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00 KB
- 2021-04-13 发布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B.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C.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
D.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选项A错误;
B.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选项B错误;
C.体积很小的物体也不一定就能够看成质点,比如原子的体积很小,但是在研究原子的运动时原子是不能看成质点的,地球的体积很大,在研究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过程中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是可以忽略的,能看成质点,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故C错误;
D.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选项D正确.
2.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离O点的距离为20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A. 65m,25m B. 65m,-25m
C. 25m,25m D. 25m,-25m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上升20m,由下降45m到达O点下方的B点,路程s=20+45m=65m.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为25m,方向竖直向下,所以位移x=-25m.
A.65m,25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65m,-25m,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25m,25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25m,-25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 物体的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选项A错误;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时,选项B错误;
C.物体的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不一定减小,例如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加速度增加,速度也减小,选项C错误;
D.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则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越大,选项D正确.
4.下列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C.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D. 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两个物体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选项A错误;
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它对水平面的压力,不能说“重力”就是“压力”,选项B错误;
C.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选项C错误;
D.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选项D正确.
5.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
A. 有弹力作用的物体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B.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压力成正比
C.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D.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弹力作用的物体之间还必须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且接触面不光滑才会产生摩擦力,选项A错误;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选项B错误;
C.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例如随水平加速运动的传送带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选项C正确;
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相同大小的作用力F,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B. 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C. 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 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均在滑动,故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由于甲乙丙三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分别为:
则
根据f=μFN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
A.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7.下列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哪个是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处于静止状态的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A错误;
B.水平力F把铁块紧压在竖直墙上静止的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即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摩擦力作用,B错误;
C.小球放在水平面上,受水平面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重力作用,倾斜的接触面虽然接触,但不存在弹力,故C正确;
D.物体A和B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都处于静止状态时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错误.
8.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 vt B. C. 2vt 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整个过程中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所以总的位移为
.
A. vt,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 2vt,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不能确定,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9.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米,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 m/s2,该路段的限速60 km/h.则该车是否超速.
A. 超速 B. 不超速 C. 刚好是60 km/h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代入数据解得:,可知该车超速,故A正确,BCD错误.
10.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 是 ( )
A. 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B. 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6m
C. 0~1 s内的加速度小于2~4 s内的加速度
D. 0~2 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0~1s内的平均速速度:,故A错误;0~2s内的位移大小为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梯形面积大小为:,故B错误;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则知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故C错误;0-2s内物体先匀加速,后匀速,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1.关于重力和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 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 用一根细线将物体悬挂而处于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细线所在的线上
D.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等效作用点,可以不在物体上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选项A正确;
B.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选项B错误;
C.用一根细线将物体悬挂而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细线所在的线上,选项C正确;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等效作用点,可以不在物体上,选项D正确.
12.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5N和8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下列数值中的( )
A. 2N B. 8N C. 13N D. 15N
【答案】BC
【解析】
【详解】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N和8N,知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大于等于3N,小于等于13N.8N、13N在合力范围之内,2N、15N不在合力范围之内.
A. 2N,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8N,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13N,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15N,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3.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D
【解析】
【分析】
x-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
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D。
14.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 )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C.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
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
【答案】BD
【解析】
根据得,,高度比为,所以落地的速度比为,故A错误,B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与重力无关,故加速度之比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15.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5t+t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是5m/s B. 加速度是1m/s
C. 速度是15m/s时,运动的时间是10s D. 速度是15m/s时,运动的位移是50m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根据得,物体的初速度为v0=5m/s,加速度a=2m/s2;选项A正确,B错误;
C.速度是15m/s时,运动的时间是
选项C错误;
D.速度是15m/s时,运动的位移是
选项D正确.
三、填空题
16.某同学用下图甲中的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他每两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分别为计数点,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04s,测得AB=7.65cm,BC=9.17cm,则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m/s,测得自由落体加速度g=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1 (2). 9.5
【解析】
【详解】[1].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7.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上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只需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
D、实验中两个细绳OB、OC之间的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 (1). B (2). F’ (3). B
【解析】
【详解】(1)[1].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以保证等效性,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O点的位置以及力的方向,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C、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两个细绳OB、OC之间的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 ,适当即可,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2)[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3)[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
18.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cm
【答案】 (1). 10 (2). 2
【解析】
【详解】(1)[1].由图可知,弹簧的原长为10cm;
(2)[2].根据胡克定律,结合图像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9.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10N、F2=10N进行合成,若两个力的夹角为90o,合力大小为________N;若两个力的夹角为120o,合力大小为________N.
【答案】 (1). (2). 10
【解析】
【详解】[1].若两个力的夹角为90o,合力大小为
;
[2].若两个力的夹角为120o,合力大小为
.
20.将一个物体以10 m/s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自由落体加速度g=10 m/s2,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_m,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________s
【答案】 (1). 5 (2). 1
【解析】
【详解】[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四、计算题
21.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在水平地面上,用原长为8cm的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其刚开始运动时,弹簧的长度为11cm,当弹簧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长度为10.5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g=10N/kg.求: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3)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6N;(2)5N;(3)0.25
【解析】
【详解】(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就等于物体刚开始滑动时的弹簧拉力大小,由胡克定律可求得:
F1=200×0.03N=6N
因此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6N.
(2)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2.5cm.则弹簧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以滑动摩擦力
f=k△x=200×0.025=5N
(3)当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2.5cm.则弹簧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以动摩擦因数为
22.如图所示,用细绳悬挂一个匀质小球靠在光滑的竖直墙上.已知球的质量m=2kg,重力加速度g=10N/kg,绳与竖直墙的夹角θ=30o,求:
(1)绳的拉力大小;
(2)球与墙之间的弹力大小.
【答案】(1);(2)
【解析】
【详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G、绳子的拉力F2以及墙壁的支持力F1,如图所示:
(1)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根据平衡条件得:
F2cos30°=mg
解得:
(2)墙对球的支持力
23.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求:
(1)汽车启动后,追上自行车需要多长时间;
(2)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案】(1)4s;(2)6m
【解析】
详解】(1)设t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则有:
解得
t=4s
(2)由题意可知,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
at=v
即
3t=6
解得:
t=2s
最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