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0 KB
- 2021-04-12 发布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课前自主预习
1.认识分子动理论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 进入 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
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温度 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的热运动: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 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 小 ,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 较大 ,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 很大 ,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知识要点基础练
5
知识点1 认识分子动理论
1.煮茶叶蛋时,蛋壳能较快染上茶色,而把鸡蛋放入凉茶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 温度 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 。
2.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
3.下列现象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A.灰尘四起 B.花香满园
C.雪花飘飘 D.黄沙扑面
4.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D)
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
知识点2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5.下列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则有关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综合能力提升练
6.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5
7.交警在检查酒驾时,首先通过嗅觉感知被检查者是否饮酒,交警能闻到酒精味是因为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然后通过酒精检测仪定量检测。
8.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9.随着校园环境的改造升级,塑胶跑道逐步铺进了校园,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由于 扩散 现象会散发出较浓的气味。
10.如图所示,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即使在铅块下面挂了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选填“引力”或“斥力”)。
11.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引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蒸发(或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12.雨后,小华在公园散步,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 引力 。
1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14.某日,一群蜜蜂飞入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不同的是 (A)
5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将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天箱子内充满樟脑味
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过一会整杯水变甜
15.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右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左瓶中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16.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时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d: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5
(1)图a和图 c 所示的实验形成的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2)图b和图 d 所示的实验形成的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间存在引力 。
17.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在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先生做的。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在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很快。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液体分子撞击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做布朗运动的是 小颗粒 (选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 液体 分子的运动(选填“液体”或“固体”);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写出两种方法即可): 提高水的温度 、 将花粉变得更小一些 。
5
相关文档
-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2021-04-12 14:46:139页
- 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2021-04-12 13:04:573页
-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2 分2021-04-12 12:57:287页
- 2020高中物理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2021-04-12 11:00:193页
- 高二物理 气体分子动理论 典型例题2021-04-12 11:00:014页
- 高考物理总复习鸭33时分子动理论内2021-04-12 10:46:015页
- 【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分子动理论2021-02-27 09:05:186页
- 高中物理 第1章 分子动理论 第1节 2021-02-26 22:33:3114页
-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第高考冲关第练分2021-02-26 22:29:446页
- 【物理】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2021-02-26 22:28:05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