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29 KB
- 2021-04-13 发布
“种群的特征”的说课稿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种群的特征”的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
我说课的题目是种群的特征,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七个环节加以介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是高中阶段所涉及的内容中由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本课题讲述的种群具有了个体水平上没有的,新特征,新属性,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整体不是部分的叠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做了铺垫。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有一个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由于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实践活动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涉及过种群的概念,对种群有了初步的了解,关于
种群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并且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学生们的主观愿望是多参加实践活动,但学生盲动性又较强,观察、分析数据、提炼其中内在原理和规律等等方面的能力有限。教师可通过合理的引导能够让他们对本节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生物学素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种群的概念及内涵;
(2)列举种群的特征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3)尝试着运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概念并利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种群密度估算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方面是要激发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出现的关于种群特征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喜欢生物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目标,我提炼出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种群密度估算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并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
(2)模拟实验:
(3)讨论法:
(4)合作探究: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小组进行讨论活动,最后全班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生物学素养。
教学过程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恰当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下面我重点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复习旧知,揭示主题(2分钟)
2、创设情景、引入新知(2分钟)
3、自主学习、获取新知(5分钟)
4、合作交流、模拟实验(10分钟)
5、自主学习、获取新知(3分钟)
6、合作交流、展示结果(15分钟)
7、归纳总结、反思升华(5分钟)
在引入新课环节,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通过典型例子,让学生明确种群概念的三个要素。
通过例题引入种群密度概念,激发学生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渴望问题解决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弄清样方法的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教材第60页问题探讨中的要求,在模拟草地上,确定样方,体验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体会取样的关键是随机性,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调查计数,不同小组分别取样、计数,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尝试模拟操作,让学生体验科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标志重捕法教学中,为了避免将这个方法当做知识来灌输讲授,我补充了一个模拟实验,使用记号笔对30个乒乓球做标记,放回到盛有200个乒乓球的暗箱,模拟被捕获动物个体经过标记后放回到原生活环境,然后每次从暗箱中随机抓取乒乓球,进行计数和统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体验这种方法的关键环节,即:动物标记和重捕。
接下来种群数量的其他特征教学,通过多媒体问题驱动,学生自主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完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对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学生小组讨论,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展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猜想并尝试表达,小组展示,合作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准确掌握知识要点,进一步强化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种群的特征并不是并列关系,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最后评选出能够表明种群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最佳结果,及时评价和激励可以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学生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板书设计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及要素:
2 种群密度的两种估算方法: (1)样方法 (2)标志重捕法
3、种群的数量特征及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档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卫生防病和饮食家2021-04-13 17:24:152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五年级安全教育计2021-04-13 17:23:463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我当班主任体会2021-04-13 17:17:393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主任学习材料十2021-04-13 17:12:303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初一班级管理细则2021-04-13 17:11:535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新班级管理的三个2021-04-13 16:53:395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高一班内工作计划2021-04-13 16:52:203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家访日志:团聚的力2021-04-13 16:33:073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控辍保学工作经验2021-04-13 16:21:2211页
-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高二班主任经验交2021-04-13 16:20: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