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50 KB
- 2021-04-13 发布
荆门市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
高一年级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中,只交答题卡。
3、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Cu 64 Zn 65
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B. 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
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与 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B. 淀粉与纤维素不属于同分异构体,也不属于同系物
C. 煤的气化、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D. 从2019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提高废品回收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B. 冰融化时,水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C. 离子的还原性:
D. 沸点: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次氯酸电子式:
B. 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C.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D. CS2分子比例模型:
高一化学试卷第 8 页(共6页)
5.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A与C的能量差为E4
C. 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D. A→B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6.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符号
X
Y
Z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089
0.102
0.143
0.074
主要化合价
+2
+2
-2、+4、+6
+3
-2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R>Y>X
B. 离子半径:X2+>T2-
C.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R>X
D. 相同条件下,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T>Z
7. 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A>B>C>D B. A>C>D>B
C. C>A>B>D D. B>D>C>A
8.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断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 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碘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
C. Fe与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9.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工业上开发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①试剂1最好选用NaOH溶液以降低成本
②从苦卤中提取Br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2Cl-+Br2
③工业上,电解熔融MgO冶炼镁可减小能耗
④制铝: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铝来制备铝
⑤制钠:电解饱和NaCl溶液制钠
⑥炼铁:用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元素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高一化学试卷第 8 页(共6页)
10.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D
物质
乙醇(水)
乙醇(乙酸)
乙烷(乙烯)
溴苯(溴)
除杂试剂
生石灰
氢氧化钠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KI溶液
分离方法
蒸馏
分液
洗气
分液
A. A B. B C. C D. D
11. 关于反应4Li+2SOCl2=4LiCl+S+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S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该反应可在水溶液中进行
C. 若生成1molSO2,转移8mole-
D.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SOCl2在正极上发生反应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A、B、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2+与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单质的沸点:B>X
B. B、X、Y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Y>B
C. 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Y的
D. B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13. 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pH小于7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B. 明矾溶于水可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常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C.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治SO2污染
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可吸入颗粒物,其与空气
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14.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入1.0mol·L-1 Fe2(SO4)3
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铜片发生了钝化
A. A B. B C. C D. D
15.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进行到10秒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1mol、0.2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秒时,用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s)
B. 当反应达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4mol
C. 当SO2和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时,达到该反应限度
D. 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内再充入SO2,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高一化学试卷第 8 页(共6页)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55分)
16.(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4
(1)请画出元素⑨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2)②⑥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①—⑨号元素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③ 、⑧两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熔点较高的是 (均用化学式表示)。
(4)③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5)欲比较③和⑧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作为验证的证据是________(填字母)。
A. 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的沸点
B. 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C.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6)⑨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反应:aA(g)+bB(g) cC(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
(2)反应从起始至20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 (A)=_________。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A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改变
C.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D. 单位时间内消耗A和B的物质的量相等
(4)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压强 C. 减小C的浓度 D.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高一化学试卷第 8 页(共6页)
(5)N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
18.(12分)已知A是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性物质,A、B、C、D、E、F、G均为有机物,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B中官能团的电子式______。
(2)在F的同系物中最简单的有机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3)A的结构式为 。
(4)反应①、⑥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用于鉴别乙烯和乙烷的试剂可选用______(填序号)。
A.水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氢气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写出下列编号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
(1)目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海洋经济的一部分,有关海洋中部分资源的利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淡水常用的操作①是_______,操作②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玻璃棒之外必不可少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向含I—的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使I—被氧化成I2,若X为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述物质中不可做试剂Y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苯 B. 乙醇 C. 乙酸 D. 四氯化碳
④我国从海水中直接获得的精盐还常常要添加_________(填序号)来预防地方甲状腺肿。
A. 碘酸钾 B. 碘单质 C. 氯化钾
高一化学试卷第 8 页(共6页)
(2)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 2H2↑+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
①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化学反应中的氧气、氢气的总能量________(填“>”、“=”或“<”)水的总能量。
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A极:2H2+2O2--4e-=2H2O B极:O2+4e-=2O2-
B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电子从该极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当消耗标况下氢气33.6L时,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20.(11分)节日期间因燃放鞭炮会引起空气中SO2含量增高,造成大气污染。某实验小组同学欲探究SO2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1)他们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铜片
甲 A B C D 乙
Na2SO3
浓H2SO4
氨水
FeCl3
溶液
H2S
溶液
浓H2SO4
图1
①装置A用于验证SO2的漂白性,其中所盛试剂名称为____________;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装置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向装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50mL浓硫酸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的SO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先稀释,再加入足量锌粉,放出15.68L(标准状况)的H2,则原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反应消耗锌粉的质量为________。
③另一实验小组同学欲用装置乙代替装置甲,写出装置乙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装置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试卷第 8 页(共6页)
荆门市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
高一年级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
化学参考答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D
C
D
B
D
A
A
D
B
C
C
D
化学式、化学符号、离子符号等有错无分,方程式不配平无分。
16.(12分)
(1)(1分)
(2)Mg>Al>N(1分)
(3)HClO4(1分) NaOH(1分) H2O(1分)
(4)(1分) 离子键、共价键(2分,只填一种无分)
(5)B(2分)
(6)Cl2+H2OH++Cl-+HClO(2分)
17.(8分)
(1)1:1:2(1分)
(2)0.05mol/(L·min)(1分) 40%(1分)
(3)B(2分)
(4)AD(2分,一个一分)
(5)大于(1分)
18.(12分)
(1)羧基(1分) (1分)
(2)正四面体(1分)
(3)(1分)
(4)加成反应 (1分) 取代反应 (1分)
(5)BD(2分,一个一分)
高一化学试卷第 8 页(共6页)
(6)④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2分),
⑦CH2=CH2+HClCH3CH2Cl (2分)
19.(12分)
(1)①蒸馏;(1分) 分液漏斗(1分)
②(2分)
③BC(2分,一个一分)
④A(1分)
(2) ①吸热 (1分) >(1分)
②正(1分) 流入(1分) 3(1分)
20.(11分)
(1)①品红溶液 (1分) 产生淡黄色浑浊 (1分)
2 Fe3++ SO2+2H2O=2Fe2++SO42-+4H+(2分)
②18 mol/L (2分) 52g(1分)
③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2分)
或Na2SO3+2H2SO4(浓)=2NaHSO4+H2O+SO2↑
节约能源、药品或易于控制反应的进行等(合理即给分) (1分)
(2)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同时防止倒吸 (1分)
高一化学试卷第 8 页(共6页)
相关文档
- 【政治】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21-04-13 15:03:5519页
-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2021-04-13 14:56:0418页
- 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4-13 14:39:5814页
- 【英语】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2021-04-13 14:28:3214页
- 【历史】甘肃省张掖市2018-2019学2021-04-13 14:23:3616页
-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2021-04-13 14:11:297页
- 2018-2019学年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2021-04-13 13:59:527页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2021-04-13 13:57:1912页
-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2021-04-13 13:56:1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