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1.00 KB
- 2021-04-12 发布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实验班政治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中医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医治未病,讲究阴阳二气之谓和、五行生克、综合施治。西医则不同,医生注重科学分析病情,以人体解剖为基础,从器官到组织,再到细胞、染色体、基因等。由此可见(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的差异使中西方医学无法融通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面漫画《妈妈刷屏我也刷屏!》体现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才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宜居的城市。这表明( )
A.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会相互促进
B.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根本决定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D.个人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4、“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了美丽,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在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这主要体现了优秀文化能( )
A.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工作之余,我们可以去图书馆聆听一堂名人讲座,也可以去影剧院欣赏一场文艺表演,还可以去博物馆寻觅一段尘封往事……人们正以各种方式感受着越来越浓厚的社会文化气息。这说明( )
①人们的行为在文化的熏陶中发生着改变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选择丰富多样
③人类的活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④人们可以通过文化活动感受文化的韵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下图中我国的甲骨文(十二属相)告诉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7.2018年11月6日,国内最长的地铁海底隧道——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顺利贯通。为控制风险,施工单位精心组织、创新科技、艰苦鏖战,突破了海底隧道海域段最难断裂带,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诗经·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寝床弄璋,寝地弄瓦”这种“重男轻女”意识本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完全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
B.2019年2月27~28日,第二次“金特会”在越南举行
C.2019年2月4日,央视春晚首次进行4K超高清直播
D.2019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施行
10.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这是因为( )
①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决定政治、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这是因为( )
①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决定政治、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深情回忆起他上初中一年级时学习穆青撰写的焦裕禄文章的感受:“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后来担任总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由此可见( )
①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②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
④文化影响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精心打造了“重走赶考路”党员教育路线,通过瞻仰圣地来净化心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①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②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古琴被列入“非遗”,是基于( )
A.保护古琴→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
B.保护古琴→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研究中国文明演进→传承民族文化
C.保护古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繁荣世界文化
D.保护古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标志→民族文化交流
16.2018年2月,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夫妇访问上海期间,倒举起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福”字向大家展示。有英媒嘲讽道:“你们福字拿倒了!”孰不知中文“倒”和“到”是谐音,将“福”字倒贴,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事件表明(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②应尊重文化多样性,消除文化隔阂和文化差异
③人们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④应加强交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指出:“传统节日的发展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不是回到过去。”这启示我们( )
①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时代精神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稳定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稳定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材料告诉我们( )
①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②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③加强挖掘和阐发,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22.媒介是承载精神产品的容器,现代社会媒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首份3D报纸在湖北十堰问世,可短短4个月后,这份报纸就不见踪影,这意味着市场价值是最终决定创新能否成功的最根本标准。这说明( )
①没有继承的文化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
②文化创新必须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③新传媒取代旧传媒需要一个曲折过程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中国国画以意境见长,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受西方油画的影响更大于受印度绘画的影响。但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地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④文化要以创新为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漫画《牛头对上了马嘴》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文化需求
②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
③文化创作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文化创作要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5分)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提起余光中的《乡愁》,相信很多人能读出诗句中的那份忧伤与哀愁。余光中的阅历丰富,涉猎广泛,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余光中不仅表达和抒写了对祖国的依恋,对民族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也使人们读懂了一个真正中国人所应具备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化特点的理解。
26.(13分)宽带网络技术平台是提升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网络传播速度,拓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使人们更为迅捷地接触到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激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7.(24分)材料一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作词者用“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描绘了传世青花瓷的古朴风采,加上演唱者唱腔柔情古朴,略带江南戏曲雏形,再混合复古音乐,构成佳作。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青花瓷》的创作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说明应如何促进传统文艺的发展。
(3)当代青少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享用者和传承者,请你就如何调动和鼓励青少年传承传统艺术建言献策。
材料二 网友甲: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借助科技。
网友乙:弘扬传统戏曲需要通过校园。
(4)站在文化发展角度,请你说明两位网友观点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D 2. A 3. D 4. B 5. D 6. B 7. D 8. D
9. C 10. B 11. B 12. A 13. B 14. D 15. C 16. B
17. D 18. C 19. C 20. B 21. C 22. C 23. A 24.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余光中阅历丰富,涉猎广泛,其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点。
(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透过这些作品,人们也读懂了一个真正中国人所应具备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透过余光中的作品,人们读出了那份忧伤和哀愁,也读懂了一个真正中国人所应具备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就体现了这一点。
26.
(1)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与传播中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充分发挥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7.
(1)古筝、牙板、琵琶、青花瓷、“素胚”“仕女”“汉隶”、江南戏曲等,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用现代技术演绎古典的爱情主题等,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4分)
(2)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艺。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中国传统文艺要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6分)
(3)①推动传统文艺进课堂,加强传统文艺的教育。②开发文艺游戏,激发青少年学习传统文艺的热情。(言之有理即可) (4分)
(4)两个网友的观点分别强调了科技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确实需要借助最新的科技成果。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校园可以发挥教育在弘扬传统戏曲方面的重大作用,促进传统戏曲的发展。(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