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 KB
- 2021-04-12 发布
静海一中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语文(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20分)和第Ⅱ卷主观题(100分)两部分,共12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基础
文言
阅读
诗歌鉴赏
散文阅读
语言应用
写作技能
卷面整洁
120分
分数
30
15
11
14
50
减3—5分
第 I 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12分, 每小题2分)(易混易错题组)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偌大(nuò) 一鳞半爪(zhǎo) 蝙(biān)蝠 千乘(shèng)万骑
B.鼙(pí)鼓 澧(lǐ)浦 剽(piáo)窃 居心叵测(pǒ)
C.仓庾(yǔ) 洁癖(pì) 创(chuāng)可贴 雷声殷殷(yǐn)
D.呕(ōu)哑 胡诌(zhōu) 苍穹(qiónɡ) 踉踉跄跄(qià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飘渺 峨眉 鞭辟入里 满腹经纶
B.烽燧 亲睐 张皇失措 含情凝睇
C.松驰 妨碍 众口铄金 振耳欲聋
D.钗擘 度假 入场券 钟鼓撰玉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旗帜的高张,合作共赢的________正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纽带,一些落后的相关地区正________呈现出繁荣的迹象。但也要看到,国际社会中也有某些国家跳出来________
我国,面对此挑衅,我们更要勇敢坚定地搞好“一带一路”建设,让心中的那________蓝图真正实现。
A.理想 逐步 指摘 副 B.理想 逐渐 指责 副
C.理念 逐渐 指责 幅 D.理念 逐步 指摘 幅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进入4月份以来,全国多地气温骤降,由于冷空气的持续影响,使民众在短短数日之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四季变换”。
B.“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
C.有关发言人日前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域将是吸纳农民转移的主要地区,但这些地区都不同程度面临着建设用地指标管理限制,城镇建设用地紧张。
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B.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孟浩然、岑参,田园诗派的王维、高适、常建等。
C.“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D.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讫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置总监牧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
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
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免官。
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隐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忿,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疾之如仇矣。
(节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讫代不辱一人。 讫:请求。 B.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籍:查抄。
C.秋官侍郎周兴劾之。劾:弹劾。 D.罪当诛,请按之。 按:查办。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持平守正的一组是( )
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
②讫代不辱一人
③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
④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
⑤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
⑥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株连钩捕,朝野震恐,没有人敢说真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
B.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官后就死去,但他家还是受到牵连。抄家的圣旨下达后,徐有功仍进谏,坚持依法减免韩家的罪,类似情况的有几十家也因此得到赦免。
C.徐有功为李仁褒兄弟说情不成,反遭周兴弹劾,以致最终被免官。被重新起用后,又和同僚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后皇甫文备借事使周兴入狱时,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地救出了他。
D.徐有功办案,一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断冤屈诬枉的案子,不曾以私废公,深受武则天器重,对酷吏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B.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C.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D.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第Ⅱ卷(共100分)
三、(32分)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1)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3分)
(2)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3分)
(3)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12分)
(1) ,举杯断绝歌路难。
(2)山寺钟鸣昼已昏, 。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4)我欲因之梦吴越, 。
(5)云青青兮欲雨, 。
(6)千岩万转路不定, 。
(7) ,使我不得开心颜。
(8)吴楚东南坼, 。
(9)垆边人似月, 。
(10) ,三峡星河影动摇。
(11) ,石破天惊逗秋雨。
(12)鸟雀呼晴, 。
13.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nuó):揉搓。
(1)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5分)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的诗眼是 。(1分)
(2)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2分)
(3)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4分)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数,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5.作者在“拾叶”中都获得了哪些乐趣?请加以简要概括。(5分)
16.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4分)
17.作者从“拾叶”中都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5分)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关键环节考核题组)(4分)
18.阅读下面《论语》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共4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2分)
