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6.23 KB
- 2021-04-13 发布
第
31
讲
PART 31
荒漠化的防治
——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基础自主梳理
│
考点互动探究
│
教师备用习题
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
1.
了解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
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和重点
3.
结合实例
,
提出荒漠化综合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基础自主梳理
1.
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
读景观图片
(
图
31-1),
完成下列问题
。
图
31-1
基础自主梳理
(1)
概念
:
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现象
,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
主要表现
: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
和
。
土地沙漠化
土地退化
石质荒漠化
土地退化
基础自主梳理
2.
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读西北地区图
(
图
31-2)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
图
31-3),
完成下列问题
。
图
31-2
西北地区图
图
31-3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
基础自主梳理
(1)
西北地区的范围
①
从地形区看
:
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A
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
包括
B
高原、
C
、
D
盆地和
E
盆地等。
②
从行政区划上看
:
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③
从气候上看
:
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昆仑
内蒙古
河西走廊
塔里木
准噶尔
400
(2)
自然特征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
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
基础自主梳理
西部
以
贺
兰
山
为
界
东部
海陆位置
距海
距海
地形
高大的
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辽阔坦荡的高原
气候
年降水量在
200 mm
以下
,
有的不足
50 mm,
属
和
区
年降水量在
200 mm
以上
,
属
区
草场载畜量
低
高
自然景观
大片的沙漠和戈壁
温带草原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灌溉农业、草原畜牧业
基础自主梳理
半干旱
远
干旱
极端干旱
较近
(
3)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表现
①
贫乏
,
河流欠发育
,
流水作用微弱
,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
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
稀少
,
土壤发育差
,
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③
日数多
,
且集中在
干旱的季节
,
有利于风沙活动。
基础自主梳理
地表水
大风
冬春
植被
基础自主梳理
3.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示意图
(
图
31-4),
完成下列问题
。
图
31-4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
因素
冬春
(
1)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①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②
人类活动不当
,
对
、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在
A
、
B
、
C
、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几个方面。
基础自主梳理
人口激增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核心突破
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考点互动探究
1
.
自然原因
自然
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图
31-5
考点互动探究
2.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
,
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破坏行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
,
生活燃料短缺
;
乱挖药材、发菜等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
放牧牲畜数量过多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尤其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肥力逐年下降
,
废弃耕地变沙地
考点互动探究
破坏行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水资源
利用不当
迫于人口压力
,
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
,
植被退化
,
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耕作技术落后
,
灌溉措施不当
,
干旱地区蒸发旺盛
土壤次生盐渍化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1
.[
撒
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
,
计划总长度为
7100
千米
,
宽
15
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
,
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
,
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
命题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图
31-6
撒哈拉沙漠南缘绿化带规划
示意图
考点互动探究
(1)
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
?
1.(1)
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
[
解析
]
第
(1)
题
,
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
,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是热带沙漠气候
;
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考点互动探究
(
2)
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
(
2)
地处热带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交替影响
,
终年高温
,
蒸发量大
,
降水稀少
,
不利于植被生长
;
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
,
在东北信风驱动下
,
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
,
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
解析
]
第
(2)
题
, “
绿色长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
其北面地处热带、副热带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交替影响
,
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
,
终年高温
,
蒸发量大
,
降水稀少
,
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
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
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
扩大了荒漠影响的范围
。
考点互动探究
(
3)
从气候的角度
,
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
,
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
(
3)
原因
:
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
,
这里旱季干旱
,
土壤水分含量低
,
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
,
且旱季落叶
,
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
:
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
,
且旱季不落叶
,
以利于密集种植
,
有效抵御风沙。
[
解析
]
第
(3)
题
,
绿化带所处的位置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
,
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
,
旱季干旱
,
土壤水分含量低
,
本地原有的树种无法密集生长
,
旱季时树木落叶
,
不能遏制荒漠化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
,
应选用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可密集种植的树种
,
来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核心突破
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
考点互动探究
1.
