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92 KB
- 2021-04-14 发布
教学案例怎么写 教学设计模板 教育教学案例3000范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教学案例怎么写 教学设计模板 教育教学案例3000范文
本节课学习了爱护水资源之后,应该知道,虽然地球又被称之为水球,水的储量很丰富,但是可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且部分已被污染,因此我们要节约水资源,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使我们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丽、更加和平。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教学案例怎么写教学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学案例怎么写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1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概况,学习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认识并治理水资源。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来看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2)、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水浪费、水污染及解决措施。
【学习难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如何防止水体污染。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和提出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成小组,对学校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学习情景
1.运用多媒体展示和水有关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我们每天都要用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生〕
1.我们每天必须喝一些水,否则人将不能存活.
2.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等等.
〔师〕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
方面的知识爱护水资源
〔板书〕课题1.爱护水资源
〔板书〕〔学习内容〕
1、为什么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
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4、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师〕大家把书翻到68页,先自学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课件展示
〔课前预习检测〕
1、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的总储量约为___,地球表面约__被水覆盖着。
2、海洋的水的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__。
3、海水中所含主要的化学元素中,__的总量最多。
4、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__,即____。
5、我国水资源总量为___,居世界___,但人均只有___。
6、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
7、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污染、__污染和__污染。
8、为了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工业上采用______,同时对污染的水_______;农业上提倡使用___,合理使用__和__;生活上应逐步实现______。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1、为什么科学家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呢?
2、我国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3、列举出是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浪费水的现象,并说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水资源缺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工农业生产,请大家列举出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中节水的方法有哪些?
5、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如何节约用水?
6、水体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7、如何减少水体污染?
【老师收集、整理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爱护水资源之后,应该知道,虽然地球又被称之为水球,水的储量很丰富,但是可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且部分已被污染,因此我们要节约水资源,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使我们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丽、更加和平。
【课件展示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2、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消耗了水
b、由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
3、请你们谈谈自己的节水经验,在爱护水资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吗?
〔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谈谈你的收获。
〔课外作业〕
1、课本73页第1、2、4.
2、通过对爱护水资源的学习,请你写一条标语,倡议我校全体师生节约用水。
化 学 教 学设 计
教学案例怎么写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案例的撰写方法如下:
1、选择事件
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比较具有选择性,那么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事件描述
在写案例时,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
3、确定演员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
4、检查结果
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
5、假设
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如果重新考虑的话选择也会不同的。
说到举例分析,这主要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为了妥善解决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这样一来也就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教学案例怎么写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本节课研究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间隔数与所栽棵数之间的规律,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受到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发现两端都栽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0根小棒、6个圆片、6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几张沙尘暴发生时的图片
问生:看到这几张图片,要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环境,你应该做的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什么?(植树造林)
师: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对我们有很多的益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几张照片,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由此导入新课,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属于两端都栽的)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端都栽的植树情况,然后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端都栽的意义,为更好地探究新知作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题
1、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栽了几棵?(4棵、5棵、6棵)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自己答案的解释,这个环节教师不论学生答案是否正确,不作任何解释。引出矛盾,激起学生下一步探究的欲望。
2、 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等方法去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说出为什么是5棵?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验证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做到心服口服,不盲目地作出选择,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
想一想:植树时为了美观,整齐关键先确定什么?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还有哪些植树方案?(学生会出现间隔7米栽一棵,这时说明理由,如果这样栽的话,间隔长就不相等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出现反例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错误资源,能更好地证明间隔长必须是相等的,引出间隔长的意义。
(2)课件出示表格
(3)解释表中的间隔长、间隔数分别表示什么?
(4)观察表中的数据与课件图示,让学生找一找全长、间隔长、间隔数、所栽棵数之间的关系,互相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探究,最后把结果都绘制到一个表格中,通过3个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处。
(5)汇报交流成果,得出规律。
从左向右看:全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所栽棵数
从右向左看:所栽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间隔长=全长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完善数学模型,弄清表中四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解题提供解题思路。关键是弄清楚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6)初步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自测题,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全长的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所栽棵数的方法,加深理解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道理。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把植树问题进行扩展,在生活中找到植树问题的原型,这样把知识系统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道植树问题中的树可以代替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找到数学中的植树问题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的联系。
四、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植树问题问题的原型。
1、这一组有9个同学,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分米,第一个同学到第9个同学的距离大约有多远?先让学生测量间隔长,然后再求问题。
2、钟表问题。
设计意图: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植树问题,把植树问进行扩展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和收获做一个回顾,就是学生整理知识思路、内化知识的过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相关文档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主任经验交流会2021-04-14 19:40:414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高三年班级奋斗目2021-04-14 19:27:075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关注班级中的弱势2021-04-14 19:20:145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高中班主任工作计2021-04-14 19:13:104页
- 团委工作范文之中学上学期校团委工2021-04-14 19:09:554页
- 少先队工作范文之经典诵读“六一”2021-04-14 19:02:302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给花朵开放的空间2021-04-14 18:54:522页
- 团委工作范文之实验中学团委工作计2021-04-14 18:43:583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风班纪评比内容2021-04-14 18:43:455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学前班教学工作总2021-04-14 18:35:2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