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00 KB
- 2021-04-13 发布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素养形成期末测试
初二历史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0分钟,满分75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以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标尺”方框③对应的关键词是
A.井冈烽火 B.当家作主 C.开天辟地 D.社会主义
2.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涂涂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对的局面
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A.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4.“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A.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一国两制”的实践
5.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艰辛探索 D.改革开放
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
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纲 B.以文化建设为纲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以思想建设为纲
9.“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它”指的是
A.公私合营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0;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11.阅读右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
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12.“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彰显了民族亲情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消除了两岸隔阂
13.截至2018年,中国已同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中国
A.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14.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
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开放 B.创新 C.协调 D.共享
15.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社会保障提高 B.文化教育进步 C.经济快速发展 D.饮食结构优化
二、简答题(共10分)
16.新中国的特点就在于一个词——“新”。依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农业发展】下表①②③分别“新”在哪里?(3分)
(2)【工业建设】结合下列图片,说说建国之初工业建设“新”在哪里?(3分)
(3)【时代风貌】新时代新英雄。请在“共和国大树”上任选两个重要的“枝干”
(人物),简介他们的事迹及他们共有的时代精神。(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习近平《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创各民族美好未来》
在宁夏考察期间,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
-----2020.6.12新华社“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脱贫攻坚奔小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是如何实现民族大团结的?(4分)
材料二
回归20多年来,香港屡屡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高度肯定,连续多年被名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对于香港问题,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行为,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
澳门回归以来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从回归时的1.6万美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8.3万美元。全世界名列前茅,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根本性好转。
一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我们走在大路上·统一大业》
(2)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联系所学,分析香港、澳门取得成就的原因。(3分)
材料三 大事记(部分)
…….
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1992年11月,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1月,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005年3月,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2月,海峡两岸实现海空直航。
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
2019年1月,提出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
---摘编自《我们走在大路上·统一大业》:
(3)据下列大事及所学,解读“祖国统一大业进程”是如何推进的?分析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是什么?(3分)
18.国防建设、外交科技彰显着国家的综合实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歼20,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让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发四代机的国家。隐形战斗机歼31,综合作战性能优异,能同时试飞两种四代原型机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在海上,第一艘航母“辽宁号”2012年交付入列,人民海军从近海驶向更远的海域。歼15舰载战斗杌腾空的一刻,点燃了中国人炽热的爱国心。2017年航母001A出坞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中国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
-----摘编自《辉煌中国》第二集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联系所学,指出共和国“钢铁长城”是怎样筑起来的?(3分)
材料二习近平利用多个场合,以形象的表达,阐释中国的“和”“合”思想……“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习近平提出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为实现中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标注出明确方向。
-----摘编自《大国外交》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外交是怎样体现出“和”“合”思想的?(3分)
材料三 中囯人今天的生活,已经越来越有科技含量。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超过208万亿元,世界第一。衣食住行、娱乐休闲,科技支撑下的中国买买买,正惠及全球。今天,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科技应用方面,中国创新令世界惊艳。2017年5月5日,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萦绕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终于取得了历史突破。C919首飞成功,中国收获了又一个大国重器。
——摘编自《辉煌中国》第二集
(3)据材料,概述辉煌中国的科技成就。(3分)
(4)结合上述成就,谈谈你的感受。(1分)
四、探究题(共15分)
19.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人民共和国有着非凡的作用。围绕着“重大会议与共和国”这个主题,某班学生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探究一【开国·制度】(4分)
(1)图一、图三两次会议分别确立了什么制度?解读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
探究二【探索·改革】(4分
(2)结合下面两次会议,解读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变革。
探究三【理论·指导】(3分)
(3)请在A、B、C三个空缺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
探究四【动力·前行】(4分)
(4)依据右框材料提供的信息,以“初心使命·动力
前行”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
初二历史参考答案(期末)
一、1---5 BCDAB 6---10 DACDA 11---15 DBABC(每个2分,共30分)
二、16.(1)①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新中国真正实现。②以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前站,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的实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意思对即可得3分)
(2)这些都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它们表现在工业领域和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其实还有更多的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建成投产;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建成;川藏、新藏公路通车等。由此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意思对即可得3分)
(3)选邓稼先:在茫茫戈壁,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默默无为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被誉为“两弹一星”。 选钟
南山:84岁的钟南山,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防疫最前线,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以上回答符合人物可得2分;如果选另两位解答合题意也可得2分)
时代精神:无私、执著;吃苦耐劳;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默默奉献。他们是中国脊梁,具有国士的担当。(意思对即可,2分)
三、17.(1)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还把它载入宪法并实施。这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国家还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量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也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其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末,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如习总书记说的,小康、现代化路上一个少数民族都不能少。(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4分)
(2)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迅速,深得国际界好评;针对港澳问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好“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任何挑战中央权力和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行为,都绝不能允许。(意思对即可得2分)原因: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实际情况;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澳门主权的坚定立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回答其中两条得1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写清步骤及措施即可,2分)
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党和政府对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意思对即可得1分)
18.(1)我国国防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和隐形战斗机歼31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付入列,歼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成功腾空;航母001A出坞下水——我国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意思对即可,2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意思对即可,1分)
(2)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中日、中美等多个国家建交。如今,中国已同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工作。我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加强国际合作。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平、合作理念深入人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
(3)移动支付科技含量高,正惠及全球;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科技应用令世界惊艳;大飞机梦取得历史突破。(意思对即可,3分)
(4)国防科技、外交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的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国防科技和外交事业的坚强后盾等。(答其一会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得1分)
四、19.(1)图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可得1分);图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图一会议为图二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意思对即可,2分)
(2)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的国情。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分)
(3)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分)
(4)示例: 初心使命·动力前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身的初心与使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信仰与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坚持探索: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共产党人以初心和使命为动力,在为人民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结合
战争年代与建设时期的相关史实,阐述顺畅可得4分。意思不全者,少
一个减1分。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2021-04-13 19:23:049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2021-04-13 19:12:5711页
- 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国卷高考题整理2021-04-13 19:07:2911页
-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2021-04-13 18:55:49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2021-04-13 17:52:283页
- 2020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马克思主义2021-04-13 17:35:1525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2021-04-13 16:29:2454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2021-04-13 16:25:2914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2021-04-13 15:38:324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7 近代西方民主2021-04-13 14:54:3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