防治内容
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
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
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
防治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
治山、治水、治碱
(
盐碱
)
、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
考点互动探究
3.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
推广节水农业
,
避免土壤的盐渍化
牧区
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
,
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
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互动探究
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
利用生物
措施和工
程措施构
筑
防护体系
生物
措施
干旱地区
的
绿洲
绿洲
外围的
沙漠
边缘
地带
封沙育林
绿洲
前沿
地带
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绿洲内部
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
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工程
措施
缺乏水源
的
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
,
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考点互动探究
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
调节农、
林、牧用
地之间的
关系
现有林地
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
,
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
荒地与绿洲
之间的灌草
地带
不能盲目开垦
,
主要用于种树种草
,
发展林业与牧业
已经造成荒
漠化的地方
应退耕还林
,
退耕还牧
考点互动探究
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
采取
综合措施
,
多
途径
解决
农牧区
的
能源
问题
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的途径
:
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控制人
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
提高人口素质
,
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
2019
·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四模
]
图
31-7
为河南省南阳市某地石漠化景观图
,
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
岩石大面积裸露
,
土地生产力衰退。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
,
当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
,
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
,
人畜饮水困难。读图
,
回答
(1)~(2)
题
。
命题探究
图
31-7
考点互动探究
(
1)
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是
(
)
①
土质疏松
②
土壤贫瘠
③
过度垦殖
④
乱砍滥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D
[
解析
]
第
(1)
题
,
该地区位于河南
,
石漠化加剧
,
岩石大量裸露
,
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乱砍滥伐
,
破坏了地表植被
,③④
对。 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的特征
,①
错。土壤贫瘠不是岩石裸露的原因
,②
错。选
D
。
考点互动探究
(
2)
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合理的
是
(
)
①
封山育林、建设草地
②
修建梯田和灌溉
设施
③
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④
发展规模化小麦种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A
[
解析
]
第
(2)
题
,
该地水土流失严重
,
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封山育林、建设草地
,①
正确。实施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措施
,
降低流速
,
沉积泥沙
,
减少水土流失
,②
正确。跨流域调水不能减轻水土流失
,③
错。发展小麦种植会加重水土流失
,④
错。
教师备用习题
[
2019
·
四川雅安中学上学期第
6
次周考
]
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
(
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
,
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
)
为主的区域
,
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
(
其含量与土壤肥力正相关
)
、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
,
完成
1~3
题
。
图
B28-1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31-1
图
B31-2
教师备用习题
1
.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A.
东北平原
B.
江南丘陵
C.
青藏高原
D.
河西走廊
[
解析
] 1.B
第
1
题
,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
(
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
,
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
)
为主的区域”
,
在我国只有南方为红壤
,
故
B
正确
。
[
解析
]
2.D
第
2
题
,
读图可知
,
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
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
,
人口密度大
,
人地矛盾尖锐
,
过度农业活动是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
教师备用习题
2.
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变异
B.
地表形态变化
C.
土壤肥力变化
D.
过度农业活动
[
解析
]
3.D
第
3
题
,
读图可知
,
随着植物群落演替
(
由常绿阔叶林向牛肝地演替
),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
,
土壤含水率下降
,B
、
C
错误
;
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的降低
,
将使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
正确
;
该地区植物群落的演替导致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下降
,
将使土壤侵蚀加剧
,
土壤厚度变小
,A
错误。故选
D
。
教师备用习题
3.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
,
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
A.
土壤厚度增大
B.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
土壤肥力提高
D.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教师备用习题
[
2019
·
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三模
]
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
,
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宜
,
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
,
山坡披草褂
,
山腰系田带
,
山下覆地膜
,
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图
B31-3
为该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
4~6
题
。
图
B31-3
[
解析
] 4.D
5.C
第
4
题
,
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
,
该地区在山顶、山坡、山腰、山下、沟底等不同地形部位因地制宜
,
因此此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
D
。第
5
题
,
黄土高原地处季风气候区
,
因此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雨水。故选
C
。
教师备用习题
4.
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源
D.
地形
5.
图示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
来自
(
)
A.
地下水
B.
雾气
C.
雨水
D.
湖泊
水
[
解析
]
6.A
第
5
题
,
黄土高原地处季风气候区
,
因此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雨水。故选
C
。第
6
题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因此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
A
。
教师备用习题
6
.
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
是
(
)
A.
水土流失
B.
草地退化
C.
土壤盐渍化
D.
森林减少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2-26 20:31:1127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2-26 20:19:25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