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00 KB
- 2021-04-12 发布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
高一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9-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9陕西宝鸡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将于5月25日在陕西宝鸡陈仓区九龙山景区起跑!赛道贯穿九龙山、灵宝峡、大水川等景点,在青山绿水间同台竞技,一边观赏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一边感受独具魅力的西府风情,更加丰富了跑友的马拉松参赛体验,陕西汉中籍选手顾荣朝以2小时37分46秒的成绩获得冠军,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拉松比赛中,选手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B. 马拉松全程长度指的是位移
C. 可以计算男冠军的平均速度大小 D. 可以比较男冠军与其他选手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马拉松比赛中,若研究选手的运动轨迹,则选手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被忽略,所以选手可视为质点,A错误;
B.马拉松全程长度指的是理论上运动员运动的路程,B错误;
C.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与总时间比值,男冠军的总位移未知,所以平均速度无法计算,C错误;
D.所有运动员的总位移大小一定,男冠军用时最少,所以平均速度最大,D正确。
故选D。
2.如图,高速公路上区间限速标志标明限速速度为100km/h,该交通标示是指( )
A. 通过此处标识的瞬时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B. 通过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C. 通过测速路段的各个位置瞬时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D. 该标识只是个警示牌,可以不在意,随意驾驶
【答案】B
【解析】
【详解】区间限速标志是指在通过该区间段内两点间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能超过100km/h,所以该交通标志指的是通过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不能超过100km/h,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 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D.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小,加速度也一定越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的速度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C错误.
D.加速度和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小,加速度不一定越小,故D错误.
4.如图“50TFSI”为某品牌汽车的尾部标识,其中“50”称为G值,G值越大,加速越快。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0km/h(百公里加速)的平均加速度的10倍。某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2s,由此推算,该车的新尾标应该是( )
A. 10TFSI B. 35TFSI C. 45TFSI D. 161TFSI
【答案】C
【解析】
【详解】汽车的平均加速度
则G值为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李大妈买完菜后乘电梯上楼回家,其乘坐的电梯运行情况如图所示,可知
A. 李大妈家所在楼层离地高度约40m
B. 0~3s内电梯加速度大小为0.5m/s2
C. 0~17s内电梯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
D. 电梯加速运动的距离等于减速运动的距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李大妈家所在楼层离地高度约,选项A错误;
B.0~3s内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选项B正确;
C.0~17s内电梯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选项C错误;
D.因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由图像可知,电梯加速运动的距离小于减速运动的距离,选项D错误.
6.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汽车运动照片(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轿车车长为4.5m,则其加速度约为( )
A. 4m/s2 B. 3m/s2 C. 2m/s2 D. 1m/s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汽车长度占3个格,则每个格长度为,所以
根据可知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某一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第10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
B. 5s末与15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C. 内,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5m
D. 内,质点的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答案】B
【解析】
A、位移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则知在10s末时,质点的速度为零,故A错误;
B、在内斜率为正,在内斜率为负,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方向,故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
C、,故C错误.
D、在内,斜率一直增大,故速度越来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8.若一头熊掉进了深为19.56m陷阱里(可认为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时2s,请问这是只什么熊( )
A. 赤道附近的眼镜熊 B. 中国的大狗熊 C. 北美洲的黑熊 D. 北极的白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自由落体可知重力加速度
查阅资料可知上述计算结果与赤道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接近,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金台大道上,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有人横穿马路,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己知汽车速度在1s内减小了6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B. 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C. 汽车刹车后,在3s内滑行的距离是18m D. 汽车刹车后,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A正确;
B.全过程平均速度为
B错误;
C.汽车刹车减速至0,逆过程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刹车用时
所以汽车内滑行的距离与内滑行的距离相等
C错误;
D.末的速度为
D正确。
故选AD。
10.随着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快递分拣机器人、快递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将得到广泛应用;在某次试验飞行过程中,快递无人机从地面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竖直起飞,经过时间t突然失去动力,又经过时间t无人机落回地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作用,则在这一过程中
A. 匀加速起飞时加速度大小为a≈g
B. 失去动力时无人机速度大小为gt
C. 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 无人机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答案】CD
【解析】
【详解】AB.根据位移关系可知:
解得
a=g/3
则失去动力时无人机速度大小为gt/3,选项AB错误;
C.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选项C正确;
D.无人机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选项D正确;
故选CD.
