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50 KB
- 2021-04-12 发布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训二十七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2、2018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正式通车。它始于浙江省杭州市,途经富春江、千岛湖,最终到达安徽省黄山市,全长265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小时。因其串起了沿线名城、名江、名湖、名山等10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5A级风景保护区,被誉为“最美高铁路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杭黄高铁的开通及运营将( )
A.提升沿线旅游资源的规模和等级 B.缩短沿线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C.增大沿线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 D.提高沿线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
25.清明假期乘坐杭黄高铁出游,可欣赏到沿途( )
A.茶园中茶农采茶正忙 B.漫山红叶层林尽染
C.田里春小麦正在播种 D.松涛阵阵绵延不绝
26.推测高铁开通后,黄山旅游景区各类客源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
A.春节假期,东南亚的观光游客 B.国庆长假,黄山市内的休闲游客
C.暑假期间,东北地区观光游客 D.平日周末,长三角地区休闲游客
3、2016年合肥市进入“地铁时代”。下图为合肥市地铁3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北端学林路站至相城站线路由地下转为地上采用高架敷设。读图完成1~2题。
1.合肥地铁3号线北端采用高架敷设可以( )
A.减轻尾气污染
B.保证行车安全
C.节省建设成本
D.提高运行速度
2.合肥市地铁的发展( )
A.提高了物流效率
B.节省了出行时间
C.减少了轿车数量
D.缓解了河运压力
4、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桥隧全长55千米,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据此完成问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主要目的是( )
A.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
B.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
C.避免海洋灾害的影响
D.增加旅客的风景体验
2.修建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主要是( )
A.缩短通行距离
B.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C.缩短三地距离
D.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5、2018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正式通车。它始于浙江省杭州市,途经富春江、千岛湖,最终到达安徽省黄山市,全长265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小时。因其串起了沿线名城、名江、名湖、名山等10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5A级风景保护区,被誉为“最美高铁路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杭黄高铁的开通及运营将( )
A.提升沿线旅游资源的规模和等级
B.缩短沿线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C.增大沿线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
D.提高沿线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
2.清明假期乘坐杭黄高铁出游,可欣赏到沿途( )
A.茶园中茶农采茶正忙
B.漫山红叶层林尽染
C.田里春小麦正在播种
D.松涛阵阵绵延不绝
3.推测高铁开通后,黄山旅游景区各类客源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
A.春节假期,东南亚的观光游客
B.国庆长假,黄山市内的休闲游客
C.暑假期间,东北地区观光游客
D.平日周末,长三角地区休闲游客
6、 2010年10月26日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 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
C.增加货物运量
D.加剧大气污染
2.下列对沪杭高铁通车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两个地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较小
B.促进沿线的资源调配
C.有利于加强中、东部地区的联系
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7、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使珠港澳三地的陆地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 30分钟。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受冲击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航空
C.水运
D.管道
2.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对珠海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大承接香港资金和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
②吸引香港居民到此置业,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③导致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流失
④加强与港澳的交流与协作,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西成高铁,又称“西成客专”,自西安到成都,全长650千米,共设14个车站,设计时速250千米/小时,运营时间从原来的11小时缩短为4小时,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7年12月6日开通运营。下图为西成高铁线路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西成高铁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区气温低,冻土发育
B.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不足
C.穿越黄河干流,工程量大
D.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2.受西成高铁开通运营影响最大的运输部门是( )
A.内河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3.西成高铁的建设,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利于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
B.桥隧建设对沿线农业不产生影响
C.连接了汾河平原和成都平原
D.促进西部城市间经济与文化联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解析:1.“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是指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自行车出行方式从1986到2011年逐步下降,2011后开始回升,公共交通也是在2011年后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则在2011年后快速下降,所以可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但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A 3.D
解析:1.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会提高旅游资源规模和等级,A错。空间距离不会因为交通线路变化而变化,B错。区域景区的承载能力是由景观本身决定的,与交通线路无关,C错。沿线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会有所提高,D对。故选D。
2.沿线旅游,清明前后为南方茶叶上市时间,A对。漫山红叶应在北方落叶林地区的秋季欣赏,B错。春小麦主要在我国纬度高的地区种植,C错。松树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林区,D错。故选A。
3.春节期间,东南亚地区的比我国黄山地区温暖,杭黄高铁开通,对于吸引东南亚游客没有影响,A错。市内游客,主要是在周末即可休闲,与高铁关系不大,B错。暑假期间,东北更加凉爽,不会到黄山游览,C错。周末时间,由于高铁开通,附近的长三角游客可以便利的到黄山游览,D对。故选D。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2.b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A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A; 3.D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因素。西成高铁要穿越秦岭和大巴山等山脉.因此其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D正确:秦岭以南为盘热带.山区无冻土发育.A错误:铁路由国家投资建设,资金、技术有保障,B错误;西成高铁没有穿越黄河干流,C错误.
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影响西成高铁全长650千米.以客运为主,受其开通运营影响最大的运输部门是航空运输,C正确.
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西成高铁是客运专线.不能促使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A错误;桥隧建设影响沿线生态环境.对沿线农业有影响错误;西成高铁连接了渭河平原和成都平原,C错误;促进了西部成市间经济与文化联系,D正确.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2-26 20:31:1127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2-26 20:19:25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