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5-09 发布
数学计划总结之圆柱体体积的教学反思
一、我在导入时,突破教材,有所创新 圆柱的体积的导入,课本是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它们的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再接着马上提问:“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们猜一猜。猜想计算方法固然有好处,但要让学生马上做实验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我觉得这样教学引入,学生的思维跳跃得太快,衔接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用意,课堂效果就会明显不佳。我认为,不妨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接着复习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并能更好地联系旧知,思维过度自然、流畅,便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时教师的引导才是行之有效的。
二、我教学新课时,实现人人参与,主动学习 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实践操作的条件,营造出思考的环境氛围。教学“圆柱的体积”
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更多的学具提供给学生,只是由教师示范演示推导过程: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6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照课本上的图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悟出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宽是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高是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道理,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没有亲身参与操作,就缺乏情感空间感觉的体验,而且这部分又是小学阶段立体图形的教学难点,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空间,也不利于教师营造思考的环境,不便于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知图形体积和教学思想去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缺乏行为、认知的投入和积极的情感投入,所以,课堂效果差就可想而知了。
三、我在 练习时,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例题“练一练”中的题目都比较浅显,学生还能容易掌握,但遇到多转几个弯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
相关文档
-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2021-05-09 02:38:34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初二数学教学经验总2021-05-09 02:27:03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2021-05-09 02:22:21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2021-05-09 01:57:503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八年级数学培优补差2021-05-09 01:43:13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五年级数学组第二学2021-05-09 01:35:325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2021-05-09 01:30:034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听《三角形的内角》2021-05-09 01:14:05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对小学低段数学的几2021-05-09 01:07:246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频数及其分布复习2021-05-09 00:39:4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