11.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初始位置 B.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C.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D. 小球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1:3:5…,图中位移之比为2:3:4…,所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A错误;
B.小球下落过程中,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均为
则加速度为
B正确;
C.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C正确;
D.小球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D错误。
故选BC。
12.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牙膏,该牙膏的外壳是由铝薄皮做的,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 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受到手的作用力
C. 该牙膏皮被挤压后发生的形变为非弹性形变
D. 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二力平衡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牙膏盖上的条纹增大了牙膏盖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便于拧开牙膏盖,A正确;
B.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外壳发生形变,即受到牙膏外壳的作用力将牙膏挤出,B错误;
C.该牙膏皮被挤压后不再恢复原状,所以发生的形变为非弹性形变,C正确;
D.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互为相互作用力,不是二力平衡,D错误。
故选A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3.有一根竖直悬挂起来的长为4.2m的细杆AB,在杆的正下方离B端0.8m的地方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圆环C,若让杆自由下落,AB杆通过圆环所用的时间为______s。
【答案】0.6s
【解析】
【详解】[1]根据可知端到达圆环处用时
端到达圆环处用时
则杆通过圆环用时
14.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了探求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李强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 .其中甲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填“甲”或“乙”).
【答案】 (1). 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2). 66.7N/m (3). 甲
【解析】
【详解】[1] 由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F−x图象是直线,由图示图象可知,当拉力较大时,图象向上发生弯曲,这是由于弹簧已经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造成的
[2] 由图示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
,
[3] 由图示图象可知,乙弹簧的劲度系数:
,
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要求在同样力的作用下,形变量要更大.所以应选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甲.
15.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还受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力F作用在物体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为水平向______。
【答案】 (1). 40N (2). 右
【解析】
【详解】[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物体相对地面向左运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16.将一个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m,抛出后3s物体离抛出点的距离为_______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答案】 (1). 20m (2). 15m
【解析】
【详解】[1]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减速至0,逆过程可视为自由落体,所以用时
上抛最大高度为
[2]再经过,物体下落
则物体经过,离地高度为
17.某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电源频率为50Hz)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_V.
(2)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左”或“右”)
(3)纸带中间选取连续的几个点(A点至E点),测出它们到第一个点O点间的距离,由纸带上所给的数据可计算出实验时重锤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20 (2). 左 (3). 9.63
【解析】
【详解】(1)[1].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选用220V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
(2)[2].因为纸带速度越来越快,相等时间内的间隔越来越大,可知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
(3)[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知:,则加速度为:
;
三、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理、说明过程要简洁清晰,有数字计算的题要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最后结果的得零分。)
18.在汽车逐渐成为代步工具的今天,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一种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试求:
(1)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1) 34m;(2) 34m/s
【解析】
【详解】(1)第一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同理,第二次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2)二次遇到信号的距离间隔是
时间间隔是
故汽车的速度为
19.据统计,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2.8倍。一辆小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行驶时,司机低头看手机,相当于盲开,该车遇见紧急情况,紧急刹车的距离(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所行驶的距离)至少是,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
(1)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
(2)若该车以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前方处道路塌方,该司机因用手机微信抢红包后才发现危险,司机的反应时间为,刹车的加速度与(1)问中大小相等。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1);(2)会发生交通事故
【解析】
【详解】(1)汽车运动的速度为
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则
(2),司机看手机时,汽车发生的位移为
反应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
刹车后汽车发生位移
所以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所以会发生交通事故。
20.2019年6月25日,宿迁多地暴雨,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或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30m/s,v2=20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s0=24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经过△t=0.5s反应时间轿车采取刹车措施,已知轿车要经过x=180m才停下来,两车可视为质点.
(1)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车司机经t0=2s收到信号后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2=2.5m/s2匀加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会不会相撞?
【答案】(1)会撞车(2)不会撞车
【解析】
【详解】(1)设轿车减速时的加速度为,则:
,
得:
,
轿车司机减速到与货车速度相等用时间为,则:
,
此过程轿车的位移
,
又轿车反应距离:
,
轿车司机发现货车到二者速度相等时货车的位移
,
因为:
,
所以会撞车;
(2)设货车加速到两车速度相等的时间为,则:
,
解得:
,
轿车司机发现货车到两者速度相等轿车的位移:
,
解得:
,
轿车司机发现货车到二者速度相等货车的位移
,
解得:
,
因为
,
所以不会撞车
四、附加题(10分)
21.
几十年来,学语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我们记住了伽利略,知道他为驳倒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理论,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铁球实验”。2012年,在中国人编写的一本名为《伽利略:自然科学之父》的书中说:“……伽利略进入公共广场,满怀兴奋,不时停下来,用他那双漂亮的眼睛注视三幢出类超群的建筑物……比萨斜塔底下站着一大群学生,高声谈笑,好像是来看赛鸡表演似的,而不是参加一个庄严的科学实验示范……但是现在却有人提出这个故事并不真实。那你觉得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真实么?请你写出推理依据。
【答案】这个故事并不真实发生
【解析】
【详解】这个故事并不真实发生,理由如下:
理由1: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观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理由2:伽利略的研究资料并没有记载这一“轰动全球”的物理实验;
理由3: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运动会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而导致不一定同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