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50 KB
- 2021-04-12 发布
第五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纲传真] (教师用书独具)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
[基础知识填充]
1.直接证明
内容
综合法
分析法
定义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思维
过程
由因导果
执果索因
框图
表示
→
→…→
→→…→
书写
格式
因为…,所以…或由…,得…
要证…,只需证…,即证…
2. 间接证明
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基本能力自测]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综合法的思维过程是由因导果,逐步寻找已知的必要条件.(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3)用反证法证明时,推出的矛盾不能与假设矛盾.( )
(4)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答案] (1)√ (2)× (3)× (4)√
2.要证a2+b2-1-a2b2≤0 ,只要证明( )
A.2ab-1-a2b2≤0
B.a2+b2-1-≤0
C.-1-a2b2≤0
D.(a2-1)(b2-1)≥0
D [a2+b2-1-a2b2≤0⇔(a2-1)(b2-1)≥0.]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为实数,则方程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A.方程x2+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2+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2+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2+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A [“方程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反面是“方程x2+ax+b=0没有实根”,故选A.]
4.已知a,b,x均为正数,且a>b,则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 [∵-=>0,∴>.]
5.(教材改编)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__三角形. 【导学号:79170218】
等边 [由题意2B=A+C,
又A+B+C=π,∴B=,又b2=ac,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a2+c2-ac,
∴a2+c2-2ac=0,即(a-c)2=0,∴a=c,
∴A=C,∴A=B=C=,
∴△ABC为等边三角形.]
(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
综合法
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f(x),如果同时满足:
①对任意的x∈[0,1],总有f(x)≥0;
②f(1)=1;
③若x1≥0,x2≥0,x1+x2≤1,都有f(x1+x2)≥f(x1)+f(x2)成立,则称函数f(x)为理想函数.
(1)若函数f(x)为理想函数,证明:f(0)=0;
(2)试判断函数f(x)=2x(x∈[0,1]),f(x)=x2(x∈[0,1]),f(x)=(x∈[0,1])是否是理想函数.
【导学号:79170219】
[解] (1)证明:取x1=x2=0,则x1+x2=0≤1,∴f(0+0)≥f(0)+f(0),∴f(0)≤0. 2分
又对任意的x∈[0,1],总有f(x)≥0,∴f(0)≥0.于是f(0)=0. 5分
(2)对于f(x)=2x,x∈[0,1],f(1)=2不满足新定义中的条件②,∴f(x)=2x(x∈[0,1])不是理想函数. 7分
对于f(x)=x2,x∈[0,1],显然f(x)≥0,且f(1)=1.对任意的x1,x2∈[0,1],x1+x2≤1,
f(x1+x2)-f(x1)-f(x2)=(x1+x2)2-x-x=2x1x2≥0,即f(x1)+f(x2)≤f(x1+x2).
∴f(x)=x2(x∈[0,1])是理想函数. 9分
对于f(x)=,x∈[0,1],显然满足条件①②.对任意的x1,x2∈[0,1],x1+x
2≤1,
有[f(x1+x2)]2-[f(x1)+f(x2)]2=(x1+x2)-(x1+2+x2)=-2≤0,即[f(x1+x2)]2≤[f(x1)+f(x2)]2,
∴f(x1+x2)≤f(x1)+f(x2),不满足条件③.
∴f(x)=(x∈[0,1])不是理想函数. 11分
综上,f(x)=x2(x∈[0,1])是理想函数,f(x)=2x(x∈[0,1])与f(x)=(x∈[0,1])不是理想函数. 12分
[规律方法] 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常与分析法结合使用,用分析法探路,综合法书写,但要注意有关定理、性质、结论题设条件的正确运用.
[变式训练1] 已知函数f(x)=ln(1+x),g(x)=a+bx-x2+x3,函数y=f(x)与函数y=g(x)的图象在交点(0,0)处有公共切线.
(1)求a,b的值;
(2)证明:f(x)≤g(x).
[解] (1)f′(x)=,g′(x)=b-x+x2, 2分
由题意得
解得a=0,b=1. 5分
(2)证明:令h(x)=f(x)-g(x)
=ln(x+1)-x3+x2-x(x>-1).
h′(x)=-x2+x-1=. 8分
所以h(x)在(-1,0)上为增函数,在(0,+∞)上为减函数.
h(x)max=h(0)=0,h(x)≤h(0)=0,即f(x)≤g(x). 12分
分析法
已知a>0,求证:-≥a+-2.
[证明] 要证-≥a+-2,
只需要证+2≥a++. 2分
因为a>0,故只需要证2≥2,
即a2++4+4≥a2+2++2+2, 8分
从而只需要证2≥,
只需要证4≥2,
即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12分
[规律方法] 1.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用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常考虑用分析法.
2.分析法的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逐步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或本身已经成立的定理、性质或已经证明成立的结论等,通常采用“欲证—只需证—已知”的格式,在表达中要注意叙述形式的规范性.
[变式训练2]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求证:+=. 【导学号:79170220】
[证明] 要证+=,
即证+=3,也就是+=1, 3分
只需证c(b+c)+a(a+b)=(a+b)(b+c),
需证c2+a2=ac+b2, 5分
又△ABC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
故B=60°,
由余弦定理,得
b2=c2+a2-2accos 60°, 10分
即b2=c2+a2-ac,故c2+a2=ac+b2成立.
于是原等式成立. 12分
反证法
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推导{an}的前n项和公式;
(2)设q≠1,证明数列{an+1}不是等比数列.
[解] (1)设{an}的前n项和为Sn,
当q=1时,Sn=a1+a1+…+a1=na1;
当q≠1时,Sn=a1+a1q+a1q2+…+a1qn-1, ①
qSn=a1q+a1q2+…+a1qn, ②
①-②得,(1-q)Sn=a1-a1qn,
∴Sn=,∴Sn= 5分
(2)证明:假设{an+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N*,
(ak+1+1)2=(ak+1)(ak+2+1),
a+2ak+1+1=akak+2+ak+ak+2+1,
aq2k+2a1qk=a1qk-1·a1qk+1+a1qk-1+a1qk+1. 8分
∵a1≠0,∴2qk=qk-1+qk+1.
∵q≠0,∴q2-2q+1=0,
∴q=1,这与已知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an+1}不是等比数列. 12分
[规律方法] 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1)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否定结论)
(2)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矛盾)
(3)立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原命题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原命题成立.(命题成立)
[变式训练3] 已知a≥-1,求证三个方程:x2+4ax-4a+3=0,x2+(a-1)x+
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证明] 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则
⇒ 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