六、作文(50分)
19.(1)近年,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演讲词频频走红,总览这些演讲词,虽不乏大学之道与家国情怀,但为了接地气,也呈现出“卖萌”倾向,紧跟网络潮语,着眼于学生的小情小调,话语间充满了戏谑与调侃。这些“卖萌”演讲词一经传播,引来诸多质疑。
(2)《国家宝藏》在央视热播,九大藏馆的部分镇馆之宝皆以极致美感的舞台视觉效果亮相,节目组邀请了大腕明星作为守护人来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节目融知识、娱乐为一体,拉近了普通观众和国宝的距离,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
综合上述两段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独到的观点。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静海一中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语文(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得分框
知 识 技 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一、选择(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A偌(ruò)大B. 剽(piāo)窃 C. 洁癖(pǐ))
2A(B.青睐 C.松弛D 钟鼓馔玉)
3.C(理想: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理念:指信念、思想、观念。逐渐:渐渐,只用于形容事物的变化。逐步:一步一步地,有明显的阶段性。指责是指出错误并予以责备,词义较重;指摘是指出错误并给以批评,词义较轻。幅: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副:量词,一组或一套)
4C。A项,“由于”“使”滥用介词,缺主语;B. 杂糅。“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可改为“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展开”,或“以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 D.“面临”缺少宾语。
5.B(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岑参;)
6.B解析:这种类型题考的就是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三部分,只要读懂了句子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填补空白。
7.A(讫:完结,终了)
8.D 9.C(不是徐有功和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不是皇甫文备借事使周兴下狱,而是皇甫文备下狱。)
10.B
11.(1)只有徐有功多次冒犯武则天(的尊严),与她争论是非曲直,武后用严厉的语言压制他,他争辩得更加厉害。
(2)和皇甫文备一同审理案件时,皇甫文备诬陷他放纵逆党。过了许久,皇甫文备因犯事被下到监狱里,徐有功设法救出了他。
(3)所以在他审理案件时,总是坚持平等公正,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决冤屈诬枉的案件
12.(1)示例: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
(答出三个阶段基本内容的给3分,回答完整的给4分。)
(2)示例:“晚风”意象具有凄冷之感,表达词人的痛苦与哀愁;(2分)
13(1)诗眼是 “寂寞”。
(2)意境:颔联通过“寒月”“疏竹”,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凉的意境,(1分)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因被贬而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1分)
(3)反衬手法。(1分)用“泉响”“鸟喧”,衬托出环境的寂静。(1分)
15.(1)感受到银杏树叶有一种特别的风格;
(2)感觉到风景更加好看;
(3)留作纪念,帮助记忆,引发回忆。(5分)
16.不重复。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庄严高洁;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平凡。(4分)
17.(1)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得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
(2)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
(3)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5分)
18.(1)说明道德品行的修炼需要像雕琢玉器一样,精益求精。
(2)因为在对话中孔子认为,子贡已经具备了“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能力,即举一反三的能力。
19.(6分)
①观点明确(1分)
②分析合理(4分):同中求异,因果溯源,角色定位、行为导向、实质、影响等等。
③语言晓畅,条理清晰,有思辨性(2分)
(字数:少于120字,扣1分;少于100字,扣2分;少于80字,扣3分)
答案参考:
同样走红,价值导向不同,前者作秀,后者走心;同样求变,前者跟风媚俗,后者传承创新;同样接地气,前者着眼小情小调,后者延续文化内核。大学校长要有大格局,风格可千姿百态,但语言应干净雅致,价值更应堂堂正正。《国家宝藏》以新颖形式,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20【解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陆游在另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知道,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
写作时可从实践入手,强调学以致用,或从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能学以致用。
附译文:
徐有功名叫弘敏,因为避孝敬皇帝李弘的名讳,用字代替名,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他被举荐为“明经”,累次候缺才补上了蒲州司法参军的官缺,袭封为东莞县令。他治理政务有仁爱之心,不忍用杖责来处罚人,民众敬服他的恩德,都互相约定说:“如果有谁犯了法,受到徐有功杖责,我们一定痛斥这个人。”徐有功一生也没有侮辱过一个人,累官升迁至司刑丞。当时武则天僭位称帝,担心唐朝的大臣谋害自己,于是设置了总监牧院等许多监狱,捉来将相,让他们互相攀咬,牵连抓捕。朝廷和地方都震惊恐慌,没有人敢主持正义出来说话,惟独徐有功多次冒犯武则天的尊严,与其争论是非曲直,武后用严厉的语言压制他,他却争辩得更加努力。
有一个叫韩纪孝的人,接受了徐敬业的官职,在追究他的罪责之前已经死去了,推事官派遣顾仲琰去抄他的家,诏书已经下达,认为可行。徐有功进谏说:“按照刑律,谋反的人应该斩首。他自己已经死了,就没有什么斩首之法可以对待他了;没有了斩首之法,就不能按照斩首之法来实行与此相联系的法令。有牵连的人死了,那么,因此而产生的罪行也就可以免去了。”诏令采纳了徐有功的意见,凡属这类情况也都被赦免,因此获得宽恕的有几十、上百个家族。
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被人诬陷,徐有功为他们力争也没有成功。刑部侍郎周兴弹劾徐有功说:“按照汉代的法律,依附下属蒙蔽主上要斩首,当面欺君的也要斩首。在古代,陈述言辞触犯刑法的要杀头。徐有功有意为反囚开脱,他的罪行应该杀头,请查究治他的罪。”武后没有答应,但徐有功还是因此被免去了职务。
他被起用任命为司法郎中,又转任司刑少卿。和皇甫文备一同审理案件时,皇甫文备诬陷他放纵逆党。过了许久,皇甫文备因犯事被下到监狱里,徐有功设法救出了他。有人说:“皇甫文备曾陷您于死地,现在您却救活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回答说:“你们所说的是私人恩怨,我所遵守的是国家法律,不可因私人恩怨而损害公家法律。”徐有功曾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理寺,是关系到人命的地方,不可以阿附圣旨诡辩言辞,来求得暂时的解脱。”所以在他审理案件时,总是坚持平等公正,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决冤屈诬枉的案件。他先后三次被判杀头,将要处死时,泰然自若毫不畏惧;被赦免时也不惊喜,武后因此很器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