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00 KB
- 2021-04-12 发布
第六单元易混易错+高考体验
对应学生用书 P63
[易混易错]
1.(2018·天津耀华中学第三次月考)孙中山曾这样打过一个比喻,大意是中国
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
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
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这里“最新的火轮车”
是指(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责任内阁制 D.开明专制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在实践中都比民主共和
制要早,且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最新的火轮车”应是民
主共和制,据此可排除 B、C 两项,选择 A 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反对专制制度的,故可排除 D 项。
2.(2018·河北武邑中学第二次月考)“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
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
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C.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D.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答案 B
解析 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
国民党,并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由题干中“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皆
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可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中国人民,对
象为帝国主义,故选 B 项。革命的领导权没有变化,排除 A 项;材料不能反映革
命进程发生变化,排除 C 项;材料不能反映革命道路发生变化,排除 D 项。
3.(2018·吉林延边二中期中)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
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
‘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
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
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赶走北京皇帝”可以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即要推
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这是民族主义的体现;从“我们都要当官”可以说明对政
治革命的目标(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认识不足,反映出对民权主义的宣传比较
薄弱,故选 A 项。
4.(2018·西藏拉萨中学月考)由于西方国家被证明是冥顽不化的,孙中山和国
民党便转向俄国。西方宣称,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是世界范围内同一解放运动的
两个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
A.发动辛亥革命 B.破坏国共合作
C.领导北伐战争 D.提出三大政策
答案 D
解析 材料所讲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即与俄国合作,进
行国共合作,提出了三大政策,故 D 项正确,排除 B 项。辛亥革命的时间与材料
时间不符,排除 A 项;孙中山先生在 1925 年已经逝世,并未领导北伐战争,C 项
不符合史实,排除。
5.(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
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
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B.三大政策涵盖和发展了新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唯一途径
D.“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带有平均主义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
核心思想,三大政策缺一,都不能称其为三民主义,故 A 项正确;新三民主义和
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并非“涵盖”,B 项错误;C 项“唯一途
径”表述错误,排除;D 项是对民生主义的错误理解,也不符合材料,排除。
6.(2018·江苏宿迁期末)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你们独裁。’可爱的先
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
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毛泽东此文发表
时,中国( )
A.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B.革命根据地已成燎原之势
C.工农红军正在战略转移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答案 D
解析 材料“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反映了毛泽东人民
民主专政的思想,该思想提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故 D
项正确。
7.(2018·江苏高邮高二期中)1956 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
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正确道路”。材料中第二次结合时期的探索包括(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
C.正确区分两类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 C 项是毛泽东 1957 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的,与材料中“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相符,故 C 项正确。A、B 两项
出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 项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均与材料中“现在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符,故排除 A、B、D 三项。
8.(2018·江西赣州十四县联考)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
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
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种政治模式的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体制的权威制度保障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制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答案 B
解析 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建立中华民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此
后,中国落入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B 项不正确,符合题意。A 项正确,百日维新
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失败;
C、D 两项正确,较好地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论点。
9.(2018·贵州思南中学月考)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
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
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
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
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
A.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D.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讲述了两次成熟,将党和党的领导人的成熟分开,但无论怎样
都是在发展中找寻问题,立足中国根本,并不断总结,故选 A 项。两次会议都没
有涉及统一战线问题,B 项错误;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召
开的,C 项错误;近代革命道路不是在两次会议上确定的,D 项错误。
10.(2018·广东惠州高二期末)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评价中国一位伟人,“他
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
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位领
导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邓小平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国民革
命运动时期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故选 C 项。陈独秀主张
限制工农运动,故 A 项错误;李大钊没有提出这一论断,故 B 项错误;邓小平没
有提出这一论断,故 D 项错误。
[高考体验]
1.(2018·全国卷Ⅱ)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
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
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
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孙中山认为法、美革命实践“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
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即“组织之方法”。结合所学可知,俄国有团
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孙中山强调的便是学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
方式,故 C 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
也不会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排除 A、B 两项;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组
织方法,而非斗争目标,故排除 D 项。
2.(2018·海南高考)1945 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
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
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
市,A 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相一致,B 项正确;1937 年七七事变后(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与材料时间不符,C 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
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D 项错误。
3.(2018·天津高考)中国共产党分别于 1956、1969、1982、1992 年召开第八、
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 10 个
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四次会议是一一对应的,再结合所学来加强区分判断。
①项应该是 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当时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剥削阶级等被改造
为劳动者,阶级会提得较多,但不会是第一位,由于当时三大改造还未完成,革
命思想也会提得较多,故 A 项错误;②项应该是中共十二大,十二大提出把马克
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但当时距文革结束只有 6 年,革命会提及较多,现代化建设已经开始,经
济、发展是主旋律,会提及较多,故 B 项正确;③项应该是中共十四大,十四大
实际是落实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会提得多,阶级会提得
少,故 C 项错误;④项应该是中共九大,当时处于文革时期,阶级斗争思想占主
导,阶级、革命提得多,建设、发展提得少,故 D 项错误。
4.(2017·天津高考)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
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知,
此时应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符合这一背景,故选 D 项。《新民主主义论》
发表于抗战时期,《论联合政府》发表于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共七大上,《论人民民
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均在新中国成立前,排除 A、B、C 三项。
5.(2015·上海高考)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
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答案 A
解析 材料所述前者是革命派的观点,后者是维新派的观点,因此判断分别
出自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和维新派的《时务报》,只有 A 项符合题意,正确;B、
C、D 三项均排除。
6.(2014·全国卷Ⅱ)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
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
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
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洋军阀、地方军人,他们都
标榜“爱国”“爱民”“民权”等民主进步思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民主思想
已成为社会潮流,故选 C 项。材料仅涉及一些人宣传、认同民主思想,不能说明
各界思想“趋同”,排除 A 项;1926 年的中国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当时的蒋介
石是革命力量的代表而非“军阀”,排除 B 项;从材料信息可知,地方军阀并非
真心拥护三民主义,“三爱”“三权”不过是为了迎合社会潮流,与三民主义争
夺舆论阵地的哗众取宠的把戏而已,故 D 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7.(2014·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
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 C
解析 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 A 项错误;材料
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
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故 C 项正确;孙中山
并没有主张土地革命,故 D 项错误。
8.(2014·广东高考)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
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
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 C
解析 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
资产阶级仍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根据材料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
……”可知毛泽东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 C 项正确。A 项与毛泽东的意思
相反;社会主义改造会消灭资本主义,B 项与毛泽东意思相反;D 项与材料意图没
有关联,故均可排除。
9.(2017·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
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
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
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
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
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
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
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
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
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
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
答案 (1)背景: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
山三民主义有歧见。
(2)评析: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
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
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解析 第(1)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说明民族危机严重;材料“呼吁国
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
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反映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
有歧见。结合所学知识,可总结出中共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形成,以及中共提出广泛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第(2)问,对国民党而言,
材料中毛泽东指出“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
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共产党而言,毛泽东提出“其党纲是社会主
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进一步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
党党纲的异同,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扩大中共的政治影响;长远看,
材料中毛泽东提出“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
段”,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42021-04-12 16:48:37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72021-04-12 16:42:41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42021-04-12 11:15:051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32021-02-27 08:55:35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32021-02-26 22:31:00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392021-02-26 21:36:511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22021-02-26 21:11:08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22021-02-26 20:48:13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12021-02-26 20:38:03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522021-02-26 20:37:08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