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12 发布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
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
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
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
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
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
作 为 一 名 小 学 教 师 是 当 之 无 愧 的 实 践 者 。 [ 本 文 转 自 :
lunwen.1kejian.com]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
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
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
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
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
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
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
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
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
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
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
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
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
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
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
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
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
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 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
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
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
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
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
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
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
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
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
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
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
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
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
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
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
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组织学
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
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
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
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
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
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
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
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