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 MB
- 2021-04-13 发布
中 国 古 代 史
复习
“
纬
”
线
通史融会贯通
第一部分
通史串讲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
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大题增分
素养提升
高考解读
03
02
高考
“
两大视角
”
解读
考什么
·
怎么考
——
析得清清楚楚
01
素养
“
通史融会
”
提升
是什么
·
为什么
——
学得明明白白
大题
“
针对题型
”
增分
差什么
·
补什么
——
练得扎扎实实
通史综合检测
04
01
考什么
·
怎么考
——
析得清清楚楚
高考
“
两大视角
”
解读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2
是什么
·
为什么
——
学得明明白白
素养
“
通史融会
”
提升
经济上
——
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
(
一
)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商业出现、物物交换
(
原始社会
)
→
货币;
“
商人
”
;商业由官府垄断
(
夏商周
)
→
自由商人;工商业城市兴起;重农抑商政策
(
春秋战国
)
→
统一度量衡、货币;
“
市
”
出现;丝绸之路;盐铁官营
(
秦汉
)
商业
麻纺、丝织、制陶
(
原始社会
)
→
青铜技术;手工业官府垄断
(
夏商周
)
→
丝织、冶铁等;家庭手工业出现;私营手工业兴起
(
春秋战国
)
→
青瓷出现;用煤冶铁
(
秦汉
)
手工业
金石并用、刀耕火种
(
原始社会
)
→
井田制、集体劳动
(
夏商周
)
→
铁农具、牛耕;都江堰水利工程;自耕农、佃农产生;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土地私有制确立
(
春秋战国
)
→
牛耕普及;土地兼并;田庄经济
(
秦汉
)
农业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
二
)
政治上
——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
天下共主
”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
夏商周
)
→
诸侯混战;局部统一
(
春秋战国
)
→
国家统一,疆域拓展;中西交往
(
秦汉
)
政局
对外
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
夏商周
)
→
礼崩乐坏;各国变法
(
春秋战国
)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
推恩令
”
、
“
刺史
”
、中外朝制度、察举制
(
秦汉
)
制度
政策
奴隶主贵族
VS
平民、奴隶
(
夏商周
)
→
农民、新兴地主阶级
VS
奴隶主贵族
(
春秋战国
)
→
农民阶级
VS
地主阶级
(
秦汉
)
阶级
矛盾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①“
汉承秦制
”
有利于两汉统治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专政
②
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
评价
①
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
②
汉初沿袭三公九卿制,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时,改为
“
中朝
”
和
“
外朝
”
,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权力,使三公无实权
③
承袭秦朝的监察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汉武帝将秦朝的御史台发展为刺史制度,全国分为
13
州,每州置刺史,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④
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秦朝虽有选官制,但很不完备,西汉建立一套
“
察举
”
和
“
征辟
”
的选官制度,东汉继续推行
⑤
承袭秦朝的上计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和控制;承袭秦的田租、徭 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⑥
在货币使用上,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继续使用圆形方孔钱
主要表现
两汉时期,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只在局部微小调整,史称
“
汉承秦制
”
含义
文化上
——
从
“
百家争鸣
”
到独尊儒术
(
三
)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甲骨文、金文;文化教育官府垄断
(
夏商周
)
→
《
诗经
》
、楚辞;帛画;竹木简;私学兴起
(
春秋战国
)
→
文字统一发展:篆、隶、楷、行、草;汉赋、乐府诗
(
秦汉
)
文艺
《
夏小正
》
;
“
殷历
”
(
夏商周
)
→
司南;
《
石氏星表
》
;算筹记数法
(
春秋战国
)
→
造纸术;
《
九章算术
》
;
《
黄帝内经
》
、
《
伤寒杂病论
》
;
《
氾胜之书
》
(
秦汉
)
科技
早期君权神授,
“
天下一家
”
,周礼等
(
夏商周
)
→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
春秋战国
)
→
思想专制: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佛教传入,道教兴起
(
秦汉
)
思想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①
先秦儒学宣扬的
“
礼
”“
仁
”“
仁政
”“
民本
”
为新儒学所继承
②
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联系
①
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具有
“
杂家
”
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
②
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
如皇权专制
)
,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③
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区别
03
差什么
·
补什么
——
练得扎扎实实
大题
“
针对题型
”
增分
强化信息获取、概括表达能力
——
要点要全
高考第
41
题
0
1
02
高考第
42
题
强化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
说理要透
秦汉实行郡县制;
秦朝统一文字;
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
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秦汉时期丝绸、造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汉朝出现
《
氾
胜之书
》
;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秦朝
“
焚书坑儒
”
,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秦汉帝国
(
公元前
221
~公元
220
年
)
罗马帝国
(
公元前
27
~公元
476
年
)
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
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
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
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
科鲁美拉写就名著
《
论农务
》
;
海外贸易发达;
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04
通史综合检测
(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
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