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4-14 发布
数学计划总结之认识线段、认识厘米、认识米习题教学反思
从孩子的考试中发现潜在的教学问题:
关于线段
1、数线段
2、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城的
3、画一条线段,并将线段平均分。
关于厘米和米
1、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有几个一厘米就是几厘米,个别孩子还是没有掌握
2、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问题。
3、厘米和米的进率以及运用进率关系进行一系列的换算,比较。
4、测量不同的物体时,要用到什么单位。孩子容易受到数字的误导。
5、学生对身体上的尺的认识,以及身体上的尺的作用。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学生可以用身体上的尺进行估算。
6、培养估算意识,大约几厘米,大约几米。
对策分析:
孩子之所以在做练习中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教学初期的工作做得不是特别踏实。拿线段来说,开始我觉得线段对孩子来说很简单,无非就是直线、两个端点。可是孩子是第一次认识线段,他们只知道长成这样的,叫做线段,却不知道为什么线段要长成这样。线段有两个端点的目的是因为线段是有长短的,所以需要端点。在生活中处处有线段,虽然不像书本上一样用端点标注出来,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因为有了线段,有了平面图形,有了平面之后,又构成了立体图形。这些都是孩子们学过的,虽说他们理解的可能比较模糊,但是我们在第一课时也可以告诉他们。两点之间,只有一条线段,只能画一条线段,
关于厘米,厘米也是孩子第一个认识的长度单位,所以让孩子们感知1厘米的长度以及会量物体的长度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孩子有了自学的经验,因此本节课在“一小段就是一厘米”这一部分做的不是特别到位,也就造成了后期孩子在判断一段物体有多长的时候,有些会存在多雾。
厘米和米在我们看来很简单,实则对二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缺少了生活经验,所以不能很好的判断物体的单位究竟是什么。比如说,操场长400米,孩子看到大的数字就会认为是400厘米。因此,先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再让他们从生活中感知这些长度。
相关文档
- 数学计划总结之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2021-04-14 00:46:084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2021-04-14 00:43:493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9的乘法口诀》教2021-04-14 00:33:48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2021-04-14 00:29:07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021-04-14 00:22:473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2021-04-14 00:21:36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两位数乘两位数不2021-04-14 00:11:301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认识厘米和用厘米2021-04-14 00:08:004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有余数的除法》教2021-04-14 00:03:16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三(5)班数学教学工作2021-04-13 23:52:3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