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3.00 KB
- 2021-04-12 发布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燃烧木炭取暖
B. C与CO2共热
C. 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答案】A
【解析】分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判断。
详解:A. 燃烧木炭取暖一定是放热反应,A正确;
B. C与CO2共热生成CO是吸热反应,B错误;
C. 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是吸热反应,C错误;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A。
2.下列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热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 若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H2→H+H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
D. 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H2→H+H的变化断裂了H﹣H共价键,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C正确;
D、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的条件无关,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燃烧反应,故D错误;
3.一定条件下,反应 3A(g)+3B(g)⇌ c(g)+D(g) ΔH<0 达到平衡,欲提高B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高温度 B. 增大 B 的浓度
C. 增大压强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不符合题意;
B. 增大B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且B的转化率增大,符合题意;
D. 催化剂不会影响平衡移动,对转化率无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1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相对快慢
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A不正确;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1是指某物质平均每秒的浓度变化量为0.8 mol·L-1,B不正确;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相对快慢,可以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反应快慢,也可以比较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反应的快慢,C正确;
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不一定越明显,有很多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D不正确。
故选C。
5.已知N2O4(无色)2NO2(红棕色) 现有如右图所示的三个烧瓶,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I)中加入无水CaO,在(III)中加入NH4Cl晶体,(
II)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发现(I)中红棕色变深,(III)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CaO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 该反应的ΔH>0
C. 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 烧瓶(III)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答案】B
【解析】分析:三个烧瓶中都存在如下平衡: N2O42NO2;(1)中红棕色变深,平衡右移,所以CaO溶于水放热;(3)中变浅,平衡左移,说明NH4Cl溶于水时吸热。
详解:A、(1)中红棕色变深,说明N2O42NO2平衡右移,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aO溶于水放热,所以A选项是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ΔH>0,故B正确;
C、(3)中变浅, N2O42NO2平衡左移,说明NH4Cl溶于水时吸热,故C错误;
D、N2O42NO2平衡左移,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压强减小,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6.已知
H-H
Cl-Cl
H-Cl
键能(kJ/mol)
436
243
431
对于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436kJ/mol是指断开1 molH2中的H-H键需要放出436kJ的能量
B. 431kJ/mol是指生成2 mol HCl中的H- Cl键需要放出431kJ的能量
C. 由键能数据分析,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 2mol HCl(g)的能量比lmolH2(g)和lmolCl2(g)的总能量低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断键吸热、形成新化学键放热以及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解答。
详解:A. 436kJ/mol是指断开1 molH2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A错误;
B. 431kJ/mol是指生成1 mol 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kJ的能量,B错误;
C. 反应热ΔH
=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436+243-2×431)kJ/mol=-183kJ/mol,因此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错误;
D. 反应是放热反应,则2mol HCl(g)的能量比lmolH2(g)和lmolCl2(g)的总能量低,D正确,答案选D。
7.能说明在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3H2(g)+N2(g) ⇌ 2NH3(g) 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 c(H2):c(N2):c(NH3)=3:1:2 B.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 氢气消耗的速率是氮气消耗速率的3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详解】A项、平衡时各物质物质的量取决于起始配料比以及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
B项、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平衡前后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项、该反应是一个体积体积减小的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平衡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反应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项、氢气消耗的速率和氮气消耗速率均为正反应速率,氢气消耗的速率是氮气消耗速率的3倍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8.工业上制硫酸的一步重要的反应是SO2在400-500℃下催化氧化反应: 2SO2+O22SO3,该反应是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 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C. 增加O2的浓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D. 当SO2和SO3的浓度相等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分析;
B、根据反应是可逆反应解答;
C、根据增大氧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判断;
D、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
详解:A、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因此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A正确;
B、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B正确;
C、增加O2的浓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C正确;
D、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因此当SO2和SO3的浓度相等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D错误,答案选D。
9.aA(g)+bB(g)cC(g)+dD(g) ΔH=Q,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是( )
A. a+b>c+d T1>T2 Q>0 B. a+b>c+d T10 D. a+b>c+d T1>T2 Q<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左图可知T1<T2 ,升高温度生成物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Q<0;由右图可知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故选B。
1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A(g)+yB(g) ⇌ 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次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 mol▪L-1,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x+yz,B的转化率减小,C的体积分数下降。
综上所述,D正确,本题选D。
11.下图是合成氨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状态Ⅰ和状态Ⅱ时,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
B. 状态Ⅰ变化为状态Ⅱ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C. t1时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同一种反应物在状态I和状态II时,浓度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状态Ⅰ和状态Ⅱ时,V正=V逆,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故不选A;
B. 状态Ⅰ变化瞬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到达平衡状态Ⅱ,所以化学平衡移动了,故不选B;
C. t1时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图像可知,正速率瞬间增大,逆反应速率瞬间没变,所以应该是增大了反应物浓度,温度没变,平衡常数不变,故选C;
D. 状态Ⅰ变化瞬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到达平衡状态Ⅱ,由于平衡移动了,所以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发生了变化,故不选D;
正确答案:C。
12.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v正(O2)=v逆(O2)必成立
B. 关系式5v正(O2)=4v正(NO)总成立
C. 用上述四种物质NH3、O2、NO、H2O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的数值中,v正(H2O)最小
D. 若投入4 mol NH3和5 mol O2,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必能生成4 mol NO
【答案】A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所以A正确,B不正确。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水的反应速率是最大的,C不正确。可逆反应的转化率不可能是100%的,D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13.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A、B一定都是气体
C. D一定不是气体 D. C可能是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象可知,降低温度后,v正′>v逆′,平衡右移,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增大压强后,v正″、v逆″均立即增大且v正″>v逆″,平衡右移,故此反应为有气体参加和生成反应,且正反应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若A和B均为气体,则D一定不是气体,C一定是气体;若A或B任何一种不是气体,若使平衡右移,则需C和D均不是气体,则无法满足加压时v逆″也立即增大的情况,故不成立。即A和B均为气体,C一定为气体,D一定不是气体,故B、C正确,D错误。故选:D。
14.已知气相直接水合法制取乙醇的反应为H2O(g)+C2H4(g)CH3CH2OH(g)。在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当n(H2O):n(C2H4)=1:1时,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点平衡常数:b>a
B. 压强大小顺序: P1>P2>P3
C. 当混合气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
D.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起始投料,可提高乙烯转化率
【答案】D
【解析】A.a、b点温度相同,则a、b两点平衡常数相等即b=a,故A错误;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乙烯的转化率增大,则压强大小顺序: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