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50 KB
- 2021-04-13 发布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卷
地 理(文科)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傅先君
一、单项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上)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2.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的模式是
A.高--低--高 B.高--高--低 C.低--低--高 D.低--低--低
3.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刘一新老师10月份到上海参加为期一周的学术研讨活动
B.周捷老师今年暑假期间带领学生到桂林进行了半个月的研学旅行
C.刘同学湖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定居
D.陈校长今年11月到香港出差
4.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图1为甲、乙两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人口死亡率(%)
0
1.0
2.0
3.0
3.0
2.0
1.0
4.0
4.0
人口出生率(%)
甲
乙
图1
5.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
A. 1% B. 2%
C. 3% D. 4%
6.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 “低—低—低”模式
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2,回答7—8题。
7.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8.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
比重下降了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
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图2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大幅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9、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C交通用地 D住宅用地
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中国南通举行,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城市带的高层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根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世界大城市带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自然资源丰富 B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地区
C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D位于河流的冲积平原
1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下列与长三角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 B矿产资源丰富
C河网密集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2.图3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
图中四个地点中,最不可能形成
城市的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13.如果根据人口门槛大小划分商品等级,
那么下列商品中等级最高的是:
A.计算机、轿车 B.服装、台灯
C.日常生活用品 D.自行车、电视机
14.根据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根据下表信息回答15~16题:
15.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四个地区中,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的两个地区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回答17-20题:
17. 这个农场的农业是:
A.能量密集型农业 B.生态农业 C.外向型农业 D.传统的自然农业
18.这个农场最大的优点是:
A.能源消耗不多 B.有利于高度机械化
C.环境污染轻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19.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杆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牲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20.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B.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C.美国的乳蓄农业区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21.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光热和降水 B.市场需求量
C.交通运输条件 D.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 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①旱涝 ②台风 ③凌汛 ④风沙 ⑤寒潮 ⑥盐碱化 ⑦缺水 ⑧低温
A.①②③④ B.①④⑥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⑧
23.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油菜、茶叶 B.春小麦、亚麻、甜菜
C.棉花、玉米、甘蔗 D.冬小麦、棉花、花生
24、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因素是
A、交通运输、市场、资源 B、交通运输、土地、集聚
C、资源、能源、市 D、交通运输、土地、政府政策、
25.下图是“有关工业与其污染”示意图,正确的排序是
A、①电镀厂 ②冶炼厂 ③飞机场 ④水泥厂
B、①冶炼厂 ②电镀厂 ③水泥厂 ④飞机场
C、①电镀厂 ②水泥厂 ③冶炼厂 ④飞机场
D、①水泥厂 ②冶炼厂 ③飞机场 ④电镀厂
26.对工业区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通讯网络对工业区位影响不突出
B.原料地对工厂区位影响逐渐减弱
C.因为高速公路是封闭式管理,所以沿线地区对工业吸引力不大
D.工业生产自动化,所以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逐渐降低
27.影响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家具厂 印刷厂 炼铝厂 微电子工业
A.原料 市场 动力 技术 B.市场 原料 动力 技术
C.市场 市场 原料 技术 D.市场 市场 动力 技术
28.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A.高技术人才密集 B.交通便利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工业基础雄厚
读右图,回答29-30题。
29、若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产业
结构可能是①→②→③
B ①属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C ①②国旅游业发达
D ③可能是阿根廷的产业结构
30、 若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布局的市场、动力和劳动力因素,则①②③所代表工业的主导因素与图中相
A ①有色金属冶炼厂 ②糕点厂 ③棉纺厂
B ①面包厂 ②炼铝厂 ③电子装配厂
C ①钢铁厂 ②制糖厂 ③服装厂
D ①食品厂 ②服装厂 ③化工厂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4小题,共40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 、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8”,完成下列要求:(7分)
图8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 的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从农村到 ; 从落后地区到 , 从内地到 。
(3)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
是 和经商。
(4)这一时期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巨大的 差异。
32.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⑴此过程被称之为 ,该过程最突出的特征是
⑵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 ,② , ③ 。
⑶。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
33.读下图回答问题:(13分)
(1)(2分)A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但
条件配合好,宜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为主的 农业地域类型,此地农业生产可以直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对粮食的需要作用。
(2)(1分)A、B两地中商品率较高的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的是 地。
(3)(2分)C区域发展乳用畜牧业最突出的优势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是
(4)(3分)D区域名为 草原,该地的农业区域类型是 , 放牧的主要牲是 。
(5)(2分)C、D两地都可以大规模进行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共同条件有
。
(6)(3分)⑤E地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其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 其显著优点是:
34.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 计划在城市建设电子工业基地、饮料厂、钢铁厂、化工厂,请在下表中按要求填上适当内容
工 厂
序号
布局理由
电子工业
饮料厂
钢铁厂
化工厂
(2)为控制该城市的发展规模,主要控制 和 规模。
(3)该城市工矿企业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煤烟、粉尘、 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为将“三废”实行有效处理,化害为利,可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再建一座 厂,火电厂附近应建的工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