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 MB
- 2021-04-13 发布
专题9 人口与地理环境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题型
解读考纲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
1.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和类型
2.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相互关系
3.根据资料分析当今世界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
4.运用图表说明人口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
5.运用资料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3.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1.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2.认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
3.结合人口问题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解决不同人口问题的对策
4.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剖析】
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增长
模式
特征
利
弊
原始型(高高低模式)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
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传统型(高低高模式)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
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
【特别提醒】
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2.5%)
高(>1.5%)
低(<1.0%)
传统型
高(>2.0%)
低(<1.0%)
高(>1.0%)
现代型
低(<2.0%)
低(<1.0%)
低(<1.0%)
2. 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很快
人口增长缓慢,
老龄化严重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影响
加大对资源、环境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对策及今后变化趋势
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在增加
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的政策,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我国的人口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产力水平提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已属现代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较低,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年增加人口总数仍较多,与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不同的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仍存在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但我国属“未富先老”,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有很大的区别,故今后应加强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贫困人口较多等,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
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 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用;推动迁入地的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对迁出
积极
缓解了人地矛盾,改善了环境,增加了收入;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地区
消极
人才流失
其他效应
改变人口和人种的分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和人种基因交流
【拓展提升】
我国民工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
以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题型示例】
题型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例1、(2016•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D
【举一反三】(2015·福建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答案 1.D 2.B
【变式探究】
(2014·江苏地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 1.B 2.C
故A错;生育政策不变,则出生人口数量会持续下降,但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规模就不会下降,故B错;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开始有小幅上涨,且在2022年后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少,这说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持续上升,故D错;而放开单独二孩与生育政策不变情况相比,出生人口数有所增加,故可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所以C正确。
【举一反三】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题型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例2、 【2017江苏地理卷】 图7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1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答案】13.A 14.B
【解析】
【举一反三】【2017江苏地理卷】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答案】1.D2.C
【解析】
【变式探究】(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3.D 4.C
【举一反三】 (2015·北京文综,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1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高,故A错误;重庆市的人口迁出比例并不高,故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C项正确。
答案 C
【变式探究】(2015·广东文综,5)下图为2005年~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答案 B
【举一反三】(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答案 3.A 4.C
【能力突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例1、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答案 (1)B (2)B
【规律方法】
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横坐标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该图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在判读人口金字塔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形状,是年轻型、成年型还是老年型,其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2)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代表的人口组成状况,如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等。
(3)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人口增长所属模式,性别比例,产生原因、影响及对策。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3)该国可能是 ( )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答案 (1)D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