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17 KB
- 2021-02-27 发布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人们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了。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6
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指出:图上距离就是把真实物体按比例缩小后画出的平面图的距离。实际距离就是实际物体之间的距离。
指名说一说题中长方形草坪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分别是多少?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板书
50米=5000厘米 30米=3000厘米
图上长和实际距离长的比:5:5000=1:1000
图上宽和实际距离宽的比:3:3000=1:1000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我们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呢?(小组交流)
指出: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提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一题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3、求比例尺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板书:
比例尺
50米=5000厘米 30米=3000厘米
图上长和实际距离长的比:5:5000=1:1000
图上宽和实际距离宽的比:3:3000=1:1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相关文档
- 小学数学《比例尺》同步练习72021-02-27 08:59:363页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2021-02-26 22:25:2112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比例尺 冀2021-02-26 22:23:355页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021-02-26 22:15:002页
- 小学数学《比例尺》同步练习12021-02-26 21:56:512页
-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一课一练-4-62021-02-26 21:43:262页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2021-02-26 21:39:2413页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2021-02-26 21:14:0025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6.比例尺2021-02-26 20:28:4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