间 C.NT之间 D.TS之间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读“都江堰示意图”,回答7~8题。
7.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
A.凸岸泥沙沉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泥沙少
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泥沙含量大
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
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
8.岷江是长江流域水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 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完成9~10题。
9.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水资源利用不当
C.工业规模扩大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10.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下游修建平原水库 ④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区划图,回答11~12题。
11.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区划的划分依据是( )
A.农作物分布 B.等降水量线 C.地形分布 D.河流分布
12.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发展的叙述,合理的是( )
A.Ⅰ区干旱少雨,不宜发展种植业 B.Ⅱ区水源缺乏,不宜发展畜牧业
C.Ⅲ区降水丰沛,可大力发展种植业 D.Ⅳ区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牧业
图Ⅰ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图Ⅱ
所示)。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 ℃适宜)且土壤透气性好,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Ⅰ中最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4.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
B.夏季种植、秋季收获利于马铃薯生长
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D.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读“2012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15~17题。
15.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减少 B.水热条件变差
C.高铁运输便利 D.生产成本提高
16.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
①夏季气候凉爽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土壤肥力高 ⑤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7.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
下表是我国四省区主要环境问题(含某类灾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该环境问题越严重。据此回答18~19题。
省区环境问题
广东
新疆
四川
P
①
●●
●
●●●
●●●●
②
●
●●●
●
●●●●
③
●●
●●●●
●
●●
④
●●●●
●●●
●
18.表中的①②③④应该分别为( )
A.酸雨、寒潮、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土地荒漠化、酸雨、寒潮、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寒潮 D.水土流失、寒潮、土地荒漠化、酸雨
19.P省区最有可能是( )
A.云南 B.湖南
C.山西 D.江苏
达坂城位于中天山和东天山之间的谷地,西北起于乌鲁木齐南郊,东南至达坂城山口,是南北疆的气流通道。从1988年的14台风机开始,到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风能基地。据此回答20~21题。
20.达坂城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②狭管效应明显,风能丰富且较稳定 ③荒漠面积广,风机场地广阔 ④临近消费市场,向外输电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风电开发对达坂城的生态意义在于( )
A.缓解温室效应 B.拉动内需和就业
C.减少酸雨天气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23.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的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的大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的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的大
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是日本煤矿、煤矿
机械以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然而,从1963年起开始衰退。
为此,夕张市试图通过观光、开设主题公园、开发蜜瓜农产品
品牌等进行产业转型,可惜没有收到成效,2006年7月宣布破
产。右图示意夕张市位置。据此回答24~25题。
24.夕张市自1963年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是( )
A.煤炭地位下降和开采成本增加 B.军事订单减少和产业结构单一
C.新技术兴起,传统工业产品市场萎缩 D.纬度高,受低温、寒潮等灾害影响大
25.夕张市可持续发展尝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蜜瓜等农产品附加值低 B.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产业调整方向失误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促使该地产业链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27.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下图为某流域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水源
29.乙地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生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施用有机肥 B.生物多样性锐减——扩大自然保护区
C.森林破坏——禁止采伐林木 D.土壤盐碱化——种植耐盐碱作物
30.关于甲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强化商品粮生产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C.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40分)
31.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2分)
(2)田纳西河流域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限制其发展的条件是 ; 。(3分)
(3)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 、 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2分)
(4)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2分)
32.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黄河流域中游能源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6分)
(2)黄河流域要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能源产业结构上应做的调整是什么?(3分)
33.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月份
蒸发量(mm)
降水量(mm)
1
130.4
3.0
2
182.4
2.1
3
271.0
4.4
4
298.7
14.6
5
314.3
51.6
6
233.2
143.5
7
190.2
191.4
8
174.9
177.0
9
137.9
137.6
10
129.2
49.1
11
103.8
15.2
12
97.7
3.4
(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2分)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
(3)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1分)
材料一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左图)和谷物单产(右图)比较。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2)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4分)(5分)
地理答案
1-5 BDBCC 6-10 DACBC 11-15 CDCCD
16-20 ABDCB 21-25 ADDAD 26-30 CBABB
31 (1)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 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
(2)水运(河运、内河航运) 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 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
(3)炼铝 化学
(4)流域内水、煤炭资源丰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32 (1)有利条件:1.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条件好;2.交通比较便利;3.市场广阔。(3分)
注意事项:1.保护植被;保持水土;有计划地复垦;保护生态,防止地面沉降、塌陷;2.防治环境污染;3.修建能源外运通道。(1点1分共3分)
(2)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能源产品附加值;提供多样化能源。(3分)
33 (1)山地多,相对高差大,河谷海拔较低。
(2)纬度较低,河谷地形,年均温高;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基本无寒潮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干燥,多晴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3)政策支持;农产品丰富;水电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技术支持力度大);劳动力较丰富。
34 (1)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2)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