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2-27 发布
语文论文之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感受
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七”教学为例,谈谈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感受。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含义及文体特点,并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
2.能够根据自己读过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采。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重点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及原因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自古以来,书就是人们的最爱。因为在宁静的书中,有一种恬静的美。那信手拈采的从容,不加修饰的简单,细腻却又真挚的情感……让人读完后,总是留下深深的感触,不禁想动笔写下来。
2.师提出学习任务:学写读后感,尝试着将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下来。
(板书:学写读后感)
二、浏览范文,感悟文体特点
1.学生快速浏览书中的例文《愤怒与惋惜》,感受读后感的文体特点。
师提示:浏览例文的时候,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归纳梳理。
相同点:有题目,分段写,有重点,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不同点:这篇文章既不是叙事的文章,也不是写人、写景的文章,而是重在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3.师随即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明确什么是读后感及要表达的重点内容。
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采,就是读后感。
重点内容:由读而起,有感而发,应重点写出自己的“感‘晤”。
三、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点
1.师进一步提出学习任务:明确了什么是读后感之后,接下来了解写读后感应注意些什么。
2.生再次阅读书中提示,归纳读后感的习作要点。
要点一:充分地“读”。读懂文章是基础,写之前要深人阅读文章,仔细思考,读懂文章包含的情感和内涵。
要点二:应随手“批注”。在读文章的时候,养成随时批注的习惯,将自己的瞬间感受写下来,为写好感受打好基础。
要点三:有重点地“写”。读完文章后,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谈感受,写成读后感。
要点四:适当地“引”。“感”是重点,所以在写感受的时候,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可以适当地引用相关的资料。
师随即板书:
读——基础 批注——方法
感——重点 引——要点
四、品读范文,把握习作技巧
1.师继续提出学习任务:接下来了解读后感该怎么写。
师引导学生回顾要点三,点出关键:读完一篇文章,可能感受很多,习作时,应找准切人口,抓住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
2.师提示:找准切人点后,怎么将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又是一个问题。可再次认真阅读例文,从例文中得到启示。
3.学生再次读例文。
师提示要求:寻找作者的切人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切人点,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的。
4.生交流收获,师进行技巧点拨。
(1)切人点:对圆明园遭毁灭一事的愤怒与惋惜之情。
师点拨:只有切入口小,才能做到感悟点明确,重点突出,让读后感的中心一目了然。
(2)围绕“愤怒”与“惋惜”,作者采用如下的写作方式。
①采用两个标题的方式,点明中心:大标题——写出感悟点;小标题——点出篇名。
②采用合一式结构,即夹叙夹议,写出感悟。
师补充:读后感还有一种结构叫两分式,即叙议分明,前面的部分简述文章内容,后面的部分谈感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文章的结构。
③结合课文内容,联想到香港拍卖金牛头、金马头的情景,表明自己的愤怒之情。
师补充读后感的四大方法:“引”“议”“联”“结”。
“引”,就是引用原文或相关资料;
“议”,就是针对引用的资料及原文发表自己的感受,谈出体会;
“联”,就是针对文章的内容,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及感受;
“结”,就是在结尾部分,总结感受,归拢全文。
师小结:这四种方法,作者十分巧妙地进行了融合,非常自然。
五、根据写法,分步学写感受
1.师提出学习要求:以《狼牙山五壮山》为例,分步学写感受。
(1)生自读课文,在感悟深刻的部分,作好批注。
(2)交流感受,找准感悟点,确定主题。
感悟点:对五壮士勇于牺牲、痛歼敌人精神的敬佩之情;
联想点:自古以来,为国捐躯的英雄,数不胜数;
升华点:牢记国耻,认真学习,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围绕感悟点,确定中心,拟订标题。
生根据上述的感悟点,交流拟订大标题,突出中心。
凭吊狼牙山
一段刻在狼牙山上的历史
感叹历史 振兴中华
五位战士给我的感动与思考……
(4)指导开头及结尾,明晰结构。
师推荐几种风格各异的开头与结构:
①由总的感受开头:“最近我读了《淘气包马小跳》一文,觉得越读越有意思,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般……”
接下来再结合原文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卒章显志。
②以总揽性的问题开头:“一个人难免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作为一名小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在用心读完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学会勇敢。”接着再抓住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或情节来谈,最后联系自己的体验,点明中心。
③用对比性的开头:“随着渐渐往高年级走,班上有些同学开始把学习看成是枯燥无味的事,下课时,在操场上活蹦乱跳;一上课,就变得垂头丧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引出《我是小小读书谜》这篇文章,进行对比,寻找原因。
学生再联系自己积累的知识,交流其他的开头方式。
2.生总结、归纳习作步骤。
自读文章,作好批注一找准感悟点,明确主题一确定中心,拟订标题一思索结构。
六、列出提纲,自由练写
1.师出示习作要求:就自己读过的课文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2.生根据上述的几大步骤,列出提纲后再自由练写。
3.生交流习作感受,谈谈写好读后感的方法和体验。
4.师针对学生习作情况,进行全班性的点评。